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获利研究

摘要:在总结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从正外部性、创新主体多元化和高风险性三个方面阐释了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特性。识别了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获利的影响因素,认为创新主体的利益联结方式、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模式、产业政策的生态化倾向和市场的绿色化程度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获利

中图分类号:F3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2X(2015)12-0043-04

作者简介:李杰中(1983-),男,湖南新化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科技服务

一、问题提出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外学者肯定了其重要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特性、影响因素、激励政策等方面。[1-4]国内从环境友好角度研究农业技术创新较少,集中在农户采用行为、产业政策对创新效应的影响、创新绩效评价等方面。[5-7]国内外现有研究微观上多集中于创新过程,宏观上侧重于对农业经济影响的研究,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较少。对于激励创新,多聚焦于对农户采用行为的刺激,缺乏对农业企业的研究。创新获利问题与激励创新关系紧密,以专属制度与互补性资产为核心要素建构了创新获利(profi-tingfrominnovation,PFI)模型[8],从AtulNerkarandScottShane关注技术因素,到Jacobides的产业结构因素,再到Christensen的商业模式因素,研究框架得到拓展。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有:系统介绍PFI理论、专属制度内生演化与PFI模型修正、商业模式与创新获利的关系等。[9-11]目前没有涉及农业企业创新获利问题的研究,但现有成果为本课题研究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学术参考。农业企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体,明确的市场导向、较高的成果转化率以及高效的市场运作效率使农业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逐渐完善,农业企业创新发展的示范带动与技术扩散效应日益凸显。农业企业从其创新行为中获取足够的收益是激励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已有创新获利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领域,研究多基于封闭式创新情境,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本身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创新主体多元化,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创新环节的相对独立性,农业企业处于开放式创新情境中,经典的创新获利理论面临着农业技术创新的挑战。我国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对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而言,农业依然是“短板”。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技含量不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食品安全、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新常态下我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的关键抉择。因此,对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获利影响因素进行专门研究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

二、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特性

明确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特性是识别创新获利影响因素的基础。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纳入创新过程,注重通过技术革新推动可持续发展,创新具有诸多独特之处。

(一)正外部性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外部性。正外部性是由于创新的对象和创新的结果形成的,在农业领域,创新关注土地、水等环境的承载力,力图节约集约利用生态资源,综合新品种培育、新型无公害农药化肥和生态化栽培技术等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创新过程中,知识与技术的外溢倾向较为普遍,新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即便先在农业公司形成和应用,但在公司和农户的互动过程中,技术往往最开始在周边农户中得到扩散,客观上导致了创新对外部影响的正效应;从创新结果看,某一创新主体的环境友好型创新行为最终的价值突出表现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而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属性,社会全体共同享有创新成果,绿色农产品的供给也增进了整个社会的福利。

(二)创新主体多元化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农业企业、农户和农业合作社等多元主体。主体之间为了创享价值通过一定的平台和利益联结方式集合在一起,如“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合形式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愈发普遍,主体的联结汇聚了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公倍数基础上结成了丰富多彩的创新成果;主体间的竞争和博弈关系也始终存在于创新过程,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既相互交织,又相互区隔,在长期合作的框架下,关注重点不尽相同,利益摩擦在所难免。多元主体意味着创新分工和角色扮演的不同,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新的格局和态势。建立多元主体的利益调节机制和针对性的激励机制是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三)高风险性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投入风险较高。第一,创新外部性易导致机会主义和搭便车行为,分散不确定的技术变革和创新的多元化主体增加了投资风险。一些情境下,创新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创新成果难以独占和独享,市场价值被后来者瓜分。第二,农业领域创新特性决定了创新周期长,创新受经济与自然规律的支配,前期投入较大,沉淀成本高,效果显现延时长,有时甚至投资难以收回,创新成效和投资回报不确定性极高。例如,新品种的培育研发时间跨度大,有时甚至需要一代代科技人员的接替努力,并受自然环境和生物特性的牵制,无形中增大了创新的风险系数。第三,我国制度和市场环境的不成熟易致使创新成果在市场中失灵,特别是绿色农产品检测技术的滞后、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等造成绿色农产品市场出现大量机会主义行为,或创新产品与人们思想认识和消费观念不符,都导致了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

三、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获利

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创新获利反映农业企业占有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收益的能力,农业企业从创新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激发创新的动力就越强。明确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创新获利的影响因素是制定有效激励措施的关键,影响因子既包含创新过程因素,也涉及创新系统外的辅助支撑要素。

