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研究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生的人生观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初中的思想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知行不相统一,理论与生活相脱节。为了扭转这种现象,将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进行教学变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概述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概念
生活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将教学融入于学生生活之中。笔者认为,初中的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指,在初中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要教学方式,按照学生实际需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特征
(1)尊重个性,立足现实生活在进行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需要向学生生活靠拢,使得教学真正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中,去发现自己人生经历的真、善、美,同时可以辨别邪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想品德课应当立足于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2)依托课堂,探寻生活真馈在步入初中校园的时候,学生自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生活经验,而初中课堂学习又给学生一种全新生活体验。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快乐感受放在首位,让整个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给学生传递生活的真谛。在初中品德思想教育的课程中,还需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同时需要创设带有挫折、成功等悲喜交加的生活体验,让师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好的交流,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去体验生活的真谛。(3)遵循规律,着眼未来生活教学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中学生的成长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充分尊重中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认知水平。同时,要适当扩展,体验新的生活。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生活,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未来生活的预先体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将来可能发生的生活相结合,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培养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感知。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不足,帮助学生着力提升自身的能力,使得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为将来更好的面对现实生活打下基础。
二、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推动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
思想观念是指导行动的灵魂,而教育观念对于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统筹体指导作用。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理念中,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旧没有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依旧非常强大,这与不断发展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为此,需要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理念,针对我国教学中出现的弊端,革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课程,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学生。在革新教育理念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理念。教师需要放弃传统灌输式理念,将课堂主角回归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寻找学习工具,运用并处理各种信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培养学习方式上,可以让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下主动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学的效率。
(二)凸显思想品德课的特色魅力
(1)从生活中来,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一课程具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孜孜不倦的学习动力,推动学习的效率提升。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近的案例进行教学,也可以使用热门话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领悟生活真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在进行生活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而是用情感在进行交流的师生关系,共同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2)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作为青少年道德塑造者,在教学时候,应当避免大谈空话,将生活的实际与教学相结合,用活生生的例子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会学生分辨好与坏,切实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进一步发展。(3)到生活中去,促进思想品德课的践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在该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都能正确理解美德的含义。但是到了生活实践之中,往往与美德的要求背道而驰。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蔼待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之间打架现象非常常见。再例如,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为了一部心仪的手机而责骂父母的现象也发生。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还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针对以上的现象我们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例如我们可以创造为父母洗脚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孝顺的美好品德。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一)初中思想品德谏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教学化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在课堂上形成与学生相互交流的学习机制,使得教学更加的民主化,更加的开放、更加具有效率。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促进学生的进步成长。(2)开放性原则现在社会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也必须具有开放性的思维。思想品德课知识结构,决定了学生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必须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系。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学生应当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探索生活的真谛,寻找生活的真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相结合,丰富学生见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以后的生活发展中去。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对策
(1)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学生可以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培养学生拥有独到的观察生活能力。在初一学习阶段,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加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使其可以形成独立人格。在初二学习阶段,在已有认知能力上,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周边政治时事,加强学生对法律理解,培养学生法制思维。在初三学习阶段,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国家大事,了解我国基本国策,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使学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好公民。(2)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社会发生的时事,把时事的讲解纳入到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时事的能力。经过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增加对周边生活的观察,会自动进行思想,自动分析周边事实的对错,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加元,万建明:试论杜威教育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层示[J],当代教育论坛,2013,(07)。
[2]张国层: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发展向度,《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第7期。
