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便捷。加强和改进互联网治理,提高网络治理能力,是新时期党委政府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结合丰县网络舆情治理现状,对地方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构建多方位网络舆情引导体系,提高党员网络素养,把握舆论导向主动权,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出建议。
关键字:网络舆情;治理能力
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达6.68亿,我国手机网民达5.94亿。到2014年底,江苏网民达4274万,手机网民达3740万。丰县的网络发展也极为迅速,随着职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众涉足网络。近年来,丰县处理了几起有影响的公共危机事件,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舆情应对处置能力,有效维护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营造了和谐网络环境。
1丰县网络舆情治理现状
近年来,尤其是“丰县校车侧翻事故”以来,丰县对公共危机舆情处置高度重视,建立了公共危机舆情处置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危机事件舆情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1.1建体系,搭平台
一是建立和完善互联网治理的制度体系。近几年,丰县结合实际,按照指导性、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针对互联网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制度性文件。同时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组建互联网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县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舆情信息跟踪制度、网络舆情危机应急预案。二是加强中国丰县网内容建设、栏目建设,开通政风行风热线、县委书记信箱、县长信箱、部门信箱等栏目与公众互动。建成丰县视窗网、丰县党建网、丰县信息港、丰县论坛等一批网站,开设情义丰县、平安丰县、丰县论坛、汉源清风、丰县人等一批公众号,加强公众与政府的互动,倾力打造宣传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新阵地,积极推动丰县新闻、政务微博群的建立,组织全县各重点单位开通政务微博,进行政务信息微博发布和网络舆情引导。
1.2建机制,重引导
网络上人人既是读者,又是作者,没有人能够垄断话语权;一些偏激和非理性行为也加大了网络舆情事件处置难度;如果不能及时得当地引导与处理,人们可能会从虚拟网络走到现实社会,酿成真正的“群体性事件”;政府公信力下降使得人们更倾向于相信网络舆论中的负面信息。一是建立预警研判与快速反应机制。在全县各系统、部门建立互联网首席信息管理员、网络评论员队伍,对苗头性、倾向性的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疏导、早控制、早解决。丰县发生的2012年“小三被打”事件,2013年县工商局“证难办脸难看”事件,2014年患者捅死医生事件,2015年孙楼镇因彩礼重杀人事件等轰动性网络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在第一时间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未采用简单粗暴的删帖、否认、辟谣,而是派出专人实地了解情况并通过“情义丰县”、“平安丰县”等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对快速平息事态起了关键作用。二是建立全程在线与督查督办机制。要求各单位信息管理员,第一时间调查核实,第一时间正面回复。县委宣传部成立网上舆情研判小组,每周召开网上舆情研判例会,定期编发《网络舆情快报》向县领导报送,强化网上热点问题和重大舆情预警,提前作好应对准备。2011年丰县校车事故发生后,舆情监管人员迅速到位。当晚22:30、次日凌晨2:00,两次向媒体发布通稿,公布伤亡人数和事故处理情况。随后三天先后四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事故发生经过、伤者救治及善后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第四天,在网上公布问责结果。三是做好网络舆情引导。针对网络舆情传播快捷、开放、受众面广的特点,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后续跟踪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如2013年央视《焦点访谈》以《证难办脸难看》为题,报道小狄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和县工商局大沙河分局往返11次办理营业执照和法人执照一事。节目播出后,我县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工作人员21:00前全部到岗到位,竭力化解负面影响、做好网上发布等工作。次日凌晨在县官方微博“情义丰县”发布初步处理结果,上午又通过新华网、中新网等官方网站发布处理结果和整改措施,200余家新闻网站相继转发。
1.3抓管理,树格局
县委、县政府将干部网络素养列入到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校主体班培训和周末课堂的重要内容。每年定期举办网络发言人培训班,全面提高党政干部和专职网络管理人员的媒介素养和网络管理水平,尤其对网络舆情的互动与处置,在舆情初发时能及时报告、积极引导网络舆论。树立综合协调、立体处置的大格局。以宣传部门为主体,吸纳县委、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电信、移动等单位参加舆情处置,确保公共危机事件处置的准确、及时、权威、有效;选聘一些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较强,法律水平较高的网友担任栏目版主。
2丰县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力度不断加大,应对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但应看到,在突发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体越来越深度介入的现阶段,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管理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足。
2.1预警联动机制效率不高
虽然丰县先后出台了不少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但是制度落实不够扎实,在把握基层舆情,捕捉苗头性、倾向性的舆情方面没有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例如央视《焦点访谈》曝光“证难办脸难看”事件,丰县快速反应,10余名责任人被处分,缓解了舆情的继续发酵。但反思整个事件的经过,此事充分暴露了一些政府部门在作风建设和服务管理方面的缺失,对此事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所引发的民怨早已在网络上传播。然而存在的矛盾并未引发足够警觉,缺乏舆情预判机制,对可能存在的危机没有充分预见,最终酿成重大危机事件。在舆情处置方面依然习惯于找上级、找领导、打电话,习惯于依赖系统内的行政管控来化解。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从潜伏期到爆发期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明显的特征,网络舆情事件在不断升级和变化的过程中,能否及早发现苗头、及时捕捉其走向、科学研判其规模和破坏力,是遏制事件进一步恶化的重要环节。
2.2手段原始处理失当
