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形成了以汇聚人才队伍、凝练学术方向、提升管理水平为抓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学研究水平为目标,以完善的教学科研平台、多样的学术文化交流为保障的学科建设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键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学科是高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建设水平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总体水平,因而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受到普遍关注。学科建设是围绕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和学科基地,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提高学术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综合实力的一项系统工程建设的过程[1]。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的学科建设评价要素主要包括学术水平、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基础医学院,近年来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实现了重点学科对所有学科的全覆盖。
1抓好学科队伍,注重人才培养
学科队伍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高水平学科建设最能动的力量和最关键的纽带[2],一个团结协作、结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合理的学科人才队伍是进行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引进、培养和选拔能够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提出创造性科研思路和方法的优秀学科带头人,还需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使其凝聚在学科带头人的周围,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根据医学专业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我们为学科带头人,省级、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其校外导师,指导其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临床带教跟师制,遴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在教学、科研、临床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加强青年教师临床实践,提升其教学水平,培养其科研能力。此外,近些年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参加高等院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慕课及微课教学开发与应用、学科建设交流等各种研修班培训,举办教学大奖赛、实验教学大奖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微课大赛、教学观摩等活动,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科研学术讲座,提高学科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学科建设或科学研究来进行[3],其质量间接反映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因此,各高校都非常关注人才培养。我们根据不同层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完善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参及讲义,及时将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纳入课程之中,积极采用微课、慕课、PBL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本科生,我们为学生抽调相关专业优秀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提供专业知识学习指导。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让学生根据高年资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自己兴趣爱好选择导师,鼓励、引导本科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科研工作中,撰写科研论文,培养其科研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创新开设跨中医、西医基础理论的《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学生设计和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以学生小组形式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加强本科生的创新性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培训。开展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学习等项目,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研究生,充分发挥“三级四导制”,加强学科和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依托学术沙龙、研究生论坛等交流平台,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借助科研平台、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协作团队,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开展道德讲堂等活动,加强研究生学风及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2完善条件建设,增强管理意识
学科条件建设是决定学科科学研究层次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学科条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力保障。学科条件不仅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信息资料等硬件,还应包括实验操作技术储备、数据统计分析能力等软件。近些年我们积极组织学科申请国家、省、校三级经费,投入到仪器设备、图书信息资料等硬件建设,根据学科研究方向建成了基础医学院科研实验平台。以我院基础医学学科为例,近3年共申请到国家、省、校三级经费765万,依据“结合实际、共建共享、系统配套、应用广泛”的购置原则,建成了细胞研究、蛋白研究、核酸研究和形态观察等四个科研平台。同时,整合优质资源成立“科研技术团队”和“科研协作团队”,为学科老师提供实验技术指导、数据统计分析等支持,进一步完善学科软件建设。此外,还积极推动学科与科研实验中心签署共建协议,以基础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已有设施和仪器设备为基础,吸引学科建设资金用于完善学科科研基地和科研中心实验室硬件建设,不仅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也提升了科研实验中心的科研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包括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经费管理等多个方面,它决定着学科人员潜力发挥的程度、仪器设备和投入经费的使用效益等,是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加强工作人员档案意识的培养,重视原始资料的留存,全面施行痕迹管理,统一资料建档格式,及时收集、扫描、复印、归档个人的论文、论著、立项、鉴定、获奖、专利和学术交流资料,定期检查学科目标任务、建设经费、仪器图书购置等的完成情况。根据实际需要,我们适时举办了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秘书培训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依据相应的规章制度,积极组织专家对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论证、修订和完善,并要求学科根据中长期规划做出年度工作计划,以保证学科有序、高效地运转,踏实走出学科建设管理的第一步。同时,有序开展学科建设年度计划完成情况督查、反馈和整改,落实组织管理制度和学科带头人责任,协调相关专业人员、职能部门服务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为学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加大科学研究,提升学术水平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在学科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科的水平和层次,也反映了高校综合实力的强弱。只有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发现学科新的知识,转化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才能使学科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同时,学科建设也会为学科提供新的研究课题,使学科科研能力得到提升,研究资料得到积累,中青年教师得到培养和锻炼,这些均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同步协调发展。科学研究是一个团体性的工作,需要内部分工协作,学科带头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对于提升学科科研实力至关重要,而学科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决定了学科科研能否持续开展。为了培养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我们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校讲解学科研究现状、前沿及科研项目申报注意事项,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实验中心新进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开展不同科研团队间的学习交流活动。此外,相对稳定的学术方向在科学研究中尤为重要,我们要求各学科及时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扬长避短确立自身特色;通过对自身情况的全面分析,反复思考、凝练、论证,最终确定或调整研究方向,学科不同研究方向各有侧重、彼此支撑,为学科科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术水平的提高是学科建设的目的,而学术水平高低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素质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上,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和进行高层次的科学研究[4]。此外,学术水平还应包含学科研究方向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学科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及学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学科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情况、学术创新与特色、对社会经济科技进步的贡献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为了促进学术水平提升,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借助学校的百家论坛和博士沙龙、基础医学院自身的仲景讲坛、博士论坛和研究生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同时鼓励学科老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进行大会发言,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学习最新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展示科学研究成果,扩大学术影响。综上所述,高校的学科建设即是围绕学科知识领域,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提高学科人员素质,完善管理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创新知识,不断提升学科学术水平。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基础医学院,我们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形成了以“汇聚人才队伍、凝练学术方向、提升管理水平”为抓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学研究水平”为目标,以“完善的教学科研平台、多样的学术文化交流”为保障的学科建设模式,我们将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为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军,宋筱平,陆叔云.关于学科、学科建设等相关概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6):36-37.
[2]顾秉林,王大中,王劲松,等.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63-65.
[3]马廷奇.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6)56-58.
[4]李福建职称建生,樊蔚虹,姚建平.学科内涵与外延的探讨[J].中医教育,2011,30(6):101-102.
作者:詹向红 高剑峰 赵川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