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
一、缺乏教学方法理论研究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因此为保障广大高职学生能接受良好的、适合自己特点的思想教育,高职院校必须组织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且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也应当将对教学方法的系统研究作为日常科研项目。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数不足总人数的30%。可见高职思想教育对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仍需要加强。另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教师也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种指导的重要性,但是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据统计,认为思想政治教学应当有一定理论指导的教师不足40%,而在这40%的人中,确实将这种想法付诸行动的教师又不足40%。思想政治教育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的积极作用,显然这种理想状态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目标不明确,评价不科学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法虽能应付考试,但对于育人却存在很大弊端。在调查“教师在课堂中是否经常运用一种或两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时,笔者得到三种回答,“经常是“”偶尔是“”从来不”,具体回答情况如下图所示。可见大部分教师都是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方法开展教学的,这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了枯燥感,学习积极性大受影响,思想教育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水平的实践探索
1.以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案例教学法是指将身边发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例引入课堂,以这些鲜活、生动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此种方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真实的班级生活情境或事件展开讨论,以此完善自己的知识,通过交流激发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的过程。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案例,以案例为中心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案例所提供的往往是一种两难情境,对这种情境没有规定的解决方法。教师是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激励者。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差别,传统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所传授的所有知识学生都要无条件接受,因为教师就是不容置疑的权威,很显然,这种认识和方法抹杀了学生的质疑精神,使他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却与此完全不同,其目的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对与自己兴趣爱好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能够产生极强的注意力。此外,那些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的新鲜事物也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这一理论为案例教学法的开展提供心理基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很明显的效果,尤其是教师有意识地选择那些与时事政治联系密切的,没有明显倾向或者定论的案例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确保案例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前提之一,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爱好有所了解。这样选择案例的时候才会有针对性,能确保选择的案例适合学生。除此之外,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还要利用实例、生活事件、故事、诗歌等,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情境中,当然这种情境都是需要学生做出评判的一些实例。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讨论下,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是非,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另外,为了案例教学法能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使案例教学与思想教育能够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育者必须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案例教学法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飞跃就需要学生在对案例的讨论和了解中,能够透过这些案例抽象出现象背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完成他们对必然性知识的全面认识和学习。
2.以情景教学法提升思想教育课堂有效性。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设施、设备的帮助下,通过还原真实的场景,制造一种共同活动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亲身体验思想政治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提升修养的动机。情境创设方式有很多,例如,语言描述、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场模拟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部分是从现实生活中经过高度抽象和总结而来的。这些知识枯燥,单调,又缺乏生动性,且很难让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情境教学法的诞生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它能够将这些枯燥的理论再一次还原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接触到鲜活的一手资料,然后再通过对这些真实现象和材料的总结,得出与课本一致的理论知识。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己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认识,抽象出理性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触理论知识。这样一来,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持久,而且还能从根本上触动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自觉在行动中实践这些理论。情境教学法主要是为了能够还原知识的真实来源,因为学生所接触到的所有知识都是前人从感性材料中提取的。正如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所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景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心理学知识的依赖比较强,也就是说情境教学法的展开要以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变化为主要前提。在开展教学、设置情境的时候,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和完备的现场控制。实施情景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情境教学法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非常重要。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也非常重要,学生所接触的情境都是社会现实在课堂中的浓缩和映照,教学就是将社会中积极、健康的部分拿到课堂上来,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这就使他们长期接受良好的思想熏陶,对于他们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大有帮助。而这些功能的形成,对于教学兴趣的培养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调动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学生才会产生顿悟或新的认知结构。
3.以社会实践法为基础适当进行课堂延伸。实践教学法是在学生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周围寻找教学素材,通过实践将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过程实质就是将高度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一定的社会理论知识将会在其中得到运用。实践教学法主要包括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社会学知识和原理进行各种类型的社会调查的方法、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方法、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方法等。这种教学方法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组织学生,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了解实际情况,在这些掌握的情况中归纳出相应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首先,学生先要在课堂上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后才能顺利地到实践中去验证这些理论。我们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得到感性认识,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接着运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任何真理都要到实践中去检验,这是必然规律。而社会实践教学法在思想教育理论课程的运用就是对这一规律的践行。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这些高技能人才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因而他们的思想素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都有重大影响。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水平在根源上影响着我国将来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制约着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效果和创新体系的发展,因此,现阶段必须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
