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适与改进:游艺场的引进
民国初年民众文盲率极高,故社会教育机构多是以娱乐性事业为主,旨在最大程度地吸引民众参与其中,游戏场丰富的项目是吸引民众参与的重要筹码,其主要包括说书场、影戏场和戏剧场。说书和戏剧是民众进行娱乐的传统项目,在游戏场设立之前,主要由剧场和说书场来开展,游戏场设立之后,这两项都归入了游戏场的项目之中,惟有影戏一项,是游戏场独有的创造。影戏可以同戏剧相辅相成,对推进民众娱乐、增进群众精神生活起重要作用,“游艺场不足为戏馆劲敌之理由,既由彰彰甚明。连类而知其影戏亦不足为。影戏顾患其女校书亦不足,为女书场患。于是吾得以一言正告,各戏馆,曰游艺场与戏馆,虽同为游艺事业,而性质旨趣判然两途。时届炎暑,本是难关,营业清淡,每年如此。”[1]风景类的演出也为观众所追捧,如风景剧“记无锡新世界”的演出,“记者日,昨应友人之招往游无锡惠泉山色。入秋以来,尤为明净,盘桓三日。”[2]民国初年,游艺场在各项社会教育事业中最成熟,原因可以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国内政局的长期动乱,人民对于现实感觉到悲观失望,故希望从游戏中寻找精神寄托,“世界原是游戏做,人不寻欢也苦煞哉。旧世界到处多忧闷,何不到新世界中去开怀。”[3]其次,政府对于社会教育事业的干预不够,故民间自行组织社会教育事业的氛围浓厚,民间组织者通常是商家,商家经营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游戏场的收费项目则可为商家实现该目的。再次,民众的智识低下,参加正规学习的能力不足,游戏场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场中项目多为民众喜闻乐见,故更容易吸引民众参与。游艺场之间的竞争是推动它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上海滩最早的游戏场是新世界,自大世界开幕后,二者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新世界自大世界开幕后,营业颇受影响。”[4]新的游艺场若想要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能够准确的判断客户需求,选择开演的季节、挑选具有声望的演员参加演出。从客观上来讲,这种竞争机制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演员,如“新世界天津班之女角以李云仙为冠。月给二百元。而云仙意尚不足。不日即返津入班。”游艺场为了吸引观众前往,其所演的戏剧或影戏中难免含有一些迎合观众需求的粗俗内容。“初八之夕,游与狂发誓非游大世界不休。遂唤阿三点灯长驱直入,以至于大世界之厅。厅中十七八座大块头居十分之三,其余曰老头子、老太婆,非我所欲看,唯有一事,不可不记,则此十分之三之大块头,皆据进风扇而额上汗珠犹与喷水泉之滴沥相映也。”[5]游艺场开办经年,营业规模呈增长的趋势,为了进一步地扩大规模,场内的娱乐项目也增多了。新世界所办的《新世界》杂志中,几乎每期都有魔术谜底揭晓栏目,戏班也参与到魔术演出之中,颇得游客喜爱,“天一班师之魔术较他班稍胜一筹,故开演以来,极受游客欢迎”。[6]大世界聘请外国戏剧家演出,门票较为昂贵,但仍吸引了许多乐于猎奇的游客,“大世界自鸡猪跳舞辍演后,共和厅上又来音乐滑稽家格米六君在彼献技,如欲入观,则于游贷价值外再纳洋。”[7]“闻大世界主人以五百元请法国马郎各两女士跳舞两星期,价既非廉,当有可观。”[8]大世界游艺厅中竟然还有饮食餐饮服务,一游客回忆道,“乡老昨日游大世界至二层楼日本料理店旁见二老偕一小孩方圆桌吃火锅。”[9]但是,由于社会风气并未完全开化,演出者通常因为违反传统礼数的细节原因而受到质疑。如大世界的武术演出,因为演出者衣冠不整受到记者批评,“昨晚十一时赴大世界影戏场正在沧州弟子大比武,刀枪娴熟,拳法精通,惟衣履不整,于形式上颇不雅观。”[10]大世界共和厅和新世界鸳鸯池的荡秋千由于安全原因受到质疑,“大世界共和厅前之设秋千架也,人多识其喧嚣,且并虑其危险,今新世界鸳鸯池畔亦设秋千架其地较共和厅尤为逼狭,吾知其喧嚣危险必一如大世界也。”