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公众参与课程创新的实证研究

课程改革从权力配置上实现了三级管理,从目标改革上由“双基”式教育转向“三维课标”式教育,从内容上改变知识的“偏难繁杂旧”,使学习内容从向后看转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从外在形式上看,就是弱化教育的选拔功能,强化学校的教育功能,从实质上讲就是解放孩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公众视角来看,公众影响课改的主要是助长应试教育、强化孩子的课业负担、剥夺孩子的自我选择权三个方面。本次调查表明:从当前学校是否有自身的特色来看,多数公众(86.6%)认为学校是一样的,只有好坏之分,没有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之分,故择校仍然是小学家长的主要选择(78.3%),而择师则是初中(82.1%)和高中家长(64.3%)的一致性倾向;从“知识、身体、心理健康的排名上看”,多数公众(87.4%)都认可身心健康更重要,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关注度的比例也是8:2,有近80%的家长很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业成绩及其排名;有39.1%的家长表示一定上重点;21.6%的家长认为可上可不上,看情况而定;33.7%的家长认为让孩子自己决定。对于家长来说,超过1/3的家长对孩子上重点学校的态度是很坚持的,这种精英教育的意识,是社会竞争的产物,但也是传统教育的积弊。对为什么送孩子上学及上学的第一目的是什么时,上大学尽管排在提升孩子素质之后,不是第一位的,但比例也不低,达到了58.3%。最后来看课改“减负”的效果。68.1%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学业负担增大了,学业难度要比自己上学时大;31.9%的表示孩子的负担确实减轻了,但这部分家长主要是小学低段和中段家长;有58.0%的家长认同存在校内“减负”,家长校外补的现象。在初中阶段,几乎近九成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业负担是陡然加大的,存在着小升初不衔接的现象。除了学校作业外,家长每天给孩子安排的其他学习或上兴趣(补习)班或请家教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比例分别是:小学生为43.4%,初中生家长为81.0%,高中生家长为44.7%。初中最高,高中由于上晚自休和周末补课而递减。据此可看出学生作业之余,几乎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家长一方面占用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另一方面又认为学生压力大,有时还会为自己开脱,认为是竞争因素和自己没时间,很少有家长征求孩子意见或按孩子意愿来安排作业以外时间,而学生的选择性作业几乎是没有的,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在剥夺着孩子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

一、家长对课补市场的需求很高,但满意度较低

浙江省对中小学教师实行了严格的“有偿家教禁令”,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挽回了日益不良的教师形象。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家长表示要进行课外辅导,其中21.1%的家长表示自己亲自辅导,28.6%的家长表示是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辅导,其中选择辅导班辅导占多数(占辅导方式总类别的12.8%),其次是教师家教辅导(11.8%),最少的是学生家教辅导(4.0%),在一般的城市,社会辅导机构所占比例较高,而在农村和县城地区,教师有偿家教较多且较为隐蔽。对于辅导班的质量和辅导效果,52.8%的家长认为辅导效果不明显,但对孩子还是有帮助的;12.9%的家长认为辅导班是为了盈利,根本不在乎辅导质量,应该禁止开设辅导班;还有23.2%的家长表示说不好;而只有11.2%的家长反映辅导班的效果很好,孩子成绩提高明显。虽然多数家长认为辅导市场的质量一般,而且很混乱,但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要去,不去会感到不安。还有64.1%的家长表示会给孩子买各种辅导书和习题书,而对于辅导书的质量,家长们则表示不知道如何评价,大多时候是买回去孩子用不上。有45.6%的家长会让孩子自己去买课外辅导书,47.3%的表示是自己亲自去买,39%的家长是由学校和教师组织购买的,教辅市场的利益链还非常明显地存在着,虽然浙江省有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在实行“一费制”,不再为学生统一购买辅导书,但是还有些学校是将辅导书的名录给出,由家长自行解决。

二、公众在参与课程改革的各项调查中差异性显著

公众在参与课程改革的意愿、能力、时间、机会及对孩子课外辅导的诸多维度和选项上,有很多呈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其中,在参与课改的意愿上,愈是城市的,愈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愈是高学历和稳定职业者,其意愿性愈强,公务员和教师群体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参与,而其他群体则愿意接受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来进行参与;而在参与课改的能力上,差异最为显著的是城乡之间和学校层级之间,城市家长要高于农村家长,而小学家长则要高于初高中家长,同时在能力表现上,高学历和高稳定性背景的公众表现出的参与能力也较强。在参与途径上,与一般结论不同的是,农村家长在对学校的建设上,参与途径还要多些,而城市家长、女性家长和高学历家长对于参与学校家长委员会、课改委员会的热情要高于农村,农村家长更倾向于参与家长会和愿意接受相关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培训。在对孩子的补习上,城市家长中的低学历者、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家长要高于城市高学历家长群体,这说明这些家长对孩子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期望还是很高的。调查样本上唯一不存在显性差异的就是参与时间上。