作者:丁明娟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策略
【摘要】本次研究将着重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功能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策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渗透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与学习的重要阶段,其社会经验不足,道德认识相对困难,而思想品德课涉及内容丰富多样,且侧重于理论化,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对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一、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功能
近年来,我国对初中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成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学生的言行、思想、理想等引入到正确的轨道,这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功能与目标,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化的思想品德知识与德育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教会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思想品德课程在发挥其道德品质塑造与导向功能时,更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高标准要求自己,并学会自我控制与监督,学会自我调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教师专业素质偏低思想品德课程与初中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能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然而从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现状看,大部分教师对思想品德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甚至部分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师同时担任多门课程,缺乏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学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中仅能够照本宣科,讲解不够深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德育能力的提升。(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当前,大多数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度还不够,在教学方式上仍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参与积极性不高。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依照课本或辅助材料进行讲解,无课堂延伸,重难点不明确,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功能。(三)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然而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传统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片面强调文化课成绩,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重视不足,对教师的评价也主要以分数为依据,造成了思想品德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某一知识点,未融入有效的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丧失兴趣,甚至出现高分低德现象,这也是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思想品德教师专业素养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德育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目标,就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思想品德教师队伍。首先,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德育目标的形成。教师要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思想品德教育事业,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其次,教师要具备专业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除了在课堂上准确、完整讲解教材外,还要与时俱进,拓宽知识面,能够结合当下最新的时政观念或思想道德教育目标调整教学,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二)丰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融入,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组织与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或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认识。其次,在课堂形式上,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融入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前将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制作成为PPT,可以适当融入视频、图片等,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这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如在学习《奴隶社会科学文化》这一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断臂维纳斯》的图片,在学习欣赏过程中讲解古希腊的审美特征,进而延伸到女性的自尊与人格的高贵。(三)注重思想品德课堂实践体验德育教育强调思想品德课堂能够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具体的实践增强学生对德育的认知,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德育能力。教师要对社会生活材料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可以邀请优秀党员为学生演讲,这种近距离接触能够增强学生对党的认识,激发爱国热情。再如在学习《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学会感恩,可以组织学生课下为父母做一顿饭或洗脚等,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初中会感恩,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结束语
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引导与感化,需要具体的实践体验,因此,必须注重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融入,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德育教育理念,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启生.浅议初中政治教学教学管理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文摘版,2016,24(7):71-71.
[2]朱元峰.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3(41):132-133.
作者:陈永军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思考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应当表现在教学方案设计的新颖、教学手段的提升、教学模式的优化以及教学评价的改进等方面,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强化这些方面的研究,扎实推动教学工作开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创新;分析
研究创新是推动教学开展的不竭动力,思想品德教学也应如此。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深入分析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创新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走出一条适合思想品德教学要求、适应学生成长需求的教学改革之路。笔者多年从事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究,在创新改进方面开展了一些尝试,本文将做初步分析。
一、创新教学理念,联系学生生活设计教案
教学方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导向性引领,各种教学要素应当在方案设计中充分兼顾。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些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理念陈旧落后,照抄成品教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枯燥乏味,难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教学理念的创新必须强化学生生活感知,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学中,为了教育学生学会忍让、学会宽容,专门在社会生活中选取了一些典型的案例,以本地区青少年打架斗殴致人死伤的惨痛负面案例作为教学的信息,设计分析研究的题目,带领学生从反思中受到教育。这样的教学设计选取了和学生年龄相仿的负面案例作为载体,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极大的兼顾了学生的生活感知,走出了唯教材论的限制,以创新的理念扎实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新颖性,也得到了教学成效的实践验证。
二、创新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丰富信息