[11]然而,到了20年代,游艺场逐渐出现了游客稀少、门庭冷落之状况。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方面,由于政府方面有意加强教育行政的力量,加强对民间教育、娱乐机构的管理,导致游艺场娱乐趣味的下降。“游人均以看出丧来无暇兼及游艺,故说书场之张步蟾谢品泉均停止不说,女子戏亦停演,大鼓场也是娥停说,既无人听,当然不唱矣,故昨日之游艺说画以黄兆麟首先上场,大鼓场王金子先上台,影戏场亦便做影戏矣。”[12]“星期六游大世界共和厅菊花会的是不差便是,我不识艺,菊者观之,亦觉怠味,深浓此等处,自让黄楚九。”为了扭转这种状态,游艺场自身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新世界为了改进国人身体素质,推出风行欧美的滑冰项目,将原有的动物馆改造为滑冰馆,“新世界以时届冬令,游戏场事业已不甚入时较之夏季大为减色,欲维持营业非想出新花样不可,于是乃创出一中国人少所见之游戏,曰跑冰。”[14]在庆祝开张典礼上,新世界想出用烟火礼花来吸引观戏者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礼拜五夜三层平台烟火,观者甚众,如流星赶月”[15]“,忽有坠入影戏场座客之前,争相哗笑。”新世界从世界各地收集珍贵的动物供游人赏玩“,新世界楼下怪物团陈列之大蟒蛇”,[16]大蟒蛇形体巨大,形容骇人,但却性情温和,不主动伤人。说书场中还增添了说唱以及弹唱的项目,取得良好反响“,说书弹唱魔力甚大,男女都爱听者。”[17]出于进一步满足游人休闲娱乐的需要,新世界游戏场中增加了餐饮服务,如三星公司就以“烹调五味手段高妙”而著称。[18]总的来说,游艺场调整方案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正如《新世界》期刊编者在《新世界双周纪念展期一礼拜》中所言“,前星期之纪念,增广种种游戏,皆属见所未见,故众口一辞,大加赞许。”[19]同时,为了培养游艺场和影业公司所需要的演员,它们经常开办影戏学校,培养影戏后备人才。如1922年明星影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同时,也创办了明星影业学校,旨在为明星公司培养电影人才,当时明星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广告和明星影戏学校的招生广告同时刊登在《申报》上,在明星影戏学校的招生广告中不仅言明了上课时间等细节,还阐明了演员的基本素养和职业操守。这类广告则为演员正声,希望更多的人放弃成见,加入电影业。该校先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后由谷剑尘接任,学校授课教师有郑鹧鸪、周剑云、谷剑尘、唐豪等,首届学生共87个(男70,女17),经考试毕业者34人。[20]明星影业学校课程多侧重于银幕方面,非常实用,1929年明星影戏学校招考试卷为“试卷笔试共四题:1.眼睛、嘴、手、脚和身体,你认为何者于演剧为重要?2.眼睛的表演共几种?请详细叙述动作与所表及何种感情。3.在表演中什么叫单调?什么叫过火?4.述你对电影事业之态度”。[21]明星影戏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中余瑛任影片《滑稽大王游华记》演员,有名气的还有邵庄林、袁绍梅、李萍倩、周文珠、王吉亭、梅熹、李清等人;上海大世界游艺场黄楚九创办了中华电影学校,该校同时以培养电影演员为宗旨,开设影剧概论、电影原理、电影行政、西洋近代戏剧史、电影摄影术、摄影场常识、导演术、编剧常识、化妆术、舞蹈和歌唱训练等课程,教师有徐寿朋、洪深、陆澹安、严独鹤、汪熙昌、徐琥、卜万苍、沈宝琦、顾肯夫。中华影戏学校对于学生资历没有要求,每晚7到10点分两班上课,学制为半年,全部课程共360小时,该校虽属于业余性质,但学风严谨,培养出不少著名演员,如蝴蝶、徐琴芳、汤杰、朱飞、林雪怀、孙敏、高梨痕、周空空等人。