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国内商行网点密集,分布在城乡的各个角落,且具备较为健全的基础设施。其拥有的的支付结算、清算等IT系统及其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应抓住自身优势,加大产品创新,重新定义物理网点服务功能,加快“智慧网点”建设。
关键词:存款规模;中间业务;经营方式
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网上支付、云计算等工具大量涌现,实现资金融通、结算等业务的金融服务模式日益获得大众的青睐,给资金双方构建一个直接进行交互与匹配的平台的互联网金融逐步变成金融创新的主导性力量。从需求角度来看,在我国网络的普及促使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互联网化,网络经济强劲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需求。它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实现了用户对于消费以及融资方面的需求,提供了新的理财渠道,推动民间金融逐渐趋于规范化,采取“非抵押、费用少、方便快捷”的信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中小微企业、个人的融资问题加以妥善处理。基于供给层面而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在社会中愈加深入,促使金融服务活动里的渠道接入、资金结算等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互联网金融业在社会的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伴随第三方机构对于支付结算、融资等传统金融领域的渗透,促使将商行当作旗帜的传统金融业开始依托互联网加快在线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变革的脚步,进而促使二者得到更深层次的融合。当前,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移动金融已变成当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四条主线。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由于其能够获得充足的金融资源,不需要耗费较多的费用,资源配置相对而言去中介化,因此彰显出非常显著的优势,就商行而言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规模的冲击
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存贷款的息差和中间业务收入两大类。例如根据2014年三季报,工商银行当年营收达到4885.89亿,相较去年同一时期上升了10.6%,在这之中利息净收入达到3629.34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08.8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7%和5.6%,可见商业银行收入主要依靠存贷款息差以及如结算、信托、租赁等中间业务,所以只要是对其信贷与中间业务规模带来冲击的,均会对于银行的营收造成消极影响。根据2015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一季报披显示,五大行一季度总计实现净利润2626亿元,平均每天盈利超29亿元,但是增幅全部滑落至2%以下,勉强维持正增长。我们以余额宝为例子,它是2013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产品,仅仅8个月的时间余额宝用户数就突破了8100万,其它的规模已达到5000多亿元。它是通过货币市场基金的直销模式去规避监管限制,当用户用充值金额购买余额宝时,资金主要投向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之后便可投资,当形成非标准债券资产时,便可在银行系统之外流通,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商行的根基,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相较货币基金收益而言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将造成银行活期存款大比例降低,使银行客户遭到很大程度的分流,所以讲对于商行的存款规模与利息收入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冲击
一方面,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原始的业务,而互联网金融最开始进入和渗透的正是该领域,它凭借跨行支付平台在支付领域快速发展,给客户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支付,体验了突出的创新能力。当前,我们国家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已经在国内支付业务市场中占据主导性地位。有关数据表明,2015年第三季度我国网民采用的支付方式中,第三方支付占据份额达到52.5%,基于此能够看到其逐渐获得愈来愈多人的青睐,网上银行占据份额达到18.3%,手机银行占据份额为15.8%,紧随其后。预付卡支付占比最小,为4.1%。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主导地位发起有力挑战。另一方面,信贷业务身为商行最关键的资产业务,亦为其营收与盈利的最重要的来源。在信贷领域,身为借款方的客户与身为贷款方的商行之间在获得信息上存在不对称现象,所以,银行需要对借款方展开层层审核,通过调查、评价、确认其信誉没有问题,满足相关条件,并且保证可以将贷款加以清偿的,亦或是有第三方提供担保的,就能够下发贷款。传统上,商行更倾向于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客户,而很多需要资金支撑的中小型与微型企业,因为无法达到商行规定的条件,难以得到其资金上的支持。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会促使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得到大比例减少,由网络逐渐发展出的大数据挖掘创新手段,在促使资金中介逐渐弱化的同时,逐渐凸显出资金信息中介的巨大价值,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三)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
商业银行的传统运营服务模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改革。一是“客户至上”的服务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亟需改进。互联网金融将客户体验当作主导,关注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倡导构建一个开放式平台,打破原有的运营形式,重视互联网核心技术与金融核心技术的融合,创新均为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更高质量的产品。而商业银行则刚好缺少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因此导致第三方支付占领大部分支付市场。二是对待规模小的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有待创新。互联网金融很好的弥补了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市场的忽视。以最具代表性的阿里金融为例,它利用集团的其他平台,建立了类似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数据库,把互联网行为、信誉运用于小额贷款中,在减少筛选客户的费用与风险的同时,赢得了大多数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市场。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相关对策
(一)改善经营模式,重视客户体验
积极调整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模式,以客户为中心,重视客户体验。首先要加强对储蓄客户的管理,提高储蓄客户尤其是活期储蓄客户的储蓄价值,根据市场调查,活期储户的人数多,提高活期储户的储蓄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加银行收入来源。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积极适应市场,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对于银行业务进行梳理,与某些具有较为突出的稳定性、业绩良好、信誉度高的基金亦或是投资公司展开协作,运用活期存款余额对于某些理财项目展开投资,将资金加以有效应用,获得更高的收益。
(二)利用自身优势、加强风控,积极开展与第三方的合作
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也存在潜在的风险,如网络欺诈、信用卡套现等;而商业银行实力雄厚、信用度高,储户数量大等优势。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态势,风险控制水平较强的商行,特别是大型国有商行想要在日后的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则应该将自身具备的风险控制技术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加速此项技术的运用与推行。在风险整体可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下,尝试P2P借贷、众筹等新型业务,银行长时间积累的风险定价体系能够对于利率定价提供一定的支持,资源能够实现快速匹配,良好的信誉优势能够促使业务得到更好的推广。基于另一个层面而言,当前很多商行均开设了网上银行,然而此项业务限制条件较多,大部分依然是以其传统业务为主,仍停滞留在支付层面,没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信息化的特点,不能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所以我们要积极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了解客户需求,利用自身信用度高的优势,大力推进理财产品的咨询和销售,提供现金管理等业务。
(三)加速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推出流动性、创新性强的新产品
商行要想能够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其能够通过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与组织形式的应用,达到对于自身的更新升级。其应该秉持开放、共享、普惠的互联网理念,来对于此项业务加以开展。其应该转换理念,将互联网金融纳进其发展计划中,从而促使二者实现有效结合。采取移动支付、云计算等当代技术,创建是客户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客户管理与市场细分系统,经由移动金融,促使商行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加强。当前,国内商行网点密集,分布在城乡的各个角落,且具备较为健全的基础设施。其拥有的的支付结算、清算等IT系统及其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应抓住自身优势,加大产品创新,重新定义物理网点服务功能,加快“智慧网点”建设。对于移动金融业务给予充分的重视,构建围绕银行为中心的金融生态圈,给客户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开拓产品销售渠道,构建在线综合金融营销服务平台。对于手机银行与移动支付业务加以重视,集中资源开展此类业务,加强移动终端对于其他渠道的辅助功能。对于自助银行渠道功能部署和交互模式加以优化,创建一个功能齐全、一体化的自助银行。
参考文献:
[1]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分析研究.陈靓秋,《经济研究导刊》2015;
[2]浅析传统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王晔,《金融经济:下半月》2014
作者:张文 车延高 冯兵 单位:湖北武汉 武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