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型定向阶段
(一)解析题目。即通过分析标题的字面意思获得信息,由此把握文体,猜想主要内容。1.判断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学习重点,目的是要确定阅读的方法和操作步骤。2.预测文意。目的在于预测文章内容,主动探究问题。(二)感知全文。就是运用多种阅读技巧,知道文章大概。1.标出段号。2.知道材料,为了在整体感知后由文体来确定材料。例如:议论文主要是找出论点和论据。3.概括自然段段意。要领是:无论是什么样表达方式的段落,其中心意思通常有外显的和内潜的表现形式,前者的段旨一般出现在段首、段中、段末;后者则需要仔细分析归纳概括。(三)合成段群。目的是把表达内容相同的自然段合并,组成段落群,弄清文章的基本框架。1.揭示段间的意义关系。就是分析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2.组合结构段。即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思路。(四)揭示主旨。这一步只需举文章的要点,从总体上有个确切的认识。1.验证预测。核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提高对文章大意的推测能力。2.表述主旨。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并正确使用相应的文体术语。
二、原型操作阶段
(一)根据给出的原型,以《看云识天气》为例,师生共同完成这篇文章的文意概括。具体九个步骤如下:1.让学生读一遍题目,解释“识”的含义,教师适时作补充引导。(“看云识天气”意为“看云可以辨别天气”)2.在理解题目意思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这句话是用来阐释什么?事物还是事理?推测是什么文体?题目阐释的是一个事理,初步判断为事理说明文,推测文章主要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3.学生阅读全文,准确标出段号(共有7段)4.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用笔在文中画出来。(从第一段最后一句可以找出说明的对象是云和天气的关系,它的特征是“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1)探讨“招牌”的含义,“云是天气的招牌”又是什么意思?(“招牌”是指一种标志,“云是天气的招牌”指的是云是天气的标志,点题,确定文章主要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5.学生细读课文,试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概括每段写的主要内容,可同桌合作。每一段的意思概括:第1段:总述云的特征,点出说明对象——云和天气的关系。(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总结出来)第2段:点出有两种云:晴天云和阴雨云(抓住“薄云”、“低而厚的云”)第3段:写了四种晴天云(由该段左后一句中心句概括得出)第4段:写了三种阴雨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边读边画)第5段:写了一种阴雨云:积雨云。第6段:云上的光彩现象与天气的关系。(由此段第一句的中心句概括而来)第7段: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此段第一句就已点出)6.学生判断哪些段落是总写?然后合成段群。(第1段和第7段是总写,第2段是过渡段,3——5段从属于第2段,第2段和第6段是并列段,都从属于第1段)7.根据合成的段群,分析文章的结构(总——分——总)8.经分析文章的结构后,可以验证第2步的预测基本正确。9.学生把段群的意思连起来陈述,形成文章的主旨。(这篇说明文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包括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教会人们看云识天气)
三、原型内化阶段
1.学生复习概括文意的步骤,并再次独立分析并概括《看云识天气》的文意2.在确定学生熟练操作后,变更操作对象,以说明文《苏州园林》为练习对象,学生独立完成。(1)请几位学生复述一遍概括文意的步骤及要点(2)在确认学生对步骤熟悉的基础上,按照这一模式边想边做,完成。(3)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每一步是如何做的,以及每一步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并发表意见(4)在修改之后,同桌间相互复述。3.比较归纳。通过比较已完成的两篇说明文,找找说明文的文意概括的相似之处,必不可少的要素。小结本教学设计严格按照言语心智技能训练的步骤实行,前两步尤为重要。在原型定向环节中,教师对模型的讲解必须具体清晰,师生合作,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第一遍的训练,加深体会。其次,选较容易的课文,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在这个环节,要注意外部言语转化到内部言语,为培养能力作准备。
作者:吕芳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