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
农村是我国广大农民生活的地方,纵观各地区农民文化活动的开展,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广泛的群众性基础。每逢重大节庆,在乡文化站的组织领导下,农民群众以村为单位,形成多个文艺表演团体,例如,笔者所在的地区一个乡镇社火表演团体就有八、九支。参与这一文化活动的几乎包括了本村各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素养和不同居住环境的人士。表演者在队伍中尽情洒脱地手舞足蹈,观赏者夹道围观、一路相随,庞大的队伍把街道堵塞地水泄不通。
(二)内容的多样性和普及性。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春节闹社火、十五闹花灯、地方小戏连连看、大妈的广场舞、夏天乡村街道的棋牌、春节的对联展示着书法爱好者的神韵、上级文化部门的公益性演出更是把乡村群众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每年的“乡村文化百村行”活动走遍本地区的村村社社,在就地搭建的舞台上,既有专业的演出,也有业余表演,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表,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挚爱,雅俗共赏,其乐无穷。
(三)自娱自乐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地方小调也好,现代流行歌曲也好,是藏族锅庄舞也好,还是现代火爆的街舞也好,群众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广场舞的盛行,给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修养的农民提供了愉悦身心的平台,他们合着音乐节拍、扭动身姿,成为乡村街道又一道靓丽风景线。在活动中群众既可以当演员上台表演,又可以作为观众欣赏演出的节目,自娱自乐、身心健康。
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上级文化部门的领导下以及广大基层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群众文化队伍和团队建设基础薄弱,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乡镇文化站为主的文化服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有些是临时招聘人员,有些是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临时兼职,专业文化素质低,专业能力不强,导致活动内容单一、质量不髙,业余文化团队建设不足,不利于群众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开展。
(二)群众文化活动不受重视。乡镇领导对本地区群众文化活动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甚至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唱唱跳跳,逗笑搞乐。这些偏见导致乡镇府对群众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少,缺乏必需的设施和设备,人员配备不到位,专业人员稀缺,活动场所有限等。思想上认识的不足,阻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限制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性。
(三)基层文化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县区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层阵地。但是,各地区的文化馆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宣传不到位,帮助指导次数少,组织策划活动经验不足等,没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能,不能深入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和满足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应采取的对策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有喜有忧。喜的是它初露“荷角”,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忧的是它综合资源的匮缺,束缚了它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树立积极的文化创新服务理念,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搭建平台。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支持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并要求把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提上地方政府工作日程。尤其是各乡镇领导干部要把文化和经济放到同等地位,制定工作计划,结合本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特点,积极创新文化服务理念,精心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平台,充分利用有历史印记的特色地域文化,多措并举举办好文化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实现“政府搭台,群众唱戏”。
(二)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骨干人才的培养,发展地方精品文化项目。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文化骨干人才,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跟县级文化馆常联系,让文化馆文化人才常下乡搞文艺、书法、美术等辅导,带动一批基层能人成为文化活动骨干,组建群众文化活动团队;跟本地区学校常联系,让学校文艺教师成为群众文化培训资源力量;跟本县区公益性演出团队常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为本地区文艺骨干的培养树立榜样。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国家群众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弘扬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石和阵地。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还有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群众文化活动作为社会活动的基础部分,以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和广泛深远的影响力,从繁华的城镇走向广阔的农村,受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作者:李雪雷 单位: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翰尔族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