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质量控制与评估内部审计论文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估现状

近年来,内审部门在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一,生产经营活动多样化,实施内部审计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企业内审部门在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确保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部门除完成年度常规审计,及时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外,还针对企业内随时出现的情况和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进行审计。许多企业为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把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内审过程之中,具体制定了内部审计计划控制制度,内审计划执行控制制度,内审计划执行后检查控制制度,内审报告信息反馈控制制度等大量审计程序控制制度,内部审计质量状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促进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推动了企业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管理舞弊的盛行,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风险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环境的变化、不确定性的增加、竞争的激烈等因素导致了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制度基础审计的弊端逐渐暴露,已不再适合于新的环境。加之我国大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起点较低,管理不够规范,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内部案件接连不断,给企业的快速发展埋下了不少的隐患。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如何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已成为这些企业当务之急。令人欣喜的是,在发展过程中,内审部门通过探索和实践,推出了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和方法,将审计风险分为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此时内部控制评价的重点在于控制风险的评价,其目标主要是控制审计风险。加之许多企业渐渐认识到了加强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着力改善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大增强了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部审计相对于,其执行效率相对较差,强制性也较弱,因而不象民间审计和政府审计而受到重视;还由于内部审计开展稽核、监督、检查,一般是围绕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进行,因而受到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正因如此,无论所处环境还是自身地位,与外部审计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内部审计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流于形式,审计缺乏深度

按照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各单位应当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直接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服务。但限于经费缺少,配备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致使内部审计工作抓不住重点,一般简单的审计、稽核多,内控制度评审、效益审计及管理审计少,职能作用不明显。尤其股份制企业,有的隶属于董事会、有的隶属于监事会,还有的隶属于管理层,究竟受谁领导,连内审部门自己都搞不清。在方法上,运用传统查帐方法较多,而运用风险评估技术、内控制度评审、分析性测试和抽样审计等方法少,致使在控制与把握上显得力不从心[1]。

(二)独立性难保证,审计不能自主

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各单位应当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财务部门,受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人事,二是经费。只要在这两方面不被人管、不“受制于人”,审计时底气才足。因为人事部门可以决定内审部门的绩效考核和人事晋升,财务部门可以控制内审部门的财务运算和资金拨付。由于无法做到实质上独立,由此影响审计质量控制。内审部门只有保证自身的独立性,才真正能够开展工作,发挥其内部监控的应有作用。但限于人员编制、经费的制约,很多单位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做到了形式与性质上的独立,但部门受谁领导一直很难确定。这种状况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急待调整,否则内审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

(三)操作规程滞后,控制标准短板

质量控制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目前尚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作为一项内部监督控制体系,内部审计必须拥有相对配套的控制执行标准。由于目前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无从评价。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当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既要对所属单位、所属部门加强审计,也要对内审部门本身的责任加强审计,从根本上保证内部审计的性质、方向与效率,激发和调动内审部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由于目前内部审计控制标准只有《内部审计准则》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等框架性文件,因此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在实际执行审计项目时,往往会过多的掺杂人为因素,产生主观臆断,使审计工作的质量严重下降,进而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

(四)制度力度不够,责任主体不明

实践证明,严格的控制标准是审计质量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审计质量保障。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无论是建立还是执行,都不尽完善并缺乏力度。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中的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其核心,但现实中却最为薄弱。有的责任追究制度责任主体不明确,追究处罚条款泛泛而论;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还有的有制度没有认真贯彻执行。造成内部审计的随意性,导致审计行为的不规范;导致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无从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低效率困扰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一旦审计出现失误和过错,问题,责任也无法落实,处理追究势必落空。

(五)业务水平不高,专门人才匮乏

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素质、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不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低效率给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带来不利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稽查活动,仅靠勤奋和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来支撑。相对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等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的服务和覆盖面比较窄,因此能够真正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比较少。目前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专业知识还很欠缺,而且不能适应日新月异快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

三、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估体系的对策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和提出整改措施,促进改善企业运行的效果,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针对目前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从组织构架、控制标准、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内控质量体系的建设。

