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社区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应对方式

[摘要]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痛苦量表(DDS)与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扬州市3个社区共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0.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痛苦,其中,重度痛苦的患者占11.5%。在糖尿病痛苦各维度得分中,生活规律相关痛苦得分最高(3.10±1.17)。应对方式得分由高至低分别是屈服、回避和面对。其中,面对因子与糖尿病痛苦水平呈负相关(P<0.05),屈服因子、回避因子与糖尿病痛苦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痛苦,且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临床及社区的护理人员应注重评估患者的心理痛苦状况及应对方式,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痛苦;应对方式;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研究显示,2015年全球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达到4.15亿人,平均每11人中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坚持运动、严格控制饮食、规律服用药物和自我血糖监测,这要求患者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并长期坚持。但是这种长期的综合治疗会导致患者心理上的痛苦。糖尿病心理痛苦是指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的疾病管理、疾病支持、情感负担、治疗途径等忧虑而产生的负性情绪反应[1],这种负性情绪会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甚至增加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3]。本文研究者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发现患者对于疾病的应对方式与其糖尿病心理痛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状况及医学应对方式的调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社区以及临床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和参考,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5年10-12月在扬州市3个社区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N=(UαS/δ)2,以20%的流失率计算,共需要120名患者,本研究纳入了200名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指南》2014版。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愿意参与本研究,糖尿病病程6个月以上,血糖控制较稳定,能独立或通过研究者帮助完成填写所需调查问卷;排除标准为: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调查前均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1.2研究方法及工具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痛苦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纳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由研究者本人或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若调查对象视力模糊或不识字,则由研究人员无暗示口述问题和选项,并代为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当场收回,检查问卷填写完整性,若有缺失项目,立即询问并补填。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1.2.1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表由研究者结合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如血糖、治疗方式等。1.2.2糖尿病痛苦量表(DiabetesDistressScale,DDS)该量表由美国学者Polonsky等在2005年研制,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水平。包括医生相关痛苦、情感负担相关痛苦、生活规律相关痛苦以及人际关系相关痛苦4个维度,共17个条目。采用Likert6级评分法,“没有问题”计为1分,“非常严重的问题”计为6分。2010年国内学者杨青等人[4]将其汉化,中文版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951,具有良好的信度。量表由研究对象根据过去1个月的经历进行自我评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心理痛苦水平越高。以Fisher等[5]的最新评分标准为依据,将平均分2.0作为分割点,低于2.0分计为无痛苦,2.0~3.0分计为中等痛苦,高于3.0分计为重度痛苦,该评分标准同样适用于量表各维度得分以及各条目得分。1.2.3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CopingModesQuestionnaire,MCMQ)该问卷由Feifel等人编制,姜乾金等人将其引入国内并修订为中文版本[6]。问卷包含3个维度:面对(8个条目)、屈服(5个条目)、回避(7个条目)。共20个条目,各条目按1~4分进行评分,最后计算各个因子的总分。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69、0.60、0.76。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越倾向于采用该种应对方式。1.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资料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率进行统计描述。相关性分析若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否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研究对象中,男性103例,女性97例;年龄43~78(60.64±7.82)岁;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12例,大专63例,高中或中专31例,初中52例,小学35例,文盲7例;糖尿病病程2~23(12.56±3.25)年;并发症情况:有并发症者162例,无并发症者38例。2.2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状况本研究中,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痛苦患病率为60.0%(120/200),其中重度痛苦的患者占11.5%(23/200)。量表的均分为(2.30±0.81)分,各维度的得分中,生活规律相关痛苦得分最高(3.10±1.17),其次是情感负担相关痛苦(2.30±0.87),医生相关痛苦为(1.70±0.66),人际关系相关痛苦得分(1.79±0.95)。2.3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应对方式本组患者的应对方式中,得分最高的是屈服因子,其次是回避因子、面对因子。其中,面对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回避因子和屈服因子得分都大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4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与其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面对因子与痛苦水平呈负相关,而屈服、回避因子与痛苦水平呈正相关。即患者越是倾向于采用面对的应对方式,其心理痛苦水平越低,反之,采用屈服、回避应对方式的患者,其心理痛苦水平越高。见表2。

