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在医院ICU病房收治的568例危重症患者,结合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影响夜间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质量控制管理因素、患者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结论:通过采取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弹性排班、完善护士长夜间查房制度、实行激励机制等措施,能有效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风险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是医院对危重症患者集中起来监护和救治的场所,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1]。ICU是一个高风险科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抢救事件频繁,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普通病房。尤其是在夜间,护理人员思维差、记忆力低,交感神经系统不兴奋,更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因此,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风险防范对策,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有效处理风险事件,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为了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风险,提高医院ICU病房护理质量,对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ICU病
房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医院ICU病房共有床位28张,护理人员有27人,其中男4名,女23名;年龄为20~48岁,平均年龄为(29.80±3.70)岁;工作时间为1~25年,平均工作年限为(8.40±2.80)年;主管护师5人,护师8人,护士1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9人,大专学历15人,中专学历3人。
1.2ICU病房患者基本情况
选取2015年医院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568例,其中男313名,女255名;年龄为3~92岁,平均年龄为(46.30±6.40)岁;住院时间为1~18d,平均住院时间为(8.50±4.50)d。
1.3方法
应用系统分析学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夜间护理的风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来防范和应对夜间护理风险。统计记录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查看风险应对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中的应用成效。
2ICU病房夜间护理风险分析
2.1质量控制管理因素
ICU病房夜间护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夜间护理人员少,难以应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治疗及管理等工作。而且夜间值班人员多为年轻护士,专业护理水平比较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对夜间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较差。护理记录不及时、内容不够完整,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或者业务知识表达能力较差等因素,导致出现护理记录内容不完整、书写不清晰、描述不准确的问题,极大影响了夜间护理质量风险的控制,一旦发生护患纠纷,护理记录的缺陷将会给医院解决护患纠纷带来被动[3]。此外,还存在医院业务技能培训及监督管理力度不够、ICU病房物资药品储备不全等管理缺陷。
2.2患者因素
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情危重、抢救频繁,从而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情绪急躁不安,在诊疗过程中若出现认知上的偏差,患者及家属易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如处理不当,便会造成护患纠纷。此外,ICU病房不允许患者家属陪护,导致家属不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容易产生误会,从而引起护患冲突。ICU患者多为经过大手术的患者或者危重症患者,部分家属为了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不惜一切代价要求将患者转入ICU病房,他们对患者抱有很高的治疗要求和期望,一旦患者病情恶化,未能达到他们的期望值,在医院未及时与家属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医患纠纷。然而有些家属无力承担或者认为没有必要支付ICU病房高额的医疗费用,他们希望患者能尽快转出ICU病房,随着患者生命体征恶化以及每日高昂的医疗费,会使患者及家属产生猜疑,甚至抵触[4]。
2.3护理人员因素
(1)个人自律性松懈:ICU病房夜间护理工作任务重、独立强,因夜间护理人员少,往往不能做到严于律己。主要表现为夜班护士着装、仪表太过随意,不遵守医院规定,如不戴护士帽、不盘长发、佩戴首饰。进治疗室不戴口罩、进监护室不换隔离衣。玩手机游戏,聊微信、QQ,长时间接听私人电话,阅读与工作无关的书籍、杂志。不认真交接各种抢救仪器、药品、材料;工作期间吃零食、会客,随意进入值班室休息。(2)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职责不严。夜间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致、不专心,不认真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主要表现为缺乏责任心,不遵守夜间护理制度,不认真执行医嘱、排好的各种治疗未及时执行。不能做到及时巡视病房,依赖患者监护仪上的指标,长时间不到床边查视患者。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药液不现配现用,配置药液时不戴口罩,输液时不挂输液卡,呼吸机等各种仪器报警不及时处理。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给患者发药、打针时不认真查对患者的姓名、床号等,导致发错药、打错针,不能做到班班查对原则。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护士交接班制度,不能做到提前15min来接班,对医嘱执行和危重病情交代不清,对药品、仪器设备和护理记录执行不严,有过期甚至物品丢失未发现,对患者的一些并发症缺少认识,对患者的护理重点掌握不全,不能做到认真查看交班报告,对病区整体患者情况不能做到心中有数[5]。(3)业务技术水平不足。夜间护理人员多为年轻护士,因受教育程度、人才梯度建设等各方面影响,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不出,对一些抢救仪器设备、药品材料的使用和操作不熟练,遇到抢救等紧急事件时往往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不能迅速的配合实施抢救,延误患者治疗[6]。与其他科室相比,ICU病房有EC-MO、监护仪、人工肝、CRRT、除颤仪等高端护理设备,有些护理设备为进口产品,是全外语的使用说明书,特别是不经常使用的特种设备,会给那些外语功底不好的护理人员熟练使用仪器设备带来困难。(4)休息不足、心理压力大。护理人员白天大多数时间去逛街、娱乐,不注重休息,觉得自己年轻,精力充沛,但是到了夜间便无精打采,工作效率低下,甚至直接睡觉,对夜间护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年轻的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阅历较浅,遇到突发事件便会惊慌失措,对自己的业务水平不够自信,认为自己处理不好,就算是会做的事情也要重复检查,唯恐出错。长期的高度紧张会使护理人员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压力。
3ICU病房夜间护理风险控制措施
3.1完善护理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夜间护理安全,护理部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每人人手一本,组织全科室护理人员认真学习,要求做到人人遵章守纪。同时,护理部建立健全了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要熟练掌握危重患者抢救、并发症等各项护理风险预案流程,形成一套全面的工作预案。日常工作中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查,考核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的掌握情况,对考核结果进行评分,并把成绩纳入绩效考核中。
3.2加强业务学习培训
护理部对新入职的护理人员进行岗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考试合格者方能承担护理工作。定期组织全科室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规范化学习,同时完善各种疾病常规护理和抢救流程,并对抢救情景进行模拟训练,锻炼护理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使护理人员对危重症患者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都能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和处理。积极鼓励科室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每年评选出一名优秀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
3.3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从抓紧制度建设、落实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这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影响护理风险发生的各个细节问题,采取多种风险管理策略加以完善改进。组织科室全员参与护理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另外,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加强交接班管理,交接好目前疾病情况及各种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以及在病情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3.4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根据ICU病房工作特点及护理需求,在夜班排班上实行弹性排班制。在危重症患者相对较少的时候采取双人或单人值班制,可以安排护理人员探亲、年休等假期;在危重症患者较多的时候采取多人值班制,随机调整班次。在排班时,尽量安排一个资历较高、业务过硬的护理骨干人员与年轻护士相搭配,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同时,还能在业务上给予年轻护士进行指导,监督年轻护士在规章制度、护理记录、护理措施等方面的落实情况。
3.5完善护士长夜间查房制度
完善护士长夜间查房制度,值班护士长不能擅自离开医院,不定期进行夜间查房,对夜间护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根据临床护理质量动态,值班护士长有权调配抢救仪器设备和护理人员,对年轻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护理难题,提高ICU病房夜间护理质量。
3.6实行激励机制
对夜间护理人员实行激励机制。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按照护理质量等级对夜间护理人员实行明显的政策倾斜及提高夜班费等补助,调动夜间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7]。
4结语
统计2015年医院ICU病房夜间护理的不良事件,结果显示为0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对ICU病房夜收治的568例患者在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非常满意的有528例,一般满意的核心医学期刊有26例天津职称,不满意的有14例,患者总满意度为97.5%。通过采取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弹性排班、完善护士长夜间查房制度、实行激励机制等措施,能有效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方丽红 单位: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