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强化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改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手段。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首先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其次要加强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团队协同、项目协同和产学研协同,再次是改善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内部协同与文化协同。

[关键词]协同创新;创新机制;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科研单位、高校、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创新主体各成体系、各自为战的局面尚未真正扭转,分散、低效、缺乏协调仍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最大问题,迫切需要实行协同创新,提高农业创新主体的整体合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效率。

1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葛洛研究员最早给出协同创新的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通过构建各种创新平台,加强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来打破体系壁垒与学科阻隔,促进科技创新的人、财、物等要素实现有效配置和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主体的合力。协同创新的本质就是通过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和补充,围绕创新目标进行创新的行为,从而产生“1+1>2”的效果。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是在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下,科研单位、高校、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整合分散在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资源,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间的交流合作和共同研究,从而产生协同创新的增值效应。一方面,可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分为农业科技主体内部协同创新和农业科技主体外部协同创新;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既包括单项农业创新技术,也包括从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生产运营等环节的共同创新。

2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基本要素

不同的农业创新主体对协同创新的认知存在差异,协同创新知易行难,必须要形成不同农业创新主体对创新目标的认同感与共同动力。从影响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要素和协同创新过程来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包括动力协同、路径协同、知识协同、目标协同和组织协同5个基本要素。

2.1动力协同

利益驱动是促进农业创新主体相互合作的外在动力,这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形成共同利益体,从而产生共同的动力。

2.2路径协同

通过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面向生产一线,面向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研究确定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技术路径。

2.3知识协同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各主体知识的相互作用,使各创新主体在资源共享、市场信息和产业需求等方面紧密合作,提升合作创新能力。

2.4目标协同

不同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要应找准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定位,形成创新目标和利益诉求的一致性,保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有序、高效运行。

2.5组织协同

通过专门负责协调农业科技创新的管理部门,来保障农业科技创新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协调与有效沟通,从而实现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共赢。

3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协同:一是在宏观层面的协同,即加强顶层设计与产学研协同;二是在微观层面的协同,即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内部的协同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三是在具体执行层面的协同,即项目协同和创新文化的建设。

3.1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

由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分别来自不同的部门与单位,具有不同的利益关系,需要从顶层设计,建立起统一协调机制,以跨越各创新主体的组织内外部边界,打破部门的小团体意识以及条块分割的体制壁垒,协调好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利益与矛盾,促进资源尽可能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内无障碍的流动。一是建立农业科技管理的宏观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农业科技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研究协商解决农业重大科技问题。二是做好协调组织各方面的工作,构建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的知识、资源与行为集成的创新平台。三是明确各创新主体的职能作用,实现分类指导,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3.2农业科技创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解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化不足,必须要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即科研单位、学校、企业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一是瞄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合力打造任务明确、力量协作、团队协同的创新平台,构建多学科集成的“一体化”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形成“科研——生产——科研”的良性循环合作研发机制。二是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我国近年来兴起的各类创新联盟,是以技术创新合作为主要目的战略联盟,围绕特定的技术或产业,由相关领域的机构和专家组成的紧密型或松散型混合组织,以实现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之间的协调。产学研创新联盟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关注组织管理机制、权益分配机制、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组织的绩效评价和信息沟通机制等问题。

3.3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内部的协同创新

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内部形成共同利益体,对于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现也非常重要。创新主体要更好的实现创新目标,也依赖于主体内部创新要素之间的互动,形成主体内部的资源、人才和知识的分享机制。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例,目前大部分农业科研单位的研究都偏向于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的小科学研究,不同学科或不同内部之间存在壁垒,“单打独斗”的现象仍十分普遍。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单位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加大内部创新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单位内部有效、统一的创新平台,实现既有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协同。二是推行实行项目化运作,由创新团队带头人将创新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创新任务,组织各个团队成员开展科研项目攻关。三是抓好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单位内部研发平台的搭建和运行将是解决资源分散利用、重复建设的重要方法,平台的定位就是整合分散在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单位和团队的各类资源,形成“协作、共用、服务”的保障体系。

3.4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日益明显,科技创新光靠单一从事专业研究人员的创新还不够,越来越多地需要以合作或团队方式进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一个重要组成形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农业协调创新的关键。一是合理配置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结构。团队带头人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创新团队成员要形成有合理的年龄梯队,注重老中青的合理搭配,以保持创新团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二是建立良好的管理激励机制,完善分工、推荐、议事、培养、文章署名等制度,形成能够有效协调成员之间的利益激励机制。

3.5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协同

凝练协同创新项目,是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抓手,也是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突破口。只有凝练出大项目,才能创造大成果,才能取得大突破。通过项目引导,鼓励创新主体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才能促进资源共享,才能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选择导向。科研项目在设置上面,要由科学问题导向向产业需求导向转变,由强调论文和评奖向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转变,要更加注重科技对产业的直接支撑和分类评价。在支持方式上,要更加注重对农业科技工作自身规律的把握,由竞争立项为主向稳定支持为主转变。二是完善“课题制”管理。建立与课题制相适应的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科研人员按照课题进行定岗、定编的动态管理。三是完善项目招标制度。实行竞争性招标和有限竞争性招标相结合,建立农业科技项目公开招标制,引入竞争机制。

3.6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文化建设

团队文化是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同时为完成单位和团队目标而形成的包含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风尚等内容为主的潜意识文化。创新文化包括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信念、态度等人文精神的创新观念文化和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人文环境的创新制度文化。良好的团队文化是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影响因素。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文化建设与团队负责人的个人魅力、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成显著相关。要依靠团队负责人对团队文化进行缔造和积极倡导,一个好的团队带头人可以使课题团队效果好氛围好,其团队带头人的品德素质影响和带动着一班人,团队带头人的能力和水平凝聚着一班人。要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团队内部聚会、活动等,让团队成员有机会相互交流,并真诚地对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团队内部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7).

[2]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08).

[3]贝裕文,田治威,李文彦.产学研结合与协同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04).

[4]叶仕满.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2(03).

[5]吕火明,刘宗敏.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几点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14(12).

作者:刘宗敏 刘强 汪闵 郑林用 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48337.html

    相关专题:初级会计电算化 制冷与空调技术


    上一篇: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探讨
    下一篇:警察题材影视剧创作作用探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