(一)利益联结方式

农业企业与相关者的联结方式决定了创新利益的分配,成为影响获利的核心因素。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往往需要依靠土地等农业资源,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土地政策和农业生产环境,农业企业进行产业化运作时需要与广大农户等联合才能获取创新互补性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和实现创新价值。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政府派出机构+基地+农户”等组合形式下,农业企业创新获利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挑战。知识技术的溢出风险与利益联结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司+用户”以契约关系为基础,以定向订单作为主要的交互媒介,订单价格博弈成为关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公司与农户由于某种共同的利益追求结合起来,但在这种松散的合作创新关系中,合同的约束力不强,机会主义和搭便车行为难以避免,技术的外溢引致的效益溢出大大削弱了农业企业的获利能力。“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下,基地作为重要的调节力量被引入,是对“公司+农户”实践的升级。

农业公司与农户和基地签订协议,一般情况下,农户进行农产品种植生产,公司加工制造,基地作为中介,在生产资料采购、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公司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农业企业将环境友好型创新成果有目的地扩散给农户,最后与农户、基地分享创新效益,在预期的收益蛋糕中,农业企业能占有多少份额,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在关系网中地位的确立,是否具有主导控制权影响了其在创新联盟中的议价能力。产业链中农业龙头企业往往能降低创新获利的不确定性,占有更多的收益。“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中,农户不再直接面对公司进行讨价还价,而是组成专业合作社,以集体名义与之协商,改变了利益关系中的力量对比,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缓解,内部监督、合作社的委托代理权限、各主体关系的紧密程度确定了创新发展的态势,农业企业的创新获利能力既受到了博弈方力量增强的牵制,也因更稳定的利益互惠关系而得到保障。“公司+政府派出机构+基地+农户”利益关系中,政府派出机构如乡镇农技站拥有较为丰厚的资源和广泛的关系网,借由派出机构与农户互动,提供技术推广和指导服务,虽政府派出机构与农户的亲和度可能不如专业合作社,但能大大减少了企业的交易与协调成本,降低了合同违约风险。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因为乡镇农技推广站等的参与,新技术难以由某一主体独自掌控,技术溢出风险加大,并且政府派出机构作为非营利性的组织,政府行为的作用可能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难以完全按市场化模式推进,给农业企业创新获利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因素。

(二)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模式

以农业企业为依托,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模式按产权归属可划分为产权独占型和产权共占型,产权归属影响创新获利的独占性机制,创新价值的实现和占有受制于产业发展模式。产权独占型是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系统中的某一主体独自占有某项新技术的产权,一般该主体就是技术的实际研发和掌握者。一方面,如果农业企业是产权的拥有者,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的框架下,企业并不是通过独自占有技术获得收益,而是通过技术扩散转移让农户采用,在可控的利益联结网络中,借助全产业链运作,技术与农户结合,与土地等资源结合,因而产生实际应用价值。在此过程中,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本身的信息编码隐晦和复杂有利于防范利益关系网之外的模仿者,降低体系内创新价值实现机制失灵的风险。另一方面,当技术被企业之外的主体如农业科研院所独占时,农业企业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新技术,并进行产业成果转化,产出创新价值。当然,此时产权归属清晰,管理相对较容易,但如果只是通过交易获得技术,而未有供应方后续技术支持和保障,商业化应用难度重重。产权共占型在协同创新和共同产业化运作中较为多见,农业企业与相关环境友好型技术占有者以各自不同的资源、资本和技术投入商业运营,依据其黏合的程度可分为合作生产、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模式。合作生产模式中,农业企业与技术共占方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进行环境友好型农业科技生产运作,按合同约定分配创新收益。农业企业获利占比很大程度上受参与方技术折算为股份多少的影响。如果技术风险较高,投入资金多,创新主体相关方倾向于组建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将共占新技术进行产业转化,共同解决场地、设备、资金和技术层面的问题,基于资本投入和责任分担的农业企业创新获利能力将变得稳定和可持续。股份公司是在进行可行性论证基础上,通过发行股票,将社会资本吸收进创新过程中,撬动系统创新,放大了创新收益,农业企业的实际拥有股份决定了创新收益的占有。