教学手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无论是对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还是教学理解效果的深化,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大面积普及的多媒体信息成套教学设备,更是让思想品德教学如虎添翼。教师要致力于这些教学手段的创新,将现代化教学设备引入课堂教学,为教学工作增添大量的丰富信息,达到支撑和推动教学工作游刃有余开展的目标。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以多媒体手段演示为契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动形象程度。例如《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教学中,笔者精心选择了一些案例,从网络中下载了视频和相关的文字说明,重点搜集的是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后,如何通过法律途径、通过相关部门进行维权的。这样的案例信息量大,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和教材所教学的内容结合度非常密切。将这些形象的案例以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精彩的视频,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这一手段的演示下,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更高,而且表达的观点深刻程度也有了显著提升。由此可见,教学手段的创新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氛围的变化,而且教学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
思想品德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特别是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正能量,引导学生增强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这样的情感,更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如何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就应当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单纯的口头说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非常有限,而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深刻体会,则能够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中,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本地区的一些资料,包括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十年、改革开放至今三个时间段不同的变化。三个时段都按照同类型甚至同地点的变化来体现改革开放的成果,学生分组进行讲述演示。从改革开放前狭窄的街道、低矮的房屋,到改革开放十年时城镇面貌初具雏形,再到现在马路宽阔、高楼鳞次栉比,三个不同时间段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体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迅猛变化,体现出经济实力和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演示,进行了解释说明,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思想震撼,将他们带入到这些年代之中,从而深刻的感悟改革开放的成果、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改革开放的广阔前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亲身体会,以形象的感知扣动他们心弦,对提高思想思想品德教学成效特别是思想教育成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创新评价方法,设置学生道德成长档案
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既要承担知识传授,还要承担思想引领的职责,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笔者在教学中对教学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改革,除了通过卷面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效果之外,还为每一位学生设置了道德成长档案,联合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引导。道德成长档案包括学生自身成长情况,如自尊自信程度如何、遵章守纪程度如何,还包括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尊敬师长情况,另外还包括爱党爱国、责任意识等方面的状况。通过设置学生道德成长档案,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了身心发展特别是道德与思想成长方面的评估细则,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的了解自己该怎样做、什么不能做,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有目标有准则,从而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也强化了对学生正能量的引导,让他们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青春期的成长中走出沼泽,拨开云雾消除困惑。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大教师要善于研究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立足教学实际需要进行理念与方式方法的创新,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天龙.浅谈初中政治教师如何提高政治教学质量[J].中华少年,2016(16)
[2]王喆.探析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困惑及解决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作者:张立兆 单位:滨海县新港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复习策略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初中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复习教学在初中教学中也占据着一定的比重。思想品德课的复习效果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复习环节,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向课程教学目标靠近。在复习课程中,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能够对复习课程有事半功倍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将围绕初中思想品德复习策略来展开讨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复习策略;科学有效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复习课程中,学生不仅仅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复习课程,学生要将教材中繁杂的知识点梳理分析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在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对数学知识进行优化、提升的过程,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复习课程中教师为了实现复习效果的最优化,需要注重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的指导。在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的指导下,教师以严谨的复习计划来规划复习进度,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来梳理知识体系,及时的课后联系来巩固提升,从而实现复习效果最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程的策略和方法:
一、巩固夯实基础知识,优化整合知识体系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提升,将基础知识进行整合优化,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将系统化的知识进行分解,以板块或章节的形式来编写知识点。每一章节有每一章节的重点,淡化了知识体系,更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构成的一个知识体系被分解成许多板块的内容分散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缺乏对于知识点条理性、系统性的把握。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首要的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优化整合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进行复习课程时,要仔细研究好中考的考察要求,划分考试范围,根据考纲重新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重构。将分散零碎的知识点归纳到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起知识体系,这样的复习课程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掌握知识体系。比起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具有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体系能够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节约教学时间。同时,对于一些相似易混淆或者对比明显的问题,归纳总结的必要性更突出。简洁明了的对比分析,可以方便学生及时的比较相似与区别,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好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
二、紧密关注时事热点,全面把握时代脉搏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与时代热点信息相关的学科,其复习课程自然也离不开对于热点话题和时事新闻的关注。中考的考察内容也与其紧密相关。为了更加准确的把握住该学科的时代性特征,教师在复习课程中要注重以时政要闻为切入点,时刻关注社会动态,紧扣住时代的脉搏。对于时政要闻的关注也不应该仅仅停留于表面,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结合重大时事来联系教材进行原理分析,全方位、多角度的探寻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以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为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利用时政和社会热点这一切入点,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同时,对于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也是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引导,能够不断的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接班人。例如,近几年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笔者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究,系统的分析其背景、原因、解决问题和意义,全方面把握住热点话题。