据相关统计,1927年上海国人所办的影戏学校有:大中华影戏学校、大陆影戏学校(校长:周世勋)、中华电影公司(校长:曾焕堂)、中华影片戏剧研究社(校长:李曼)、民新影戏专门学校(校长:候曜)、光华影戏学校(校长:徐琥)、明星影戏学校(校长:谷剑尘)、昌明电影函授学校(校长:汪喣昌)、坤范女子电影学校(校长:蒋国雄)、南洋电影学校、昆仑电影学会(校长:钱化佛)、菩萨电影学校、新月电影学校、远东电影学校、范三电影教练社(校长:纪范三)15所。总的来看,当时的影戏学校办学的时间并不长久,仅仅招一期或二期,学期3到6月不等,办学的目的即培养马上能够投入电影拍摄的实用性人才,有需要则开办、无需要则停办。虽然由游艺场和影业公司开办的影戏学校还不能培养编剧、导演、电影技术人员等专业人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为有志于电影事业的人提供了专业的训练和进入电影事业的途径。
二、本土化:电影以及技术的引进
对中国来说,电影完全是舶来品,这中间包含两层涵义,首先,“电影”一词译自英文的“Movie”;其次,早期电影技术和设备完全来自于外国。1897年7月,美国片商雍松来到上海,在天华茶园、奇园、同庆茶园等处放映电影,同年5月的《游戏报》中详细地报道了此事。据笔者了解,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乍浦路250座建“虹口大戏院”,此戏院为中国第一个电影院,此后,雷玛斯相继建立了十多家电影院,他也因此成为了首位上海电影界的大亨,直至商务印书馆自制电影出现之前,电影界所使用的电影都是来自外国的,电影拍摄设备也是如此。外国人常常凭借其先进的摄影技术和设备,对中国电影公司索取高价,但却保留核心技术,“明星”,“天一”等电影公司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暗中摸索,逐渐掌握了录音操作法,才打破了外国人对于电影技术的垄断。电影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外国人的电影表达了外国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然而,外国电影上映之初,就带上了中国的民族要素。早期上映的外国电影称为“电戏”,而不叫“电影”。“电戏”题材多样,颠覆了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之戏曲题材模式,因而吸引了大批闭塞的国人前往观看,“罔山孤儿院电光活动大戏及音乐会,前蒙各国官绅赏阅该会,两次闻有买票未得看者,亦有因路远未得往观者。”[22]清末由于政府的提倡,通晓东西文的知识分子陡增,到了20世纪20年代,外语人才已呈规模,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批外国经典电影剧本被翻译为中文,并拍成了电影,如1924年开明电影院放映的电影“穷途泪”,此据改编自法国文学家雨果的著作《悲惨世界》,后又上映《茶花女》、《可怜花》、《好事多磨》等电影,均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早期外国电影占据电影市场的绝大部分比例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早期外国电影在拍摄技巧、摄影人员素质、拍摄理念上都远远优越于国产电影。外国电影取景注重天然景物,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观者视觉体验,还可以避免对作为背景的古建筑进行繁琐的考证;外国电影在情节上讲求冲突性,力图自始自终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外国电影的拍摄人员多具有高级的学历或学位和扎实的理论素养。据笔者调查,早期输入到中国市场的电影可以分为两类:1.侦探剧。影戏《半文钱》讲述发生在党人、君主之间的侦探故事,折射出当时中国军阀征战之混乱情形,影戏开头内容为,“罗敷被海谷困后然王将半文钱寄与罗敷,不料函内之半文钱失去仅得信纸一张,罗敷料定海谷先偷之半文钱运入王宫时,宫内跳舞热闹。”[23]本剧剧本共有四十三本,分二十二集、于礼拜一、三、五连续放映;影戏《揭破幕黑》[24]以悲儿(女主角)目见其父躺在血泊之中为开头,情节引人入胜。