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0后”青年的特征
(一)“80后”青年的成长特征
“80后”青年的成长具有时代特征,是历史社会化的产物,他们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本身就是一场试验。首先,“80后”青年是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一代,他们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夫妻需要负担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其次,他们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社会转型成长的一代,他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阵痛,见证了我国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全过程,他们始终与改革为伴,和改革同行。最后,他们还是被物质、信息爆炸式增长所包围的一代,他们生活在蜜罐里,没有经历过物质生活的匮乏,手机、互联网是其生活的全部,他们被誉为互联网的儿子。因此,在部分“80后”青年中出现了沟通能力弱化、责任意识淡薄、好逸恶劳、信仰缺失等现象。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成长经历,自信和自我是这个群体的本质特征。
(二)“80后”青年的个性心理特征
“80后”青年思想解放,个性奇特,是一群具有强烈优越感、个性张扬、喜欢自由、行为开放、追求多样的时代弄潮儿。首先,他们崇尚自我,善于展示自己的天赋。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事物,反对权威,崇尚自我,有着极强的理解和掌控新事物的能力。其次,他们喜欢自由,懂得享受人生,不会因为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而轻易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像月光族、啃老族、闪婚、双肩包假日旅游、泡吧、开派对、做美容等,都是他们所追求的休闲生活方式。最后,他们既自我又宽容,既叛逆又有担当,是多样化的“80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对这个群体的评价为:垮掉的一代、最没有责任心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等。但是近些年“80后”在西藏事件、奥运火炬海外传递、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志愿者服务、勇救落水儿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的突出表现,逐步转变了社会对“80后”的看法,社会各界发出高度的褒扬之声。“80后”张扬、“80后”狂妄,但“80后”绝没有堕落。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是“龙的传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当历史检验他们的时候,他们依然可以交出满意的答卷。(三)“80后”青年的交往特征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交往模式,这一点在“80后”青年身上反映得尤为明显。首先,网络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80后”青年几乎不用纸写信,他们整天泡在网络里,一部手机,一个微信号,就是他们一天主要的生活内容。曾有“80后”青年说过:“没有网络就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一天不上网,就恍如隔世。”为了显得自己时尚、有个性,他们经常用网络语言交流,像有木有、菜鸟、恐龙、浮云、粉丝、稀饭、壁咚等。网语泛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传统规范语言的颠覆和挑战,影响了我国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其次,大部分“80后”存在交友心理障碍。许多“80后”能认识到交友的重要性,也愿意与心意相通的人成为知心朋友并相互帮助,但他们在交友时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不愿意主动与同伴相处,对同伴缺乏信任感。当然,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多,这些交友心理障碍会发生变化,这些认识乃至心理障碍是可以被逐步清除的。
二、对“80后”青年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做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的行为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问题,也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1]。对青年群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课堂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该教育采取学校教育正规办学、脱产轮训、业余自学等形式,对“80后”青年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的教育,进行历史地位、历史责任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帮助他们在生活领域中善于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追求高尚美好等,这是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特别是目前国际敌对势力渗透的主要对象就是青年,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渠道,向我国青年群体展示其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并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社会舆论对我国现行制度予以否定。因此,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在课堂上对“80后”青年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主要包括: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引导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不怕困难、敢于创新,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培养公民的高尚道德。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四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2]。
(二)课堂外的思想政治教育
该教育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做思想政治工作,也叫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以及在重大问题上的宣传动员教育和日常遇到的困难教育等。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重大时事问题进行评论,对西方错误的社会思潮加以批判,加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红色网站”建设,在内容上不仅要保持政治高度与理论深度,还要使其具备鲜活的个性,做到既有政治性、思想性,又有服务性、趣味性。其次,加强与“80后”青年在网上的沟通交流,形成互动。教育者应该通过网络论坛、QQ、MSN、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与青年进行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不仅有利于拉近教育者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还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信息,从而引导他们在分析和评判中吸收正面信息、摒弃负面信息。最后,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督和管理,使“80后”青年远离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对于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和横行于网络世界的文化霸权主义,应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将其屏蔽于信息世界的大门之外,同时分析其真实目的,增强青年对这些不良文化的抵抗力和辨别力,保护青年的健康成长,维护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课堂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会根据“80后”青年的特点来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既针对个人,又针对整体。通常采取个别谈心、家访、结对子、同“80后”青年交知心朋友等形式进行。同时,它还经常与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结合起来。重视发挥“一个故事、一首歌、一部小品、一本小说”等教育手段的重要作用,运用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青年群体,并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在参与中引导他们、教育他们。当然,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时,应注意不同青年群体的实际接受能力,做到因人制宜,循序渐进。
三、对“80后”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改变强塞硬灌的教育理念,帮助青年进行自我教育
针对“80后”青年的成长特点,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不能强塞硬灌,要尊重其主体地位和人格。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在塑造人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也就是要注意尊重“80后”青年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原则的前提下,尊重其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多样化选择,并使其在幸福、自由和尊严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学校要发挥引导和指向作用,对他们实施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家庭要发挥亲情的作用,进行精神上的引领和情感上的支持;社会要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形成道德人文关怀的社会氛围,在最现实、最朴实的生活中,给予青年最生动的教育和引导[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要改变说教式的教育和引导以外,还要积极鼓励“80后”青年进行独立思考,并帮助青年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引导。施教者要放下架子,走进青年中间,融入青年群体,并在与青年的交往中,用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掌握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为其答疑解惑,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青年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提高思想政治意识,进行自我教育,主动选择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并将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注重网络作用的发挥
针对“80后”青年交往的这些特点,做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不能忽视网络的作用。应主动利用网络对重大时事问题进行评论,对西方错误的社会思潮加以批判,多建设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并使网站活跃起来,使其具备鲜活的个性,不回避当代青年最困惑、最渴望了解的问题和矛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如一些高校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旗帜鲜明地弘扬先进文化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不断提升网站的知识内涵,成为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思想交流的精神家园。同时,运用网络游戏、微信、动漫、E-mail、流行音乐、公益广告等符合大学生接受心理和习惯的方式和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并加强和他们在网上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形成互动。在互动中,还要帮助他们增强对不良文化和信息的辨别力和抵抗力,保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语言体系的运用
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80后”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以适合“80后”青年的口味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他们就会自觉接纳,也会取得较好的教育和引导效果。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枯燥无味的教育和引导以及一阵风式的形势教育的效果是短暂的,甚至是无效的。要充分运用文学艺术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表现在艺术形象当中。一个好的文艺作品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超过N次单调的报告,人们会更乐于接受在潜移默化和轻松的氛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部门可以尝试通过以娱乐化的方式使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为什么东北二人转演员赵本山的小品老少皆宜,就连挑剔的“80后”都非常喜欢?就是因为赵本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接近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让人有亲近感和真实感,吸引了许多青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要提倡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地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居高临下的面孔,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思想认识的结合点,以满足青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范秀晖 单位:新乡学院汉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