三、注重精“讲”多“练”,引导融会贯通
在复习课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在于对知识的细致讲解,而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整合优化。因此,教师要注重精讲多练,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何谓精讲?即话在于精练简洁直切要害。在复习课程中,简单的知识点的重复或者说多余的拓展延伸是没有意义的,只会浪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率。甚至,由于教师的复习课程内容涉及太多,反而会让学生模糊知识框架,把握不住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在精讲的过程中,要简洁明了的梳理好整个知识体系,直切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比如说,笔者在复习到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时候,就简洁明了的将重点内容提出来,让学生重点把握好改革开放的原因、坚持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等,学生能够迅速的把握住教学重点。当然,复习课程也离不开练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固然离不开精讲的梳理和整合,然而,要想将知识真正吸收内化,转化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必须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才能达到效果。在复习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理解运用,在练习中养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广泛的做题练习中,学生可以见识到复杂多样的题型以及不同的出题思路和方法,也是对学生应试经验的积累和补充。但是,教师要注重的是题目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做起布置习题任务时要保证题目的典型性和针对性,以精选题型来达到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程中,教师一要抓住基础知识,整合优化知识体系,这是复习的基础和前期;二要紧扣时代热点信息,关注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好好利用练习这一有效途径,不断的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琼.初中政治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途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65-66
[2]沈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J].学苑教育,2013
作者:吴爱华 单位: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微课课件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微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主要就是通过多媒体来学生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来给学生带来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概念文字性的内容比较多,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需要借助微课课件来提高课堂效率,下面就对微课课件的制作以及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微课课件的制作原则
1.实事求是,贴合教学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制作微课课件的时候首先要本着贴合实际教学情况的原则,课件中涉及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身所学的内容。另外学生的学习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情况以及生活情境来进行设计,在相关的生活情境下学生会更加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课件演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学生变的更加积极主动,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来制作课件。2.内容设计,符合实际教学微课课件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堆积,而是需要进行内容设计的,之所以应用微课就是为了能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就应该在内容设计方面多下功夫,将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的分析整合,将这些内容以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进行有规律的规划,让教学能够更加方便,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通过课件来认识到学习的重难点,并且教师也能够根据这样的教学引导来开展教学。
二、微课课件的运用
1.整理教学重点,实现资源共享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板书分析的形式来进行教学重难点的讲解,但是教师语言上的讲解所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知识并不能通过语言讲解来完成,并且又是概念以及文字性质内容比较多的学科,所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微课课件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难点提前进行分析归类,并且在网络上寻找大量的教学素材来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分模块的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极大地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而且还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规划,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素材来理解抽闲概念知识,并且在展示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表现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教学内容以及方式过于死板导致的,总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开展教学,学生当然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思想品德课程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创设也是比较容易的,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尽量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感悟,并且能够感受到这一学科的真正用途,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比如,在学习《为坚强喝彩》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汶川地震的图片或是视频,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当人们面对自然灾难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坚强,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不仅仅是人甚至是动物都会表现出难以想象的坚强,这是生物的一种本能驱使同时也是强烈的求生欲望引发的,面对灾难人类是渺小的,但是人们又用自己的坚强和灾难做着抗争。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会到坚强的含义,并且由衷地感受到为坚强喝彩的含义,在这样的环境氛围内,自身会不自主的被这样的精神所感动,为遭受灾难的同胞难过痛心,同时也默默地祈祷加油,为他们的坚强而喝彩。3.进行教学拓展,开拓学生视野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是教材虽然是经典的学习内容,但是毕竟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是有限的,并不能完全地包括学习内容。但是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都是一味地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带领学生学习,按部就班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非常机械死板,并没有开展教学拓展的意识,所以说学生的学习是具有局限性的。有了微课这样的资源,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进行教学拓展,根据教材上的学习内容来进行相关的延伸拓展,这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视野的开拓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更多地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充分的理解,对教学内容有更多的了解。比如,在学习《感受法律的尊严》时,教材上的内容也就是介绍一些法律的重要作用以及意义等,让学生对法律有初步的概念了解,但是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课件来给学生展示一些真实的法律案例,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来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真正成为知法懂法的人,开阔视野。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微课课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丰富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精彩,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效率。
作者:闻静
第六篇:微课制作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应用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应当对现代化微课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应用,从而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较好的培养。作为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微课的制作及运用,从而使微课能够发挥较好作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微课;制作;运用