影戏“斗牛盛会”共四本,“此片乃西班牙之名剧,合众演员之精华而成大佳作作。”[25]2.爱情及伦理剧。影戏《马戏奇缘》26]讲述一马戏班女优罗卑利的爱情故事,开映以后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马戏奇缘情节好,游客赞成到极点。”[27]“罗敷女史之演剧也,久为欧美人士所称许,盖其貌既可人,又能于喜怒哀乐之中各尽其妙。”[28]除此之外,新世界还上映了《仙女受劫》等励志影戏、《红眼睛》等神怪影戏,《孝女寻亲记》等伦理影戏。出于放映外国电影的需要,中国人自己的电影公司陆续开办,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明星、天一、真光、平安、新世界和大世界。新世界的林发公司是由国人自办的、以制作的电影质量考究精美而著称的电影公司,它隶属于新世界游艺场,最高负责人为林发本人,“按林发公司考究光亮,考究摇法,考究换片法,所以常常亲自监督不肯放松一步,因此,一样一张影戏片经林发手每每可以锦上添花也。”[29]平安电影公司的电影数量繁多,种类多样,可以出售,亦可租赁,“启者敝公司现存有正剧滑稽伦理家庭格致物理种种影片种种,影片数十万尺大小,悉属不同或租赁影演或买归已有,均可任听尊便。”[30]然而某些外国电影中具有侮辱华人内容的现象一直存在,这种现象到了30年代尤为普遍,“外国影戏界,近来虚构华人故事,制成戏片,任意描摹,怪状百出。最近纽约又新出一种毁坏吾国名誉之影戏片,据纽约函云,美国影戏界群抵华人之事。已屡有所闻,此风近又延及各大戏院,唯仅限于无智识之戏院资本家,藉形容华人丑状,以哄动观众耳目。”[31]随着国人经营电影公司的增多,国产电影出台也日益提上了日程。“中国发生之时期,实在于新剧中与之前。当时有三种洋商。自美国请到拍影戏之好手(林区)。初仅拍内地风景,后方托张君约予同办戏剧事业”[32]。许浅林认为,1905年北京琉璃厂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中国影片《定军山》,故该年应为中国电影诞生年,[33]该片拍摄采用了法国木壳手摇摄影机和14卷电影胶片。由于国人对于电影的理解与西方人不同,前者认为电影与戏剧一样,都是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后者认为电影是现实的放映,故它是一种艺术。所以,随着国人对于电影接受程度的增长,电影逐渐成为了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通常出现在公园、游艺场等休闲娱乐场所,比如在公园等游乐场所中,通常设有电影室,电影室按照座位等级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观片票价,并在周末加演日场。早期中国的电影由于其戏剧性浓厚,故演员多由文明戏演员扮演,舞台设置半真半假,如《难夫难妻》利用布景给人物营造了相对真实的生活情形和环境气氛,布景均用木条钉成长钉成长窗形的木架,钉白布,画景物,故名软片,十多块软片拼成一堂布景,景内置必要物件,真物件,假布景,半真半假,早期中国电影布景情形大致都是如此,据《中国无声电影史》说:“当时,明星公司成立伊始,没有摄影棚,条件非常简陋。外景在郊区乡村拍摄,内景也是露天拍摄,搭三块墙板,放一张桌子,便是一堂景。没有灯光,全靠日光,光线不足,使用反光板。使用的是手摇摄影机。”[34]
三、从官方到民间:无线电技术的引进
无线电与电影一样,都来自于外国。二战期间,世界各国由于军事的需要,纷纷开设无线电学校以培养无线电人才。20世纪是电磁的时代,人类运用电磁原理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发明,无线电即是其中突出的一项,德国在希特勒时期,曾利用无线电破译对方的军事信息,二战过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掌握了大量的无线电尖端技术,开办无线电专科学校并拥有大批无线电人才。早期无线电技术主要包括无线电报、无线电话、广播无线电台三种。最早传入我国的是无线电报,然而发展最好、应用最普遍的是无线电广播,广播的发射设备为广播发射机,是无线电广播电台设备装置中的核心部件,广播的接收设备室收音机。