“品牌不能再自说自话了”、“品牌不能总干着给客户洗脑的事”、“品牌就是消费者认知”、“品牌就是粉丝群”
不久前,在《新智囊》与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沟通管理高层研讨会”上,嘉宾们围绕“企业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这一话题纷纷给了品牌全新的定义。
通过大家的评论可以看到,品牌实际上就是一种关系,是通过产品、附加值、承诺和识别与消费者建立起的一种关系。而近十年来,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人际关系,消费者的声音正在空前的壮大,对商业品牌的概念和接受程度也在发生大的改变,这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三化”冲击波。
一是“去中心化”。传统媒体的中心地位不再,各种意见领袖以“内容整理、二手传播”分散和消解这个格局, 并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
二是“去产品化”,直接卖产品的利润将越来越薄,卖服务将越来越普遍,卖产品可以做大规模的冷冰冰的广告,但是卖服务,因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所以需要口碑、情感、影响力,需要把冷硬的广告喇叭变成有黏性的客户关系,需要每一次努力都在增加社群的黏性。
三是“去中介化”。中介存在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当互联网打破这个格局之后,还需要什么中介呢?第三方的营销平台作用会减弱,而企业的媒体属性则会加强。
在此情形下,品牌正在回归其应有之义,英语中品牌 “brand” 这一词源于brandr,含义为“打烙印”,指的是生产者以烙铁打在自己的产品(诸如牛、木桶、箱子)上,使之与其他人的产品区分开来的行为。
品牌本身是有生命的实体,如同人一样有着自己鲜活的个性,而产品则是对这一个性的表达与呈现。原来的传播是“控制信息”、“管理信息”,而现在需要大量的参与,人的行动与行为,和他说的什么,构成的企业的声誉。
在品牌的世界里,没有真相,唯有消费者认知!从最初的品牌消费者,到品牌消费的建议者,再到品牌建设的参与者,消费者的身份正悄然改变。在全新的时代,企业应如何与消费者共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