作者:杨莉
第二篇: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模式
1.突出教育的“能力本位”
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模式,是以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为基本目的,要求将课堂的思想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步提高学生求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属于现代教育制度背景下的新型学习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所提到的“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理解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就业的必要性,让学生以就职就业作为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角色顺利转变成为员工的角色。在实践教学当中,以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以正确的理论导向,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实际工作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品行修养水平,实现思想教育的目标。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求强化职业道德,学会主动追求人生信念、参与人际交往,不断在学习当中磨炼个人意志,根据专业设置定位职业目标,以全面突出思想教育实践教学的“能力本位”。
2.突出个性的培养
学生是思想教育的主体,不同学生的主体个性呈现出差异性。思想教育工作面对个性鲜明的个体,需要了解和尊重这些学生的主体性,从个体需求出发,寻求个性培养的突破口,促进每个人同步发展。关于学生的个性培养,需要重视教学过程当中的知识应用和经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模式的思想教育活动,譬如社会调查和参加企业活动等,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笔者认为,思想教育工作应当开放和灵活,因为思想教育工作要求学生主动体验,其中不乏包含学生个人的主观情感,这些情感如果没有得以因势利导,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不适应”等负面情绪,因此学校所开展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思想教育活动,要协助学生走出书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教育工作理性思维水平,譬如培养求职就业的信心和使命感,最终明确在社会实践工作当中的立场、观点、目标、方法和道德情操,完成学校教育到职场角色的顺利转变。
3.丰富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立足点是职业性和实践性,思想教育需要围绕学生未来就职就业需求,而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其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了丰富思想教育的内涵,很多高职院校尝试在教育当中融入企业文化,弘扬企业文化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当中,摸索全新的教学内容,将有利于思想教育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学校可应用相关道德规范案例,作为思想教育的鲜活教材,譬如在实施教学计划单元设计的时候,纳入企业文化中的理想信念、公共意识、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精神、职业兴趣等,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贴近学校、贴近社会、贴近企业地开展思想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对思想教育的兴趣和亲切感,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道德冲突的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如何创新思想教育模式,既是高职院校需要长期努力探讨的重要理论课题,也是目前思想教育实践课程开展的迫切需求,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思想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思路,但相关的细节性内容,仍然需要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提高教育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作者:苑喆 单位:天津城市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财政学课程教学
1、教学方法枯燥,考核方式单一
教学方法枯燥,成绩考核方式单一。目前,无论是哪个层级的财政学教学方式基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组织方式,由于课时量少而无法实施案例教学、谈论式教学等教学组织方式运用较少。考试主要以理论考试的为主,几乎没有实践考核环节。目前我院会计5个班的财政学为考查科目,方式主要以论文形式完成,学生对财政实际与理论之间关系的无意识,对财政工作也无感性认识,对相应的财政学理论知识一知半解,考完试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2、高职院校《财政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实情看,高职院校《财政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建设完整的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和思路。立足于我国财税改革的现实基础,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全面的把握财政基本理论,及时归纳总结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进程和内容,及时补充最新的时事政策等内容。例如本学期的会计专业《财政学》教学中就应及时吸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及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相关内容。
2.2加强转型时期政府财政职能的研究分析。研究财政职能应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在市场经济中应定为好市场与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具体作用,市场的作用是基础的,政府只能作用于政府失效的领域。特别是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地方政府越范围管理,为了经济利益,完全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擅自干预正常的经济活动,扰乱经济秩序。
2.3教学要深入探讨财政行为的原则。“兼顾公平、效率优先”是财政行为的基本原则。财政原则是财政规律在财政业务活动中的体现。2.4理顺我国财政体制发展渊源、改革历程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这是历来财政学的难点之一,从优化资源配置角度如何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的事权和财权,对于分析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高职院校《财政学》课程教学安排的改革
合理设计课堂讲授内容,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确定讲授的重点章节和知识点。《财政学》内容丰富,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财政理论与实践中亟待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众多,给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的衔接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有限的课时内讲好这门课,就要求在教学安排中,应注意系统化和模块化的结合,注重基础性内容的选择与采用,删除复杂的枝节性内容与知识。加强实训环节教学,针对最新的时事安排与教学对象相关的财政专题研讨课。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型期,财政改革项目多,变化快。只有及时掌握最新的财政改革动向,在实训中多接触财政改革实际,才能提高学生的现实问题辨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加大案例课程内容比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理解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解决现实中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高职院校《财政学》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视频,音像资料等。适应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制作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财政学》多媒体课件,并在每次开课前不断进行补充、更新。编写《财政学》课后思考题,为考查学生对财政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全面集中反映财政学基本理论和概念以及基本业务知识,为学期考试服务。积极开展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财政学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政学教学的实践意义可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财政学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不可能接触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认知及感悟水平,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对财政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第二,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有案情、有场景,学生身临其境,认真研究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辩论、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财政学案例教学要经过案例设计阶段、呈现案例阶段、分析案例阶段和评论案例阶段等。每一环节都不容忽视。在成绩考核上一般不采用直接闭卷考试的方式,采用讨论发言、写论文、分析或编写案例等方式,实行多方式考核。
作者:李小容 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