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教材中的文章和广阔的社会、自然、人生相嫁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材中的例文,只是文化海洋中的少数代表,再好的教材也会挂一漏万。因此,语文教育既要走进教材,更要走出教材。走进教材是要以教材中的例文为基础,领会文本中的各种美,学习文本中的知识和写作方法;走出教材是要引领学生通过移情、联想和想象,感悟社会生活、科技世界和大自然的各种美。
(二)改变课堂模式,丰富课堂形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过分看重分数,偏重知识,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学生多以被动的听讲和做笔记为主,思维开发不够,交际活动较少。如果说小学阶段采用这种模式还情有可原,到了中学高年级还采用这种模式无疑是把学生的大脑当硬盘用。在网络和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模式亦无必要。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人的个性、人的需要、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格外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强音。加之高考压力的减少,就业形势的日趋向好,我们的中职语文教育获得了比普高更宽松的发展环境。我们可以抛弃应试教育中那些不可取的做法,真正践行素质教育,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快快乐乐习交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表扬、鼓励学生开口,学生就会慢慢变得积极主动,爱动脑筋。以前不受重视常省略不上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可以通过预先布置、精心策划和生生互动,把这些课上得风生水起。实践证明,这些看似“无用”的活动课正是最有用的课。通过一系列活动训练,同学多了很多锻炼胆量和表现自我的机会,不敢公开说话的同学开口说话了,一上台就脸红的同学慢慢不脸红了,开始时说话吞吞吐吐的同学变得从容自信侃侃而谈了。谁说这些变化和进步不比做好一张试卷更重要?再说,中职学生大多早已厌倦了应试教育那一套,他们本来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到了中职如果还用应试教育那一套来教育他们,只会使他们更加厌倦、失望。如果这时能把语文课上轻松点,能实实在在锻炼他们的能力,增加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乐趣和进步,无疑给了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三)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多看多写博客和微博
阅读之于现代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多表扬、鼓励、引导学生阅读。学校发的教材,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这样就要鼓励、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阅读的兴趣,语文教育就成功了大半。我们不用担心学生喜欢看言情、武侠、悬疑等小说,这些书适合他们的年龄和兴趣。要他们普遍喜欢看名著不太现实。相信,只要他们的阅读习惯养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结构的完善,他们的阅读品味自然会慢慢提高。怕就怕学生上课啥都不看,坐着无所事事昏昏欲睡。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给他布置任务,引导他们去借感兴趣的书来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一开学就对学生提出课外阅读的要求。比如,每个学期要看完一本以上的中长篇,每年看完三本以上的中长篇,并定期开展阅读检查和阅读评比活动。如今,博客和微博,因其篇幅短、时效性强、趣味性高,看(写)起来省时省力,适应了快节奏生活的需要,深受年轻人喜欢。语文教师应把网上的一些著名博客推荐给学生看,同时鼓励学生写博客和微博。相信只要引导得法,措施得力,假以时日,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吉林职称很大的提高,并终身受益。
作者:刘洪海 单位: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专题: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 分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