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是1920年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此后不久世界各地先后开办了无线电广播电台,无线电广播电台一问世便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1920年8月《东方杂志》在我国最早刊登了介绍关于无线电广播收音机的文章,标题为“用无线电传达音乐及新闻。”文中称无线电广播设备为“受音器”。[35]清末民初,外国的无线电事业对国内市场一手垄断,故政府必须和外国的无线电公司签订不平等合同以期对方予以技术上的援助。1918年,北洋政府与英国的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签署采购合同,1920年由陆军部具体承办采购200部无线电话机先后到货,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后,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府,这200部无线电话机也就落入奉系军阀手中。1922年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设工务处下设工务科,主管东北地区的无线电通信网和无线广播电台的规划建设。20世纪初,世界上无线电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当属英国、日本和丹麦,三国通常为了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相互发生冲突,如海军部与丹麦签订无线电合同引起了日本公使的抗议,“海军部与丹麦商人所订结之五十三万余磅无线电信借款,日前马鲁克尼无线电公司转请英使向外交部提出抗议,昨日上午十时日本林公使特访外交部对于该借款亦提出抗议,其内容略谓中国与丹麦商人以无线电信之权利由中日两国之关系言之所关甚巨,务希详虑熟思为要云,当局以招意外之交涉,已有取消该借款合同之意矣。”[36]美国人善于投资和精打细算,经过长时间的谋划,最终决定在上海建立无线电台,“上海十八日电,美国建筑上海大无线电台,其准备已看着完成,其尚悬而未决者,只有费德理及拉的阿南社合并问题。技师及公司代表,不日可以抵沪,诸种材料,日下在运送中。至三月工事即可开始云。”[37]中国无线电事业为日本或者英国等多国所垄断,列强之间常为无线电利益问题而发生争执,作为日本的一家无线电企业,汇中违约架设无线电台,遭到了英国领事馆和清朝政府的抗议。“上海汇中西饭店所设无线电报经沪道照会英领事请转饬速行拆除一事,曾叠纪前报,兹悉英总领事已照复谓四月十四日日本国驻京大臣接准外务部文内开邮传部已经转饬上海电报局向汇中饭店主商酌将此项无线电报之机器购回等语,现在正行商酌之时,尚未定局云云。”[38]然而,日本政府却偏袒于毫无道理的汇中公司,导致事情难以解决,可见当时国内无线电事业内列强竞足的乱象。无线电话作为无线电技术的一种,与百姓生活的关系较为密切。20世纪初,电话与无线电广播一样,仅限于官方使用,数量十分稀少,“北京中国电话共计三局,由总局安设电话者一百家,由打磨厂分局安设电话者四十一家,由挂甲屯分局安设电话者十家。”[39]20世纪中叶,国民政府出于训育与民族主义宣传的需要,饬令各省市教育机构设置广播,购买无线电设备,电话才渐渐进入百姓们的生活之中。当时国内不仅无线电设备大都来自于外国,无线电理论也是如此。此期,国内对于无线电理论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对于外国无线电理论的介绍上,如《东方杂志》上发表的若干介绍美国无线电理论流派的文章,《三十五年来之中国》中对民国建立(1911)后三十五年国内无线电发展状况、无线电的物理学原理的介绍。除了单纯译介国外的无线电理论之外,国内的报纸中也经常出现对于国内无线电理论研究和设施建设情况报道,如1923年3月4日《晨报》“科学”栏目中刊载了《无线电话原理》及《无线电传音器发生问题》两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无线电波等基本原理,7、8月间又连载《谈谈无线电话》,对当时无线电技术的普及及应用有促进作用。