(三)产业政策的生态化倾向

产业政策是对产业发展作出的规划、引导、扶持和限制等政策的总和,具有生态倾向的产业政策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各阶段施加了持续的影响,从绿色研发到生态生产种植,直至绿色化营销,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不能忽视。有关绿色农业产业政策营造了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情境,能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进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政策的耦合度成为创新能否顺利推进并多大程度上获利的重要影响因子。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有良好的关于生态农业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并且农业企业掌握或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属于当地政府所重点支持技术研发和推广范围,那么,农业企业更容易从政策利好或实际资金资助中获得创新的动力,技术的市场化运作和价值的实现阻力减小,特别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约束性措施的出台使得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获利前景更加光明,获利空间更为可期。而在产业政策不健全,甚至没有引导生态农业发展的地区,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显得冒险而举步维艰,与传统技术相比,创新短期内的收益难有优势,更多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倾向于采取掠夺式的农业生产而牟利,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获利遭受严重挑战。总之,生态化倾向明显的产业政策对农业企业创新获利能力具有正向提升效应,反之则限制了获利能力的发挥。

(四)市场的绿色化程度

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获利最终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创新结果是否成功由市场中的消费者说了算,这里的市场有更广泛的意涵,既包括一般的绿色农产品消费市场,也包括农户采用和购买有机肥或缓控释肥等创新成果形成的生产资料消费市场。市场营销作为创新链的末端环节,对农业企业创新获利产生重要影响。通常,市场的绿色化程度越高,农业企业越有可能从创新中获利,市场绿色化程度不高,企业的获利能力会受到严重的制约。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其消费意识和购买认知是否具有绿色化考量,是否了解和接受绿色化农产品并愿意为此支付可能更高的价格,是形成绿色化市场的根本,难以想象一项尚未得到消费者认可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能成为可靠的获利来源。绿色农产品认证是促使市场绿色化的必要之举,通过认证的创新成果以显著的标志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提高了产品的辨识度,乃至使成果脱颖而出并取得竞争优势。当然绿色认证过程中的权利寻租行为也可能侵蚀农业企业的创新利益。市场监管力度对于规范绿色消费市场,规避市场中的机会主义和败德行为意义重大,尤其是在我国特有的制度情境下,强力的市场监管是市场绿色化的稳定器,为农业企业创新获利保驾护航。

四、结论

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获利有别于制造业领域的创新获利,与传统的农业技术创新相比也显示出特殊性。由于创新受社会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双重支配,也受互补性资产的牵制,即需与土地等自然资源结合方能实现创新价值,并且环境变量导入创新全过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主体多元化和高风险性特征,使得农业企业的创新获利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农业企业创新获利受到创新过程因素和创新系统辅助要素的多重影响,创新的利益联结方式、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模式、产业政策的生态化倾向和市场的绿色化程度成为决定农业企业创新收益占有的关键变量。总之,对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获利影响因素的分析将创新获利问题拓展至了农业领域,有利于完善创新获利的理论体系;为激励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有助于发挥农业企业在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运作方面的效能,释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红利,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JAFFEAB,PAMLERK.EnvironmentalRegulationandIn-novation:APlaneDataStudy[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97,79(4):20-23.

[2]SUSMITAD,CRAIGM,DavidW.IsEnvironmentallyFriendlyAcultureLessProfitableforFarmers?Evidenceon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nBangladesh[J].App1.Econ.Perspec,2007,15(1):106-113.

[3]HAKIP,ERWINB.DoDecentralizedInnovationSystemsPromoteAgriculturalTechnologyAdoption?ExperimentalEvidencefromAfrica[J].FoodPolicy,2013,12(9):3-7.

[4]TRAVISJL,DANIELAS.AgriculturalTechnologiesforClimateChangeinDevelopingCountries:PolicyOptionsforInnovationandTechnologyDiffusion[J].FoodPolicy,2012,37(1):116-118.

[5]褚彩虹,冯淑怡,张蔚文.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3):68-75.

[6]沈宇丹,王艳,王雅鹏.我国化肥产业政策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效应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2):195-199.

[7]姚延婷,陈万明,李晓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0-115.

[8]TEECE,D.J.ProfitingfromTechnologicalInnovation:Im-plicationsforIntegration,Collaboration,LicensingandPub-licPolicy[J].ResearchPolicy,1986,15(6):287-303.广西职称

[9]谢伟.如何从创新中获利[J].科学管理研究,2004(3):17-22.

[10]王雎.试论开放式创新条件下的专属制度内生演化与PFI模型修正[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12):10-16.

[11]王翔.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和获利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J].管理学报,2014(4):555-561

作者:李杰中 单位:宁德师范学院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获利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69603.html

    相关专题:河北农业大学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上一篇: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学风建设研究
    下一篇:发展策略房地产业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