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新态势
产学研结合是国家创新系统有效运作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一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多年来一直是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课题。从1992年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支持和鼓励下,产学研结合在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技术创新的渴求日益显现,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初颁布了《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目标。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除了国家总体性文件外,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围绕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初步形成了包含税收优惠、企业融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人才激励、国有企业创新等多方面措施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这些为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结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切实有效地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鼓励支持下,特别是在《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无论从经费投入、人员投入还是专利产出来看,企业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呈现出逐步加强的趋势;二是从研发活动和专利产出来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三是企业创新所需要的要素供给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四是政府部门资助企业研发的力度有所加大,从政府流向企业的研发经费显著增长;五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吸纳的外部技术转移相对有所减少,更多地是依靠自身能力从事创新活动;六是小企业创新效率稳中有增,总体上明显优于大中型企业;七是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其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现。
2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企业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相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优势在于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沟通技术创新与市场的桥梁,可以更为敏锐地把握市场的现实需求,而且能将这种需求与高校的成果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承担起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协调者和执行者的职责。另一方面,企业具备成果转化所必需的劳动力、资金、设备等资源,并拥有较好的市场开发能力与良好的营销渠道,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实施平台。因此,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下,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最直接的就是可以使科学技术研究在市场的指导和检验下进行,技术创新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科技成果的产出是企业发展的直接需求,因此有利于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此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国家的经济竞争力。要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为此,国办发〔2013〕8号文明确提出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其指导思想就是“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可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只有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才能准确把握创新方向,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使各类创新主体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从整体上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3企业主体技术创新体系下高校科研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
3.1正确认识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内涵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为,企业是整个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部分,其他产学研结合的机构或组织,如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技术中介机构等都围绕着如何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而积极开展工作,以保证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投资、开发和收益主体,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与科技的充分结合。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中提出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同时指出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并非是要弱化高校的科研或创新能力,而是要通过同企业开展深层次的技术创新合作、建立长效稳定的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培养高技术创新人才等措施,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支持,帮助企业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这也是高校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的职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3.2高校科研活动要积极对接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技术创新的科研人员主要分布在高校和国家科研院所中,其科学技术研究整体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很高。但是,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多数的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偏低,为企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贡献有限。根据教育部《2013年高等院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统计,全国高等院校2013年获得授权专利68971项,但专利出售的合同数仅2357项。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科研活动与市场实际需求不能有效对接,科技成果市场竞争能力弱,导致产学研资源整合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不高,从而影响了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的有效转移。新技术体系下,高校在注重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的同时,更要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促进建立市场及企业需求导向的科研项目培育和实施管理机制。项目选题要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长远战略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科研活动;科研人员兴趣驱动的科研创新活动要与国家重点任务结合、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与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结合,强化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同时,在科研活动中要加强同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促进科研和人才向企业输出充分利用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
3.3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对于高校而言,高校科研人员是科研主体、是产学研的直接参与者。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也是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能否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国家有利政策保障的大环境下,促进产学研结合,高校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高校科研人员参与产学研结合的热情和积极性。而当前高校科研人员最重要的价值与评判体现在职称及岗位聘任方面。因此,高校需在职称评聘、岗位考核等方面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等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及转化后的效益水平,改变片面将论文数量、项目和经费数量、专利数量等与科研人员评价和晋升直接挂钩的做法;完善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除团队负责人外,要提高对成果转化有贡献的团队成员的奖酬力度;对一些同企业结合紧密,承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关键性共性技术研究,以及科研活动能有效支撑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团队,要在团队建设上给予优先支持(如人员聘用、经费配套奖励和实验条件建设等)。此外,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创新人才在高校与企业之间自由、双向流动和兼职,解除科研人员参与校企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后顾之忧。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和激励高校科研人员,特别是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参与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形成人力资源要素在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流动,保障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有效开展。
3.4不断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当前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较多是项目团队通过自身渠道,以单纯的项目合作、技术转移的方式,进行点对点的沟通和合作,缺乏技术集成与关键技术的开发,被动进行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没有形成面的合力,对区域经济及产业技术支撑的作用有限。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下,高校不仅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力度和模式创新,更主要的是不断提升平台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平台的建设一是要坚持产学研结合,协调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突破人才集聚、利益分配、技术转移、开放合作、循环发展等方面传统机制的制约,这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对接企业创新需求发展,促进科技项目成果快速转化的首要保障;二是要坚持市场导向,把握区域或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有目标地积极宣传本校的相关科技政策和学科特色,吸引企业的投资和项目合作,促使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和研发投入主体;三是要汇聚本校的人才和科研信息,把握科研动态,通过掌握的市场信息,前瞻性布局高新技术发展,推动技术的集成创新,通过产学研结合,帮助企业突破产业升级所需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提高企业持续的整体竞争力,促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和创新收益的主体。
4结语
当今世界是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本文在对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发展的态势和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此创新体系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目的是通过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营造高校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的优势,切实有效地推动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支持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从而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升高校吉林职称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郭金超 吕凤琳 高立志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