1925年3月1日,《晨报》第6版刊载《无线电传达歌谣》,介绍了在莱比锡举行的全德博览大会,引人注意的无线电播送音乐,为世人称奇。1927年《晨报》报道关于京津筹建电台的情况,同年7月31日刊载消息《北京广播无线台昨日试验放送》,随后8月11日报道“无线电公开收听会今日起在中央公园举行”新闻,8月15日报道中央公园车水马龙的盛况,反映出公众对于无线电广播的态度。介绍东北地区无线电广播情况的主要有《滨江时报》、《大北新报》等报纸,1926年11月20日《滨江时报》新闻“无线电交涉解决”报道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的开设原因及经过,“东北无线电兼长途电话监督处鉴于利权外溢,特请准镇威上将军公署筹备广播无线电台。先于奉天、哈尔滨两处各设电台一座,已于十月一日开办。”[40]
四、对电化教育学发展的影响
清末民初游戏场、电影、无线电等现代电化教育器具或机构的引入,是近代中国电化教育学萌芽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原因主要在于:1.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如1924年,明星公司拍摄《火烧红莲寺》时,就使用了水银灯、孤光灯等器材设备,并采用了动画和真人合成等特技方法;1929年,明星公司和百代公司使用蜡盘配音,出品了首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1934年,明星公司又发明用调色办法制作彩色影片,胶片两面皆有药膜,片基为黑色,一面药膜为红色,另一名调为青色。[41]商业电影公司,如明星、百代等,虽然它们拍摄电影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盈利,但客观上提升了中国电影摄制的技术,为教育电影拍摄的实现和电影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无线电技术方面,留声机的发明、广播技术的发明,为日后有声电影的产生、教育广播电台的设立埋下了伏笔。2.培养了一些电影和无线电专门人才。游艺场和影业公司开办的影戏学校培养的一些演员,日后有了也从事电影拍摄和相关行业,如明星影业学校的毕业生有从台前转为幕后的,还有的被充实到明星公司的管理层,如叶良德做了剧务科科长,董湘苹当了演员股股长,这些人才为日后明星公司拍摄教育电影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无线电方面,清末民初的人才培养机构主要有:1905年袁世凯在天津开办无线电训练班,1906年哈尔滨设置临时邮电学校,1913年交通传习所高等电气工程乙班,1917年北京邮电学校高等班和中等班,1919年陆军部无线电教练所;1923年北洋大学开设的广播实验电台,南洋大学开设的本科电信管理课程,1923年奉天成立的东三省无线电专门学校(中等班),1927年太原无线电学校(速成班)。其中设置的课程经历了由无线电培训班中的无线电报到高等电气工程班的《无线电学》、《无线电工程》、《无线电话》,再到1918年交通大学的《无线电话之原理》、《无线电话播音机》的演变。毕业生们的就业动向也由最初入军事机构,转变为后来入各省市广播通信岗位,这种由上而下的人才流动客观上为民众教育中的教育播音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条件。3.使民众能够自觉有效地参与电化教育过程,便于电化教育学理论的形成。民众是电化教育的受体,近代中国电化教育学能否发展,取决于电化教育实践能否顺利实施,而后者与民众参与的积极度密切相关。作为娱乐的电影和无线电广播等教育手段,由于其具有的娱乐性、便捷性等特点,易于为民众所接受,而民众对于这种教育手段的普遍认可,也为日后教育电影、教育播音的顺利实施清除了障碍。
作者:李斌 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