(一)完善组织架构,理顺隶属关系

加强内审质量控制已成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业设立

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组织决策者明智之举,合理、高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可大大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效率。为了有效地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工作,必须构建一套合理的组织体系。该组织体系应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与定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隶属关系、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2]。单位要尽最大可能给内审部门落实归口领导及相关活动经费,支持和鼓励内审人员到外地学习、取经,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及岗位责任制度,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为内部审计创造宽松环境。目前运行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体系面临着是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体系还是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的选择。结合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应站在投资人利益的角度进行考虑,则会利大于弊。明确了科学的定位以后,选择恰当的组织构架能够很好地实施内部审计工作。

(二)机构相对独立性,保证审计自主

内部审计机构应是单位内不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赋予内部审计机构更多、更大的自主权,使其既不受企业外部因素的干扰,又不受企业内设其他部门的制约,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是内审部门放手工作,尽职揭露和查处企业经济活动的舞弊和错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督促企业加强控制和风险防范,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目标。

(三)细化控制标准,完善操作规程

内部审计要根据业务模块分类,合理设置控制标准。首先,企业须按审计业务流程将控制标准分为五大板块,也就是业务审计计划标准、承接控制标准、审计取证标准、审计分析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而后分门别类设置具体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构建全方位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其次,建立并实施标准化内部审计流程。针对企业新的管理体制、新的营销机制、新的核算体系以及新的生产、经营运作模式,设定统一的、规范的审计程序,对现行审计业务指南、审计要点图示、底稿及时补充、修订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适时进行跟进审计,才能切实发挥风险防范及评价建设职能[3]。第三,分清责任,建立审计工作档案。在审计项日中,所有执行过程要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并编制审计工作日志,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审计人员行为的约束,更好地保护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第四,参照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标准,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标准体系,用于证实和评价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的能力。

(四)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主体

市场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重要的监督机制,必须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有关规定执行,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实施办法或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应是全面质量控制标准,涵盖本单位所有的业务环节,并且要细分到每个控制节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实施办法或细则应当结合行业特征,分行业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本着易于操作、便于执行的原则,可将某些控制标准进行量化,便于审计项目实施人员对照执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应当强化经济责任的审计和离任审计,既对所属单位、内审机构、高管人员进行审计,还要加强对内审部门本身的责任审计,从根本上保证内审的方向与效率,调动内审部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经济环境始终是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因此质量控制标准也应结合经济环境不断进行更新,使之能有效地指导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此外企业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形成鉴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绩效评价机制,激励和约束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的行为,切实做到奖罚分明。否则单位内部利益很难均衡,难以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

(五)引入外部机制,强化质量评估

《中国内部审计标准》规定,每五年对内部审计活动进行一次外部评估。评估的目的是审查内部审计活动是否遵守了《标准》的规定,以及是否能为公司的董事会、高管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保证、咨询服务。外部质量评估有助内部审计部门转型,成为战略性的业务伙伴以及一项具增值效益的活动。外部质量评估可以识别改进机会,为首席审计执行官和审计人员提供意见,以改善内部审计的绩效和服务。通过借助外部第三方力量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可清楚遵守《内部审计标准》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内部审计问题解决方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有效性,提升内部审计活动的形象和信誉。

(六)提高专业水平,引进审计人才

内部审计人员除了精通审计专业知识和财务会计外,还必须懂得本单位、本企业所涉及行业的生产、经营和基础知识,了解下属的运作模式。因此,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较高的要求。内审部门在加强学习,强化培训,不断提高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因全面引进熟知现代知识经济的内部审计专门人才,以适应内审质量控制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总而言之,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要对内部审计是检查系统的认识向控制系统的认识转变,由注重结果、医学期刊在线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转变。只有不断创新机制,改进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强化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才能开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新局面,才能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对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质量控制与评估内部审计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60123.html

    相关专题:金融分析师 气象科技人物


    上一篇:新一轮退耕还林落地难问题探讨
    下一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