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指出了目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目标价值实现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常态;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人才培养
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1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当前,中国经济告别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期,进入了调整盘点、稳中求进的状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中国经济要迈向“高端”,人才供给要“高质化”,因此,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输送优质的建设人才,是新常态经济建设给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新常态也对经济建设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一是需要创新型人才。要改变过去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发展方式,就必须要寻找新的模式、新的方法、新的道路,这就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的科技人才,带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二是需要技能型人才。要实现发展减速、效益增长,更需要大批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大量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先进技术的转移扩散和转化应用。三是需要开拓型人才。要驾驭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需要开拓型的人才,以清醒的政治头脑、前瞻的发展目光,把握大局,担当重任,为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才智。
2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正在积极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着新背景、新阶段和新挑战。国家实施驱动创新发展战略赋予继续教育新使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继续教育新内涵,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明确了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网络教育信息化技术为继续教育发展带了新机遇。因此,仅仅依靠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培养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继续教育的补充,突出培养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人才的素质提高和工作实际需要将成为继续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受众扩大化及非学历
教育培训市场化,新兴产业、行业的出现和新技术的采用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使各类人员、各类人才面临着知识不断更新的新需求,继续教育必将与人的一生的发展相伴随。
二、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与办学现实不相适应
继续教育与学校其他的教育形式有所不同,它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最贴近的教育类型,其教学运行成本和教学资源投入,受到不同地域、不同项目、不同教学层次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目前高校继续教育,在人事和财务管理上实行的是学校统一管理,师资的管理权归相关教学学院。[2]这就造成了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在人、财、物、教学资源等支配和使用上受到限制;在参与市场竞争时,不具备灵活性,缺乏竞争力,招生面临很大的压力;课程资源建设缺乏稳定、长期的资金投入;校内各部门由于在教育理念、重视程度上存在差异,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2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与监督体制不健全。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式员工及外聘人员交叉融合构成了行政管理队伍、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及辅助队伍、招生宣传队伍、后勤服务队伍。但是,由于用人制度的限制,正式与外聘员工没有实现同工同酬,待遇差别大,造成继续教育工作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对全体员工进行考评管理。在继续教育学院的外部,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自相关教学学院及外聘,这项工作在教学学院往往处于边缘地位,由于重视不够、沟通协调不畅等原因,对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难以实施有效管理。从整体上说,高校内部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统一的质量监管、协调机制。
3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与实际脱节
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是保证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但当前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师资队伍建设与实际脱节。由于高校从事继续教育的专职师资队伍不足,而兼职教师投入教学的时间得不到保障,部分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产学研不够,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网络和成人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与全日制本科生不同,但是,网络和成教使用重点本科教材的现象很普遍,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最后,教学资源建设与实际脱节。当前,从业人员对新技术、新理论、新规程等知识更新的需求强烈。但是,各教学学院对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学工作量认可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教改、教研的积极性,教师存在对成人教育教学规律认识模糊、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差等问题。
4教学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的教育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慕课、翻转课堂、微课、云计算、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继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高校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还相当的繁重,主要包括: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成教和自考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人教育系列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学习环境(网络环境、教学课件、实验条件等)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构建综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等等。
三、“新常态”下高校继续教育目标价值实现的创新路径
1建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办学体制
高等院校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的两个定位:一是继续教育在高校内的定位;二是继续教育本身的发展目标定位。按照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以“政教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深化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3]要提高战略规划的能力,对高校的各类成人教育活动实行“统筹规划、归口管理”,进一步明确和理顺校内各办学实体、教学单位之间的权、责、利。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一各类成人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协调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办学行为,适应市场化和多元化的需求,适度放宽对继续教育办学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和自主权,引进社会力量,探索开展多渠道办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高校应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科学统筹继续教育管理,形成全校一体、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要根据不同的部门职能、岗位特性和现实需求,创新干部选拔和岗位聘用机制,满足办学各环节实际的用人需要;要加强和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全方位的激励、考核和监管的机制,以充分发挥每一部门的职能作用和每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人人爱岗敬业、事事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3积极推进各类学历继续教育的有效整合
目前,成教、网教和自考教育,教育对象都是社会大众及从业人员,培养方向都是应用型人才,学生都是以业余学习形式为主,区别在于“宽进严出”的政策不一样,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有所不同,自学和面授的比例以及教学模式上还有差异。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工作首先就是“整合”。学校应从统一培养方案、完善学分制度建设、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入手,逐步统一学历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案和考核内容;要突破固有模式的局限,发挥各类教育的优势,把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优势互补的新型教育体系。4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继续教育有着非常显著的市场特征,社会认可度是发展的根本前提,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质量是唯一的保障。[4]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三大功能中,补偿教育正在弱化,“职业培训”的职能越来越强。因此,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应该着眼于发挥本校学科专业优势,瞄准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紧缺人才和新常态经济建设人才开展继续教育服务。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新要求和教学规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课程培养体系和质量监管制度,加强成人教育专用教材、课程资源的建设,从而提高支持服务水平,探索多层次、多类型和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以满足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5开拓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搭建终身学习
“立交桥”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以其鲜明的优势,正日益成为人们终身学习、完善自我、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选择。目前,干部培训、职业培训的市场需求数量巨大,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和设施条件,在激烈的培训市场竞争中,通过采取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培训理念,整合培训资源,进行差异化、特色化的培训,创新培训运作模式等措施,来增加举办培训班的种类和数量,持久地开展培训,满足各方面的培训需求。与此同时,学校应建立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的学分银行,加强学习成果转换的质量监控,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构建面向全社会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5]
6大力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为继续教育注入新活力
由于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的学生,学习形式都是业余的。因此,利用新兴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提升教学的支持服务功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学习兴趣,提高教育产品的吸引力,为学习者的网络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智慧学习提供有效支撑,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当前,新技术和新设备层出不穷,给教学内容及模式的呈现带来了更多变化。以往单纯的线下搬到线上、课堂教学录播、三分屏录像等教学形式正在成为过去时,影视级的视频及交互、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体感识别与智能化、移动终端设备、社交化网络等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继续教育创新的进程,一个集教学、学习、社交、反馈、知识库、排序、引导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学习系统正在形成。总之,适应新常态,实现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目标价值,需要继续教育在理念、制度、机制、技术等医学论文撰写方面改革湖北职称创新。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深化校内继续教育的综合改革,不断创新动力、创造智力、创新活力,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高地,为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建设作出新贡献。
作者:王俊 单位:西京学院通识教育中心
相关专题:小说月报投稿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