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应当选择现代化教学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微课教学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可使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及水平得到提高,但微课教学方法的实现应当以微课的合理制作及运用为基础,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当选择有效策略及措施对微课进行合理制作,并且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其发挥出较好效果。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微课制作分析
(一)微课素材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实际生活
思想品德是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应当使该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关系得以充分体现,对开发生本教学资源应当加强重视。当前使用的教材在编写时虽然也比较重视联系生活,然而这些教材具有普遍性特点,因此与本地区学生实际情况之间有一定差异。所以,在制作微课时不能单纯地对教材中相关内容照搬,而应当将学生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所选择生活素材应当具有代表性,具有针对性,并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真正实现同步,这样才能够保证微课具有生活气息,使其学科特征更加突出。另外,这样所制作的微课能够与学生及实际生活相贴近,使学生与该学科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热情,使其积极探究,积极思考。另外,还能够从直观丰富的生活中得到信息,并且将其概括成为抽象认知,然后回归生活,从而对实践进行指导,对学生行为准则内化十分有利,进而对学生生活及学习能够进行较好指导。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微课的制作
在当前新课改理念下,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也应当较好地体现这一点,不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适当融入学生反映的情况,使微课中包含学生对知识产生的质疑以及讨论,也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一来,可使教学真实性得到有效增强,并且与教学实际情况更加接近,并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从而能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微课运用分析
(一)运用微课突破教学中重点及难点内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来教学中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的突破都是对教学效果产生制约的一项重要因素。其中,教学重点内容为其他知识学习的基础,为客观存在内容,而难点内容所指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内容,对于不同学生而言,难点内容也有所不同。通过微课的有效运用,应当使学生在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上集中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本质。比如,在对“法不可违”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重点内容就是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之间存在的区别以及联系,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难点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该内容制作成为微课,适当进行播放,使教学中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更加突出,通过微课使学生能够掌握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之间存在的联系及区别。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依据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进行讨论及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相关重点及难点内容。
(二)运用微课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必须向外延伸教学内容,而在课内与课外连接方面,微课属于重要手段及途径,通过微课的运用可使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思考,并且能够从中提取相关素材,对其进行概括而形成学科问题,并且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并且对学生知识及能力迁移提升十分有利。比如,在对“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对周围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实际案例进行收集,并且使学生进行交流及分析,还可让学生充分开展调查,对周围所发生的相关真实案例进行收集,根据所学知识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这样一来,可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使其将实际生活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使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能够使学生综合水平得到提高。
三、结语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微课已经成为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微课进行合理制作,并且对其进行有效运用,从而使微课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其应有作用,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得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巩付刚.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与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
[2]魏红.运用微课教学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增光添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
[3]蒋传芸.微课———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高效的催化剂[J].新课程(中学),2015,(10).
作者:刘兴民 单位:民乐县第四中学
第七篇:时事热点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应用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枯燥和厌倦的学习心态,这对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完成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作为教师就要想办法将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生活情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利用身边发生的时事热点事件,将时事热点事件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相结合,就成为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和有效手段,本文就时事热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意义和结合进行探析,以求达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时事热点;思想品德;教学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讲授式为主,也就是说教师以教材为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传授给初中学生,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试卷测试的形式,这样做存在着两个最大的弊端:一是,学生从学到最终的应用都局限于课堂之中,没有实践的机会,到底对教授内容掌握的如何没有实践的标准来约束,也就是失去了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二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使用的教材缺乏与时俱进性,一旦确定即缺少与实践相结合的时政点,也就是失去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时效性。在这种教学形势下,就凸显出了时事热点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时事热点的融入可以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原有的理论学习在与时政热点事件相结合之后,将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时效性。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选取时事热点事件的原则