一些部门和领导面对负面舆情时,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错误认识,一味删帖封堵,一概不允许公开,一律不接受采访,得不到上级领导表态不敢讲,往往造成网上舆论应对的时效性削弱,非常被动,应对效果大打折扣。2011年的丰县校车侧翻事故,尽管县政府通过官方渠道及时披露相关事件信息,通报处理过程,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谣言可能带来的负面情绪,在事后3天连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虽然保持了较高的频度,但是在信息透明方面依旧不够开放,导致在互动媒介中出现了种种的质疑声音。同时,针对伤亡人数、实载人数的统计方面的多次更改,也使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受到网民质疑。这也说明了此次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中,丰县政府部门虽然能够把握真诚处理的态度,但是在危机管理应对的手法、舆情处理的手段上观念依旧落后,不善于网络舆论的引导。
2.3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通过走访发现,从事网络舆情治理的人员少,存在无正式相关编制、借调外单位人员的现象,大部分是兼职,往往是办公室、党务、文秘等工作人员兼任。而网络舆情队伍中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更少,情报分析人员几乎没有。再好的制度也要人去执行,再好的装备也要人来使用,专业人员力量的匮乏也直接影响着突发舆情的处理。
3加强网络舆情治理的建议
3.1明确责任、端正态度
一是敢于担当,实事求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民生类网络舆情仍将处于高发态势,舆情一出,谣言满天的情况仍会发生,在处理过程中,政府应当树立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公开报道的态度,不推诿、不掩盖、不拖延,不怕网民揪错,把危机事件处置变成改正缺点错误,改进政府工作的契机。处置公共危机事件,对待批评意见,要本着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根本出发点,既要虚心接受网民合理化建议诉求,也要站稳立场,坚持依法依规处置事件。端正态度切实解决问题,举一反三,正本清源,求得群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变坏事为好事,从源头上减少引发社会矛盾的因素,提高政府公信力,争取更大范围的理解和支持。二是管惩并举,依法治理。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管理机制,规范和优化信息传播秩序。公安司法机关要建立完善的查实、惩治网络造谣传谣者工作机制,加紧完善互联网管理相关法规,加强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对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或发表诽谤、传播其他有害信息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者,要依法惩处,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在多场合开展网上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
3.2提升治理能力,打造权威平台
一是要形成高效的舆情预警研判和引导机制。移动终端的普及带来网络的飞速发展,将重塑舆论新格局。建立舆情分析研判制度,完善舆情研判例会制度、重大舆情应急分析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主动发声、掌握话语权,才能够最大程度控制事态影响范围,维护本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实施立体式全方位治理,组织好辖区内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有序采访与报道,及时、准确、客观的报道事实真相与进程动态,尽量避免二次炒作。对现有的应急预案要定期组织评估和演练,做到有备无患,不断不乱,从容应对。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案例库、数据库.总结经验教训,掌握客观规律。二是要有迅速高效的联动处置。网络舆情应对不能靠人海战术,应在地方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辅助管理软件,加大技术控制的力度,把不健康内容第一时间清除出网,从根本上杜绝有害信息的泛滥。做好网络舆情处置,必须把握好事件本身的处理与舆论引导之间的关系。在有重大影响的舆情事件中做好上下联动,分工协调,做到“发现早、响应快、处置当、影响小”。要探索建立一个从中央、省到地方,上下一体、联动贯通的危机事件舆情处置支撑平台,保持与非政府组织和各类媒体的互动交流,建立多层次的协作交流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涉情谁负责”的要求,进行属地网格化管理,实行舆情应对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组织协调。三是要着重培塑可信度高的网络发声平台。打造本地最具权威的网站和新媒体发布平台,吸引百姓的关注,重塑政府公信力和影响力。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讲真话、办实事,并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百姓身边事、身边人,跟踪网络热点、社会事件,及时准确发出党和政府的意见和观点,才能将主流的声音有机地融入网络舆情中。努力把主流网站打造成能迅速反应民情、汇聚民意的积极场所,为民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发表意见、沟通问题的平台。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关键在人才队伍的培养。应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网络专业编辑、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网络评论员、一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制订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方案,充实力量;制定培训计划,提高技术水平、壮大人才队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网络人才,最大限度地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网络舆论引导的竞争优势。同时,强化对互联网首席信息管理员工作的管理,激发工作动力,制定考核细则。二是切实提高党政干部网络素养。提高干部队伍网络素养,可以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辩证客观的认识网络,了解和接受新事物,掌握民众诉求。掌握网络、职能终端等工具有利于使网络舆论力量更加主流、正面,充实引导力量。建议将网络舆情治理能力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网络舆情工作不重视或者处置不当的,要按照相关制度严肃追究。对迟报、漏报、瞒报有关重大信息,严重影响事件处置,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后果的,给予相应处罚。
参考文献
[1]郭蓓.江苏互联网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中国江苏网,2015.
[2]高亢.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68亿人.新华网,2015.
[3]张文捷.自媒体时代泰州网络舆情管理对策研究.泰州市委党校,2015.
[4]彭劭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失当及应对策略研究.湘潭大学,2013.
作者:张欣 单位:中共丰县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