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实践的德育教育功能和特点
以美术院校工作实际为例,可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分为两大类:一是在专业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如艺术考察、专业实习等;二是在专业教学计划之外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文化活动、勤工助学、向社会提供艺术为民服务等。社会实践不仅是德育理论教育的一种延伸,社会实践的情景式学习更是美术专业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是从“教化”走向“内省”,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1]。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将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切实的体会和感受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并日渐体现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而形式良好的道德人格。可见,社会实践融入德育工作中,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适应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在校园内接受的教育不同,它以其开放、动态的特点锤炼着大学生适应社会、抗击挫折的能力,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学习包容与接纳,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逐渐懂得付出与奉献,并通过这一过程积累人生经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为个人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可以说,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更新知识结构,丰富个人阅历,适应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
二、社会实践在美术院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美术院校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笔者通过长期的工作、观察和总结,发现美术院校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美术专业学生普遍先天环境较佳,心态开放,自信心强,自我意识强烈,与社会融合度较高;(2)专业情结浓厚,他们普遍热爱自己的专业而轻视其他文化课程学习;(3)受教师影响直接,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思想状况、行为习惯、学识修养等对学生的影响十分直接;(4)受“专才教育”影响,美术类专业突出强调个性发展,学生沉浸于专业之中,普遍缺乏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和参与,道德水准和纪律观念有所欠缺[2]。
(二)社会实践的德育教育功能在美术院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1.社会实践的情景式学习方式乐于被学生接受
社会实践使学生由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作为自主意识强烈的美术学生,他们乐于参与这种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他们置身于具体的社会文化之中,能够通过实实在在的社会服务生成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切实了解社会,体会国情,从而增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笔者暑期曾组织学生成立“专才队伍”,发挥美术专长服务社区。参与活动的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原来六点的广州如此鲜活。”情感体验丰富的美术专业学生十分乐于在体会真实生活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专业之长服务社会。
2.社会实践使学生深入实践,正确认识自我
美术院校学生大多偏感性,惯于用理想主义的眼光看待社会和人生,急于求成,脱离实际,部分学生自我评价产生错位,对未来产生不切实际的偏执要求。社会实践正是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逐步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将看到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反思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文化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客观地重新认识自我。
3.社会实践使学生团结协作,不断完善自我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直接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和事,使他们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锻炼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增强抗压和受挫能力,学会包容他人、悦纳自我,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激发创作灵感。美术院校大学生强调彰显“艺术个性”,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他们在共同的兴趣与激情引导下,自主合作、相互碰撞,积极性和协作精神被充分调动起来,面对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深入思考、综合分析、主动承担,创作灵感得到激发,个性品质得以不断完善。
三、构建美术院校德育实践长效机制,增强美术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营造美术院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教育环境
1.学校层面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教育工作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特点,探索适应社会需求和院校实际的实践服务活动,关键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以笔者所在院校举行的“美丽汕尾”实践活动为例,学生热情极高。分析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前期的有效宣传,通过多渠道校园媒体发动,辅导员老师配合引导,取得良好效果。其次,就此次实践活动的主题而言,首先带动的是来自这一特定区域的广大学生参与,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尤为可取,来自其他区域的学生自然期待更多地区的实践,逐步便可形成大范围的实践氛围,从而带动整个院校学生团体的实践积极性。
2.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实践内容与专业内容相结合,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实现就业连接起来,形成以美术专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组织运行机制,能够完善学生的专业观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笔者所在的建筑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该院成立专项指导队伍,为学生协调就业实践事宜,将学生带到合作企业真刀真枪的实践中去。参加实践项目的学生均表示不仅对就业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也对社会多了几分了解和体会。同时,建筑学院还发挥建筑专业特长,开展乡村建设工作坊,带领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学生在锻炼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对国情、社情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强社会实践导师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的专业性
一是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学生工作队伍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由于美术专业学生专业情结普遍浓厚,对专业之外的人和事态度淡漠,开展此类学生的工作难度较大。因此要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必须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要做好此类学生的工作,必须十分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对美术相关专业的了解,以便能够进入学生的话语体系,成为美术群体的局内人。二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由于专业特殊性,专业教师在德育实践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如前所述,美术院校学生与专业教师关系密切,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十分直接。因此,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实践中的德育教育功能十分必要。
(二)搭建美术院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平台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拓社会实践新思路
美术院校在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方面占有先天优势。以笔者所在的广州美术学院为例,学校实践类型多元,实现方式多样,信息载体丰富,相关设备齐全,使得美术学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先天优于其他类型高校的表达方式和资源优势。同时,广州美术学院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也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因此,充分开发并利用校内资源,开拓社会实践新思路,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是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证。
2.拓展校外实践基地的良好资源,搭建校外实践平台
笔者所在的建筑学院工作团队积极深入企业探访,为学生联系十余家行业内优秀合作企业,建立六处校外实践基地,每年提供百余个实践岗位,为学生搭建了长期有效的社会实践平台。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美术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美术专业特色,在长效机制的保障下,完善机制、拓宽思路,为美术专业大学生完成社会化、树立社会意识、掌握社会技能提供实践平台,使其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担当的艺术人才。
作者:朱梦梅 单位:广州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