1.选取的时事热点事件一定要体现时代性。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政治敏锐性,能够准确及时地把握时代热点。这一原则意义在于,最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时政热点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思想品德可以和时代发展保持一致的现实荣誉感和参与感,让学生将理论所学直接运用于对现实事件的分析。2.时事热点事件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实际。首先要符合教材实际。虽然目前的教材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但是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指纲性理论,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要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合。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我们在事件的选取过程中也要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为选取原则,与学生实际脱离便失去了时事热点的教育意义,本身与学生具体太脱节,也起不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次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和要求。选取时事热点时,一定要注意这些被选取的时事热点是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不能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一味地选取具有特别大争议而又缺乏正能量的案例,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意愿,而对热点事件的选取和评价产生价值观的偏曲。3.时事热点的选取应以最终取得正面的、积极的教育意义为评价标准。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因此他们对于时政热点的关注程度往往超出了教师和社会的预期,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青少年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判断往往也与我们的要求有所偏差,因此,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判断和参与社会实践中去,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师的主要任务,我们在教学中选取时事热点事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教师要有自己独立科学的观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充满正能量的观点传递给学生,这样才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要求。
二、时事热点与思想品德教学有效结合的形式
1.导入新课时以实时热点事件为切入口。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也就是新课导入时,以选取的时事热点事件为切入口,导入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地方,可以由授课教师直接口述热点事件的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将资料准备并梳理清楚,在多媒体设备具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2.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可以以时事热点事件为抓手。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时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单凭教师理论性的讲解,学生很难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如果适时地引入社会热点事件,利用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兴趣和关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七年级教学《描绘自强人生》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感动中国人物”获得者三栖尖兵何祥美的事迹,“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枪,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学生在感悟中懂得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积极实践,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利用这一热点有效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迎刃而解。3.对于教学效果的检测也可以使用时事热点事件。例如,在讲授完八年级思想品德《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学生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的了解是本课教学成果的关键,此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瘦肉精”事件的起因和某肉联企业主要责任人被依法判处徒刑的时事资料,让学生先判断该肉联企业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再思考国家对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判断中巩固了消费者权利的知识,在思考时又理解了我国法律对消费者权利得维护。进而还可以将《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条例》呈现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讨论,《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条例》的出台说明了什么,从而理解国家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决心,了解法律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制裁违法犯罪的作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种做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用时事热点事件应避免的误区
首先,对于时事热点事件,我们在向学生描述和展现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事件本身的客观事实,不得歪曲和曲解,但是对于热点事件的应用也不应该仅限于将时间呈现给学生,而是应该在客观描述之后一定要引导学生对热点事件有正确的判断,如果只是展现事件而没有提升到判断阶段,便失去了真正的教育意义,教师一定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其次,教师可以对于时事热点事件有自己的评价和判断,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引导学生形成判断的过程中绝对不应该要求学生和自己形成一致的评价和判断,对于学生评价与判断正确与否的判断应该是客观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最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选取时事热点事件作为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度”,也就是说时事热点事件的讲解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而不能成为教学的核心,选取热点事件一定要掌握其精华,要将热点事件讲透,但不能将热点事件的讲授最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思想品德课既是中考的一门必考科目,但更重要的是,再起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们应该最为一项引导其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因此,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描述和展现多姿多彩的世界,并在这个展现的过程中,尽可能引导其向充满正能量的方向去发展,让其所学尽可能指导其实践。
作者:闫明 单位: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
第八篇:电教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运用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区别于其他科目的功能就是,通过日常教学让学生得到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重要的渠道。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工具被运用于课堂教学,电教便是如今运用最广的多媒体工具。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电教媒体的出现恰好能增强其课堂效率。但是高科技的产物必然伴随着各种问题,本文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使用电教媒体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并结合教学的经验实践,浅析如何正确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关键词:电教媒体;初中思想品德;运用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该课程致力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同时,更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重于实践的习惯,正因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所以更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借用特殊的教学手法将思想品德课打造成学生喜爱的课程。电教媒体内容的宽广性和丰富性能够很好地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合理运用该工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各种问题,下文就将立足于电教媒体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其运用策略。
一、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正确运用电教媒体
在电教媒体的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电教的优势,但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违反操作规程,在造成电教媒体损害的同时,还会浪费课堂学习时间。所以,运用电教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大前提就是教师提高自身水平,在熟练运用电教的基础上再尝试以该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电教媒体的主要形式就是多媒体课件,很多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做出的东西过于花哨,往往过于追求试听效果而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学生根本没有用脑用心。例如在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成长不烦恼》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选择播放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视频,然而寻找视频的过程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一旦找到整节课下来孩子只会沉浸在动画情节中,而对于成长的感悟少之又少。显然,这样的电教教学是不合理的,教师可以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快乐星球》其中的一个片段,片段选择以主角乐乐的成长与周围产生的矛盾为主,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乐乐产生烦恼的根源是什么,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乐乐你烦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引出自身的烦恼,教师可以一一加以分析和排解,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因此,真正能让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效率,首先第一点教师就需要提高自身运用电教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运用。
