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民教育的目的:公民与城邦的幸福
一方面,公民教育的旨归在于实现城邦的至善。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教育对一个善治的城邦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公民是城邦的组成分子,教育能使这些分子作为一个组织而团结在一起,并实现统一。邦国如若忽视公民教育,其政治制度势必受到损害。基于此,他提倡国家应大力创办教育事业,少年的教育应成为立法者最关注的事业。因此,建立一个团结而有“善”的城邦是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教育的目的是使城邦中的每一个公民都具有德性。一个城邦要保持一个良好状态,应该以德治邦,并要求拥有政治权利的所有公民对城邦的政治和未来发展负责。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政体的发展与损毁跟生活在其中的公民品性高下相关。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品德有利于促进城邦的完善。因此,须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德性与政治意识,以缔造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对于是城邦整体为善、还是每个公民都须为善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情况是城邦中每个人都是具有善德的公民。虽然整体的良好理应高于个体之良善,但每个个体的美德内涵在全体的善德之中,每个公民都拥有美德,才能换来整体道德完善的城邦。因此,教育的起点在于个人,公民教育应致力于个体德性的完善。对于个人、家庭、城邦三者的关系而言,个人、家庭与城邦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人、家庭是部分,城邦是整体,而整体优于部分。因此,城邦、共同体的利益比个人、家庭的利益更为重要。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幸福依赖于灵魂固有的美德或优点,而这是从社会关系中获得的。显然,为了个人的幸福和城邦的幸福,教育必须使其明了公民身份所内涵的实际义务。因此,要想适应社会,公民应学会控制情绪,变得节制、勇敢、公正。亚里士多德虽强调教育主要是为城邦的政治精神服务,但并未忽视其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培养良好德性的公民以促进城邦政体的完善并非教育的唯一目的,公民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青少年天性的发展,使人们正确享受闲暇并进行思辨,以追求个人至善的幸福。因为城邦和个人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在于追求和获得至善。[4]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理论中并无教育为个人服务和教育为城邦服务之间的矛盾,二者是统一的。
二、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
(一)公民教育的灵魂:德性教育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灵魂层面的的美好,而非肉体层面的优秀,即“德性就在灵魂中”。[5]亚里士多德将灵魂分为理性与非理性两部分,与之相应,德性也有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之分。理智德性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得来的知识与智慧;道德德性是美德的另一部分,通过限制情感和欲望的习惯获得。他认为,培养公民德性的优良教育应该要顾及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部分。因此,有必要使城邦公民既要获得道德完满,又要具有智慧(理性)。德性的教育是一种使人具备优秀优良品质的实践活动。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德性并非与生俱来、自发自觉的形成,而是依赖于人的后天的优秀惯习。因此,德性的养成不在自发而在其专门的德性教育,使之促成优秀惯习与优秀品质。公民的德性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使人了解何谓道德,什么样的行为称之为道德,更重要的是使道德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他要求的公民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公民了解德性,而是为了使自己有德性。知道什么是勇敢的人,并且要使之成为具备勇敢品质的人;了解什么是节制,并可被唤作是一个懂得节制的人。因此,实践道德的场所理所当然便是个体所置身的城邦共同体,并且这种实践是伴随人一生的活动。
(二)教育纳入政治法律轨道
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教育对城邦发展的作用,视教育为城邦政治之要务。为了城邦的善治,他要求一改过去的贵族式家庭私人教育为公办教育。他明确指出,公民都趋向同一个目的———城邦的至善,应有统一的教育制度,全体公民应遵循统一的教育体系。因此,他主张由国家统一创办学校教育,教育体系由立法者来规划,教育任务与责任也由国家来掌管,由国家取代父亲教育子女的任务。通过城邦采取一致的教育训练方案,以使教育(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为全邦所共有。在谈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时,亚里士多德提出要将城邦法治的实现与公民教育联系起来,教育应纳入法制轨道。城邦的任务在于教导人民如何培养能力与美德去适应自己城邦的政治体系与生活方式,这对于巩固城邦的统治与顺利开展邦内的民主政治生活十分必要。保全城邦政体的方法众多,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其最重要的方式是国家按照政体的精神推行公民教育以促使社会秩序的安定。究其原因,即使城邦制定并执行为全体公民所认同的法律,但公民并未因接受教育而陶冶出城邦政体所需的民主与法制精神,这终将不利于邦国的长治久安。亚氏总结了历史经验,把教育当作国家的头等大事。在理论著作《政治学》中,亚氏将教育当作实现理想政治的工具,足以说明他是极有政治远见的思想家。
三、结语
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试图将公民教育与城邦政治结合起来,将公民的德性与城邦的善治相统一,公民的幸福生活与城邦的至善是理想的城邦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全城邦范围内的公民教育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城邦法制化、统一化的教育,既能培养出符合城邦政治生活的公民,以推动城邦的发展,又能使城邦的统治同时满足每个公民利益的需要,使公民和政治城邦的关系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将公民教育纳入政治和法律的轨道成为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特征。其强调实践活动对公民培养美好品德吉林职称的重要作用,对后世注重实践的教育观念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李蓉芬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相关专题:工程图学学报 小木虫 枣庄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