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和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蕴含的哲理,尤其是文本中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品德教育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给予关注,促使品德教育与文本内容有效结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德育;课堂;体验;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化的情感,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将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感染熏陶。
一、融入德育意识,让学生在预习中感知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又能让学生在预习中体会文本蕴含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鉴于小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预习习惯和能力都达不到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将德育意识渗透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由于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意图,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求知中体会文中人物的高尚情操。例如,学习《掌声》之前,教师先让学生预习新课,并提出问题:“生活中,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别人为什么会给你鼓掌?得到别人的掌声时,你的心情如何?”问题抛出之后,学生纷纷回忆并讨论,有学生迫不及待回答道:“有一次过马路,我看到一位老奶奶行动不便,就过去搀扶着她过了马路,妈妈知道后,为我鼓掌,我心里特别高兴。从那次之后,我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以后我要多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对此,教师要表扬学生的行为,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课文。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的过程中,会在预习中感知,受到德育的感染,受到思想教育。
二、抓住德育契机,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朗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和品味语言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由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多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语言优美、哲理丰富,对学生思想的形成和良好品德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要抓住品德教育的契机,适时开展朗读活动,让学生熟读课文,进而读懂课文,最终实现在朗读中与作者思维发生碰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学习《桂花雨》一课时,教师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导入新课:“听完这首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桂花的认识。”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经过一番讨论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明确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提问:“你最喜欢文中哪几句话?读一读并说一说你的理由。”有学生说:“我最喜欢‘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这一句,这句话写出了桂花质朴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桂花一样朴实无华。”还有学生说:“我最喜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一句,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对家乡桂花的热爱和深厚感情,不管身在何方,故乡是永远的牵挂。”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味文中人物那种朴实无华的道德品质,受到这种良好道德的感染。
三、开展德育练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写的能力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点,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表达。每学完一篇课文,学生都会得到不同的理解、体会或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通过感知课文内容,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优秀的品德。练笔形式丰富多样,既可以采取写作方式开展,又可以运用口语交际、角色扮演、故事再现等形式进行。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渗透品德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学习《草原》一课时,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作家老舍访问内蒙古时,去到了辽阔无际的大草原,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感受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并写下了这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同感受草原的魅力。”接着,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欣赏草原的景色,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总结全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你去过内蒙古,你会如何向大家介绍你所见到的内蒙古?”有学生说:“我曾经去过蒙古草原,草原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有的像羊群,有的像棉花糖,草原的空气也是格外清新。”还有学生说:“我是春天去的,地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远远望去,草原像一块闪闪发光的绿宝石……”学生在练笔中体会到了草原的辽阔无边,再读课文时就更能体会作者对蒙古族人民的赞美之情,从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优良品质,在无形之中受到情感熏陶。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渗透方式,让学生在各个环节都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于无形中受到精神感染、道德情操熏检验医学期刊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者:韩素梅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相关专题:中国医刊投稿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