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动力的根源
(一)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
高校教师是个高压职业,近年的一系列调查为此频频拉响警报,教师的职业压力已成为教师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3]。由于资源分配、专业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和目标不清晰、定位不够准确等原因,导致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偏大。由于压力沉重,青年教师对教学逐渐失去热情,进而对教书育人产生负面体验。很多青年教师每天疲于完成任务,几乎没有时间思考科研和教改,甘当教书匠。由此产生的职业倦怠和对前途焦虑必然会导致教师内心的冲突,引起情绪波动,影响身体健康,使职业与日常生活出现矛盾,形成恶性循环。例如,一些教师消极回避专业发展,对学校不满,甚至怠工、旷工或不得不选择改行退出教师行业,更谈不上专业发展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职业压力的根源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以及高校对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过度关注,导致青年教师面临巨大的评价压力,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考试辅导中,因而对外语教学产生消极的体验。其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渗透到外语教育的各个层面,传统的教师权威受到较大的冲击和挑战,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对教师的依赖性与重视度也有所下降。此外,“90后”学生对课堂、教师的要求更高,这也使青年教师普遍感到压力。最后,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的竞争都是青年教师的压力走向极端的源头。大学英语教师由于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上课,科研能力缺乏,而学校的职称评定和考核制度往往又体现出以科研为主的倾向。由于资源的缺乏,大学英语教师生态系统内部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与英语专业教师以及本生态位的教师相比,大学英语青年教师都不具有优势,由此可能使他们失去职业成就感,带来精神上的压力。并且,教师本身也是社会中的个体,必然也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由于青年教师从业不久,他们的生活、住房压力沉重,因为职称、学历的不足,收入不高,日常生活和工作情感受到抑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青年教师不得不在校外兼职,无法对反思教学和科研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也就更谈不上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行为。
(二)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职业动力
一个生态系统中,动力是维系种群中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动力和压力本来就是人类行为的两个极点。在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中,职业的动力主要源于教师对自身行为和对环境的积极反馈。因此,压力和动力的体验往往也归结于教师对外语教育的不同理解角度。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职业动力主要体现在职业理想的追求、外部压力的转化以及文化生态的影响三个方面。第一,职业理想助生发展动力。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以及由此而生成的激情和兴趣是实现专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最为稳定的动力。入职初期,青年教师对职业有一定的认识和期待,由于入职时间短,其职业理想可能并不十分明确,甚至受到抑制。随后,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有了正面、积极的体验后,由于感受到教育的成功,得到肯定后,能够形成积极的职业动力,进一步明确教育理想,从而乐于钻研教学,改进教学。出自于内心深处对职业的热爱形成的动力具有持久性,是重要的职业动力。基于职业理想追求的动力对于教师认识到提高学历、进修和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对于推动教师走向成熟和实现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外部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压力归结起来就是专业定位、专业工作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形成的压力,并由此导致职业体验和社会生活的压力。不可否认,过强的职业压力对大学英语青年教师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正确处理职业压力也能使之转化为积极、肯定的工作态度,形成发展的动力。教学与研究是高校教师一体化工作,追求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精细化,以及对学科的前沿拓展和研究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如果英语青年教师能就此形成恰当的认识,正确认识教师职责,理解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联性,那么就能正确处理教学、专业学习和职称晋升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发展动力。第三,教师文化生态形成发展动力。文化生态主要受与教师行为密切相关的非物质的文化环境、工作氛围,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其价值观念是教师动力决定因素的核心,直接受到文化生态的影响。教师并不是生活和工作在真空里,他们的教学信念和行为受到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4]。教师群体对个体对专业工作所持的态度以及专业信念有着重要影响。例如,人际关系、研究氛围、制度规范等都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动机。传统的与现实的文化观念直接对青年教师产生塑形的作用。教师对教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情感以及对职业的追求,都会潜移默化地彼此影响并依附于群体的文化之中。积极的教师文化氛围会促使教师之间相互感染,互为学习对象,从而生成追求进步的专业动力。同时,由于教师文化生态的正面影响,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助和理解的关系都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确保教师专业的和谐发展。
二、职业压力与动力平衡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构建青年教师发展必要的文化生态
构建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形成压力与动力的平衡机制,对于教师的专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教师的压力更易得到调控,更易转化为发展动力。只有教师个体、群体和学校共同努力,在期待、努力、激励和回报中体现大学英语教师的生命价值,才能形成压力与动力平衡的动态机制,使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压力能够转化为动力,必须防止压力走向极端,学校必须着眼于教师的发展长效性,将压力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确保压力能促进动力的生成,而动力能缓解心理压力。管理者应注意了解当前大学英语学科发展的趋势、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律及其实际的期待和需求,降低教师的工作负荷,恢复教师生态载力,这是生态教育管理的重要体现。教师职业生态环境包括学校的主流文化氛围,映射到教育教学的规范以及教师、管理者、学生之间的动态交互角色。一个好的文化生态应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并保持资源的合理流动性。学校应积极构建和谐的教师文化环境,如营造学习、研究和教学氛围,建立教师心理倾诉的平台,降低教师的焦虑感,打破教师间的壁垒,形成团结、谦让和互助的氛围,从而使教师产生职业归宿感。管理者要关心、支持教师,让教师成为真正的主人,进而形成积极的发展意识,克服职业压力。这样,通过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让教师在文化生态中感受发展蕴含的生命意义,从而从容地面对压力,迎接挑战,生成追求发展的动力。