二、利用电教媒体营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感悟
电教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使原本生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也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可以将电教作为课堂的导入部分,这样可以营造一个逼真的案例情境,学生在融入案例本身的同时也就导入了课堂学习。如果不借助教学工具,思想品德课程中一些思想和情感因素会因为教师一人的口耳相传的生硬而达不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效果,这时可以用电教在分享情感时附以音乐或是故事视频更能够促使学生进入思考的环境,进行思想和情感感悟。例如在讲苏人版八年级下册《名族情、名族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纪录片段,在学生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开始课堂教学,让其明白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拥有56个名族,这个大家庭是一个统一的集体,任何破坏国家团结的行为都应该被谴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列举国家为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在全班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建立起了民族荣誉感,最后可以利用电教多媒体播放改革开放后国家至今的变化,相信这终会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借用电教营造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快速高效地融入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并积极主动地思考是课堂效率得以提高的最优体现。
三、明确电教的课堂地位,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
有些教师过分夸大电教媒体的作用,将其认为是完全优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模式。在一部分教师看来,只要运用电教媒体所以的教学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增强了,因此会完全依赖电教媒体。显然,这样的认知是有错误的。电教媒体也有它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传统教学方式生存至今,必然有其合理之处,因此只有摆正电教的课堂地位,才能真正合理使用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初衷。电教媒体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课堂上最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多媒体课件再生动再精彩也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好电教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例如在苏人版七年级下册《法律护我成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播放解救童工的案例,然后教师就可以进行问题设计:多大被称为童工?既然有些童工是自愿的,有关部门为什么还要解救他们?要彻底杜绝童工现象还需要做哪些努力?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法律的严谨性和规则性,也能明白社会现实的冷酷。将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既能增强课堂的乐趣性,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作者:顾红义 单位:南通市虹桥二中
第九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极大的优势,其中最明显的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科学选择经典案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规律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全面推进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借助内容多样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和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德育。
一、科学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实施成效,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选择客观真实的教学案例,因为真实的案例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教师在采用真实案例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时能够轻松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并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优于虚构案例。在教材当中有大量案例采用了模糊语言描述整个事件,从而使得案例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也影响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进行真实案例的搜集,更好地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第二,教师要带有明确目的地进行案例选择,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第三,教师在案例选择时要注重案例的实践性,也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将课上学习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案例相关性的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模式的有序开展必须合理地运用案例相关性,无论是在选择还是应用案例的过程中都要将与思想品德课程减免相关作为前提条件,增强学生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代入感,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接触和认真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在案例相关性的应用当中,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把握课程的内涵和中心内容,并科学合理地选择相关案例,适时开展案例教学,选准案例教学的时机,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学会宽容”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本课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宽容的理解,接下来再引入四块糖果的案例,并在案例教学中凸显本课主题和中心内容。该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位男生总爱欺负其他同学,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陶行知校长没有采用惩罚批评的方式,而是对其进行正确引导,用糖果鼓励和宽容他做对的事情,从而让这个男生自觉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在学习这一案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学习后获得的启发以及感悟,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宽容的含义,并将学习到的关于宽容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践活动当中,将宽容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方式,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三、案例实际性的运用
案例实际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突出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实用性以及极强的教育价值,为了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需要将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教育结合起来,在案例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站在生活角度思考问题和学习案例,用实际性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将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和做人道理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讲解“自强自立”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如《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命运》:有两个乡下人他们有着相同的生活条件以及居住环境,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却持有不同的态度,其中一个乡下人自立自强、拼搏进取;而另一个乡下人则消极懈怠,安于现状,于是前者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下走上了人生巅峰,而后者的生活条件日益窘迫。当学生在学习完这一真实案例之后,极大地拉近了理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强自立对于人长远发展的重要程度。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当中不可或缺,不仅符合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需求,还能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打破了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注重案例的科学选择,同时也要灵活运用案例相关性以及实际性,有效发挥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作者:葛大朋
第十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艺术研究
注重师生互动合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必须紧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把握课堂提问技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那么,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显示提问技巧呢?