3讨论

3.1社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痛苦糖尿病心理痛苦源于患者在疾病治疗、自我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情感障碍,包括生活规律相关痛苦、医生相关痛苦、情感负担相关痛苦以及人际关系相关痛苦。本研究中,糖尿病心理痛苦的发生率为60.0%,这与张洁等人[7]报道的58.89%相近,提示社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痛苦。11.5%的患者存在重度痛苦,说明部分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较高。其中,生活规律相关痛苦得分最高,这与以往研究[7]一致。生活规律相关痛苦是指糖尿病患者对自我管理的一种心理感受。可见多数患者对于疾病自我管理尤其是饮食、运动、血糖方面存在很大抵触情绪。这可能源于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当患者面对糖尿病繁琐、严格的自我管理时,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痛苦情感[8]。因此,临床和社区的护理人员应对此类患者心理痛苦状况进行相关评估,予以重视;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并提高其生活质量。3.2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相对消极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各种应急事件时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应对行为和认知活动,共包括3种:面对、回避、屈服,面对是积极的应对方式,而回避和屈服是消极的应对方式[6]。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社区糖尿病患者面对因子得分较常模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回避因子、屈服因子的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方式的3个维度中,屈服因子得分最高,面对因子得分最低。这提示糖尿病患者在应对疾病时更倾向于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这与赵海燕等人[9]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这可能由于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年龄偏大,大多数为老年人,而老年人的希望水平较低,所以容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10]。其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复杂性以及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给退休的老年人带来的压力等因素也会造成其逐渐失去对疾病治疗的信心,甚至放弃治疗。Feifel等人[11]的研究表明,对于康复没有希望的慢性疾病患者可能更倾向于屈服的应对方式。大多数研究认为,相对于消极的应对方式而言,积极的应对方式产生的效果更好。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并发症。孙晓敏等人[12]的调查结果显示,积极的应对方式会促进患者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的患者会主动寻求疾病相关的信息,主动获取医护人员及他人的帮助,正确看待自身疾病,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的自我管理,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王丽娜等[13]认为,应对方式是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直接预测个体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对方式的评估是社区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方面。3.3社区护士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与其应对方式存在很大的相关性。较多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的患者,心理痛苦水平较低,而较多采取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的患者,心理痛苦水平较高。调查发现,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的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着良好的认知,治疗依从性相对较高,并主动参与疾病的自我管理,对于控制自身疾病有很高的自我效能。相反,屈服和回避的应对方式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且容易使患者失去继续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出现心理上的痛苦。作为一种异于抑郁和焦虑的特殊负性情绪,糖尿病心理痛苦也应该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以预防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所以,在社区护理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心理痛苦状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普及糖尿病教育,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从心理角度分析,人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和担忧源于对该事物的无知[14],对于存在糖尿病痛苦的人群,医护人员应当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指导。根据“知、信、行”的行为改变理论,健康教育会对患者的知识、信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行为。尤其是认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将会减少我的生命,不管我怎样做”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认真解释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可防可控的,勿过于担忧和焦虑,而应正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加强自我管理。对于有“我在处理糖尿病的日常能力方面感觉不自信”想法的患者,则应采取鼓励的方式消除患者消极悲观的情绪,以其良好的表现和取得的效果鼓励患者树立控制疾病的信心。加强护患沟通,促进心理疏导。无论是社区还是临床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纠正其认知上的误区,认真考虑患者的担忧,促进护患之间相互信任,从而减少其医生相关痛苦。进行心理疏导时,应评估患者的心理,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告知其积极面对疾病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而不良的情绪反应都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的异常,进一步影响其血糖水平[15]。此外,还可以通过同伴支持、家属参与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心中的担忧与需要,从而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4小结

糖尿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就糖尿病心理方面的干预相对薄弱,致使糖尿病的一些防治措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16]。但是心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所以实行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策略势在必行。对于糖尿病患者,社区医护人员应当引导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告知其积极面对疾病的策略及优势,鼓励患者主动寻求医护人员及他人的帮助,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等。对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屈服和回避应对方式的患者,宜加强沟通与交流,强调消极应对的危害,促进其正视自身疾病,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进行更好地自我管理,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徐慧文 陈璇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社区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应对方式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86327.html

    相关专题:旅游论文怎么写 大氮肥期刊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