(二)凸显青年教师发展的生态位特性
生态位揭示了生命体之间以及生命体与无机世界之间存在的一种极其复杂的相互关联。学校场域中,教师生态位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或活动环境中发展、成长的情况或状态[5]。同一生态位上的个体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共同的特性。在青年教师的生态位上,由于处于入职初期,教师的教学经验、科研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也有着迫切的得到发展和被认同的期望。针对这一特点,管理者应当从发展平台、发展机制和发展氛围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必要的支持,使他们在和谐的教育工作生态环境中成长起来。首先,在教学和科研的督导上,学校应注意对青年教师的人本关怀,比如形成青年教师发展的导师制,由成熟教师负责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制度化的结对形式,降低他们的职业焦虑感,使青年教师的成长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其次,外语学院或大学英语教学部应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教研机制,打破教与学的间离,努力实现教学和研究相互促进的双赢。针对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科研意识薄弱、投入时间困难的问题,学校可通过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形式,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通过共同申报课题、参与课题等形式,开展学术研究,并通过完成科研项目、发表科研成果和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体验职业的价值,感受成功,满足他们渴求认同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强化发展动力,实现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推动青年教师生成积极的职业观
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知和态度,教师的职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因素还是基于教师内部意识的导向和自我驱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广泛考虑道德和情感维度。一般而言,英语教师应具备三个特质,即职业信念、教学思维和英语能力[6],基于对英语学科的情感的价值观是处理职业压力和形成动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教师对待外语教育工作的事业观、幸福观、发展观等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态度、精力和时间的投入程度。对青年教师而言,职业价值观和基于价值观的专业精神都是在教学体验中逐步形成的。教师的成长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其中学校环境,特别是同事群体对他们的价值观尤其是职业观影响深远。后现代教育语境下,必须改变传统的“外化”发展取向,关注教师的内部动力问题,引导教师认识到大学英语教育职业的价值,有效处理工作、家庭、生活的关系。学校应通过不同的活动,让教师理解大学外语教育的实践意义,并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教师文化的塑造,让青年教师认识到大学英语的学科价值、教师价值,从而生成稳定、长效的发展动力。
(四)组织青年教师参与适度的竞争与合作
同一生态位中的教师由于专业条件、专业环境与个体需求相似,竞争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有限的资源分配必然导致教师对名誉、物质、地位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教师个体的隔阂更为凸显,这是竞争的负面效应;另一种可能是在竞争的同时教师会发现通过竞争能促进自己的发展,走向合作与共同进步、走向互利共生。处理得当,适当的竞争不仅促使个人进步,也能通过交流、学习和帮助等形式对其他教师产生积极影响。基于心理和行为的趋同效应,在适度的竞争压力下,英语青年教师能主动调适自己的观念与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潜能,从而实现其专业生长。合作是教师职业生态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后现代教育语境下,教师发展不单纯是个人的行为。教师只有通过合作融入共同的专业活动,分享成功经验,才能提高专业效率,减轻自身的负担。管理者应注意努力帮助教师认识合作的功用,克服传统的貌合神离的“马赛克文化”障碍,探索符合青年教师生态特征的有效模式,实现青年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成熟教师之间的教学、科研合作。例如,通过举办学术沙龙,建立教学科研共同体,开展教学心得交流和网络研修,组织教师共同申报科研课题等形式,从而发挥生态系统中的教师合作所产生的凝聚力,促使他们形成更强的专业进步动力。合作与竞争是人的生态系统中个体生存的主要方式,大学英语教学的管理者既要将竞争纳入可控范畴,发挥竞争的推动作用,降低对教师生态的破坏作用,同时也必须推动与竞争互补的合作的实现,通过教师文化的渗透影响,引导教师认识并形成积极的合作意识,主动学习,融入专业发展。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管理者尤其应注意帮助教师形成集体意识,形成具有感染力的合作文化生态,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合作,从而推动他们的专业化成长。
三、结语
当前,不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以完成教学的“量”为重点,偏离了教学应确保“质”的核心。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希望,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年复一年的枯燥重复的工作使青年教师的热情逐渐冷却,专业能力发展后劲不足。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又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剧增,情感枯竭,缺乏职业动力,出现了教学、科研的高原现象和职业倦怠,这从根本上破坏了一个发展性的外语教师职业的生态平衡。教师的常态工作、专业发展、日常生活的环境因素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高校教育的文化生态特点,尤其要注意青年教师的压力与动力的关系。基于文化生态学的价值取向,压力消除不是唯一目的,实现压力与动力的平衡,推动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是大学教师文化生态调控的根本目的。经济、社会和职业的影响最终体现到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意识中,高校管理者必须发挥教师文化、教师内部意识的影响力,把握教师文化生态的宏观和微观因素,通过专业制度、文化氛围和有效的专业活动降低教师的压力,激活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重塑积极的价值观念,形成河北职称追求进步的动力,从而才能保证英语青年教师在新的形势下取得稳定的进步,这是当前大学英语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江世勇 代礼胜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