三、公众参与课程改革的技术引领

近年来,公众参与已经成为中国公共生活领域里的一个关键词,而作为五大民生之首的教育,其宗旨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人民满意需要的是政府、公民社会与学校相互努力,而不是相互指责、相互猜疑和相互掣肘。要想使课改向着目标矢量前行,就要加强课改的政策宣传、知识普及,保护公民的参与热情,提升公众的参与能力,配给公众,特别是学生家长参与教育改革的时间与资源,搭建公众参与包括课程改革在内的各项教育改革的公共平台[3]。

(一)加强课程改革的政策宣传,保护公众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

新课程改革已然实施十多年,但本次调查,仍然有很多家长对“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减负、课外补习”等名词比较陌生,甚至有个别受调者闻所未闻,这主要存在于进城务工人员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公众之中,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政策宣传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吸引人的。我们知道,域外很多地区和国家,在课程改革之前,甚至是教科书内容的增删,都要取得公众的认可。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日渐成熟,公众参与教育政策制定、参与教育立法、参与教育具体的改革的广度、强度和频率都将增加,其热情也将被逐步唤醒,所以保护这种热情,将其视为教育民主的眼睛,将会为课改营造起良好的社会组织气候,使公众知道政府、学校在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需要什么样的理解和配合。

(二)普及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提供公众参与课程改革的平台

与对课改政策茫然一样,相当多的公众对于参与中小学课程改革是有心无力,而这种能力是需要引领和培养的。因此,学校不但要建立儿童成长档案,还要建立家庭教育档案,指导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多元沟通渠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离不开公众的支持与理解,仅仅闭门造车是徒劳的,也是危险的。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主动出击,寻找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那么被屏蔽的课程改革就会在大地上成长,而不是在温室里培育。在教育、学校和公众之间总是有面玻璃墙,我们的建议是:建立家校课改协作共同体,共同体包括学校专职课改的负责人、多数教师、有意向的家长志愿者、课改专家和社区人士等。

(三)配给公众包括时间在内的各种参与教育改革的资源

在国外,对于婴幼儿有专门的护理假期,对于中小学生也有专门的亲子时间配给。在我国公众闲暇时间进入增量发展的时期,如何让更多的家长能有与自己孩子近距离的接触,对于解决我国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个出路。当下的家长能真正了解孩子需求并从儿童视角来看待儿童活动的并不多,长期以来的家长意志和传统教育理念已经深入骨髓。所以,如能以课程改革为支点,带动起家长、儿童选择课程的权利,理解孩子的需要和内心对未来人生的期许,同时还可以知道学校是在用心做教育,建立起双方理解的桥梁和机制。为此,在未来的《终身教育法》、《学校法》和更高层次的宪法中要规定包括家长在内参与公共教育的权利,要配给其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资源性支持。

(四)建立多样化的非赢利性的课外教育体系,弱化补习的升学导向

由于教辅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利润,因此仅靠教育行政的“禁、堵”是远远不够的,这与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不健全是分不开的,当下的民办教育要对赢利和非赢利两类进行不同的管理。对赢利性的教辅机构和教辅资料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开展教辅机构信息公开,其师资配给、资金运用、税收征管等不但要公开,而且要服务于其教育宗旨,这类机构宜实行企业化管理,对于粗制滥造的教辅资料,要配合出版、工商部门坚决取缔并打击,实行教辅市场“黑名单”制度,建立教辅市场盗版法律追究机制,完善教辅市场和培训机构的奖励措施和利益引导机制,这类机构主要以特色化高端教育为主,是为那些有高端教育需求的家长和学生而准备的,这类机构绝不可有颁发证书的资质,不可与公办学校进行联姻。但在更多情境下,政府要扶持一些非赢利性的培训机构,为广大农民工子女、学业困难学生提供辅助性支持,对于一些有特长需求的群体,同样要增设非赢利性的辅导机构,发展儿童的才艺,但这种才艺是否与升学挂钩,要由高校自主招生决定,而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依靠加分实现,所有才艺不得成为进入上一级示范性学校的前提,所有公办中小学只能以课程特色来吸引学生,不能以师资、设施等资源性的优势来形成“重点垄断”。在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的前提下(2020年前后),可以让更多的家长有选择学校和选择课程的权利,就是“公办学校以公平加特色为主,民办学校(机构)以特色加优质见长”,形成教育的公共选择模式。对于学校自身和教育行政自身,严禁有偿补课和以行政名义有偿下发教辅资料,如是必需的教辅用书,要在行政许可范畴内进行免费发放。鼓励学校教师编写拓展性学习资料,鼓励学校教师对薄弱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将此作为评优晋职的充分条件考虑。鼓励学校以特色化办学为出发点,办好各自的兴趣班,条件成熟的,可以将这些兴趣班常态化、课程化,使其成为校本课程的有机构成。总之,教育是项民生工程,也是项民心工程,更是民意的晴雨表,最新教育方针最大的亮点就是增加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观点,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应意识到,教育的范围不仅仅是在校内,校外的教育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良好社会基础的课程改革,才能推动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作者:张天雪 祁营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衢州学院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公众参与课程创新的实证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20226.html

    相关专题:电商对实体店的影响 支付宝合作的银行


    上一篇:构建企业管理中的人际关系
    下一篇:历史影视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