一、设问导入,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入恰似第一锤子敲在学生的心坎上,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挖掘潜能,学习兴趣倍增,顺利地为师生互动合作拉开了靓丽的序幕。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保护环境》一课时如此导入:借助现代的多媒体展示了蔚蓝的天空、海潮汹涌的大海、郁郁葱葱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以及各种野生动物等美丽画面,并提出问题:“假如有一天外星球成为地球的好邻居后,渴望向地球上的人类借走以上东西,那么你准备借出哪件‘宝贝’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虽然个别学生愿意慷慨的借出其中的一件“宝贝”,但是最终被大家一致否决,即:不同意借出地球上所有“宝贝”。如此的讨论结果正中下怀,让学生切身感悟到自然资源是无价之宝,从而为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铺平了道路。
二、因趣施问,诱发好奇
兴趣是学生的内驱力,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就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低效转化为高效的目的。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提问时诱发学生产生好奇心,以利稳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执教《我们的新集体》一课时,针对部分七年级新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消极情绪,就开门见山的提问:“当你踏进中学之门时,是否感到中学生活不同于小学?你现在结识到了新朋友了吗?你期盼这个班集体成为优秀团队吗?说说你如何为班级增光添彩?”学生面对上述系列问题,他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我继续提问:“请你以‘大家快来认识我’为主题进行一分钟演讲?”许多小手举起来了,结果有5位学生表达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从而逐步消除了学生之间的陌生感。
三、把握契机,激励创新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很容易,提出一个启迪性的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学生的具体思维状态,把握好提问的契机———“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有疑与无疑”之间,顺利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提问中,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能在一种多向开放、互动的状态中刺激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刚导入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趣味化的问题,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兴趣倍增,更加集中注意力去探究新知识;当然,在课堂后期的总结性提问中,还要注重重难点的综合性延伸和基础知识的首尾呼应。
四、适度提问,达成高效
俗话说:“胡子眉毛不能一把抓”,更不能“抓了小芝麻,丢了大西瓜”,能否突出重点和难点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而教师适度的提问是推进教学过程和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具体必须把握“三度”:第一,难易度适中。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思维活动既是自身的内部活力,又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部活力,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在设置问题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他们能稍微智能农业论文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第二,深广度适宜。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不仅涉及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而且涵盖到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无穷深度。我们在预设课堂提问时,务必注重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既要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又要注重深度的挖掘,逐步让学生全方位理解相应的知识点,深刻领悟教材中所反映的本质性内涵。其中,挖掘深度的本质就是指教师在备课时晓得教材到底有多深,胸有成竹的在三维教学目标范围内做好“文章。”但是,不少教师认为知识点挖掘得越深就越算提高课堂效率,那也是一个误区。每一个教师授在挖掘深度的时候,只有坚持以难点为半径、以重点为圆心画出适合学生理解的“圆”,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色彩度鲜明。教师提不出新颖有趣的问题,那往往使学生不能全神贯注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提出丰富多彩的问题,那就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能提出色彩度鲜明的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非根据不同的内容加以幽默化处理不可。譬如,我如执教《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一课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具有时代色彩的画面:某海滨小城的一个十字路口,尽管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但是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绿灯行,红灯停,大道口秩序井然,忙而不乱,畅通无阻。然后提出问题:“假如没有交通规则,或者驾驶员、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争先抢道,那么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挤成一团,最终会产生什么后果?你有何启迪?”许多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逐步了明白了“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道理。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善于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教学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愿大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探究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为打造实际、实用、实效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作者:冒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