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管理观:“真•美”
“真•美”是我校教学管理文化的核心,也是我校教学管理观最为简洁、质朴的表述。追求“真•美”的教学管理观是基于学校童心教育所倡导的“率真、关爱、求索”共同价值观以及人性化行政管理理念提出来的,是一种旨在追求科学化、生活化、人本化教学管理的教学管理观。“真”主要涵盖“真教、真学、真会”三个方面;“美”主要涵盖“知美”(指探求学科知识的奥妙)、“行美”(指教师管理有序、学生训练有素)、“人美”(包括教师的教学风格、人格魅力以及师生的着装得体等内容)三个方面。
(一)“真•美”教学管理观的宗旨
1.实现对学校师生教学生活的管理教学生活管理是相对于教学行为管理而提出的。对于不懈追求文化创新的首师大附小来说,在童心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希望在传统的教学行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和超越,实现对教学生活的系统管理。这种发展是以对传统的选择性扬弃为基础的,即教学生活管理包含了教学行为管理中的优秀特质,而不是对教学行为管理的彻底的摒弃。对教学生活的管理是把教学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而不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我们关注的不是抽象化的、典型的教学,不是超越具体环境和时空的教学,不是早已经存在于我们脑中的概念化的教学,而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教学与管理。2.以“尊重生命”为本的教学管理在教学生活管理模式中,我们重视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发展,强调的是一种人本化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活动是认识生命、点燃生命、激扬生命的生命化育过程。教师之所以选择教学工作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很少纯粹是出于生存需要,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教学活动在一定层面上是满足教师精神生活的需要。教师正是在“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实现着生命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并且在教学活动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着教学活动的快乐和幸福。其实,不管是我们的教师还是我们的学生,最终都要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学校通过“尊重生命”的教学生活管理对教师和学生的天赋、能力、潜力进行充分的开拓和利用,进而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自己的愿望,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即实现对生命的管理。
(二)“真•美”的教学管理观在教学管理实践中的落实
1.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实现“真”的教学教学管理观中“真”的提出就是要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是为教学而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师主角,好学生配角,大多数学生是群众演员、更多时候是观众的教学状况。这种教学不仅使学生被边缘化,同时也不是教师人性的表达,而是教学技术的表达,是虚假的,教师和学生双方均没有幸福感可言,只有将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才能实现“真”的教学。2.落实建设“教学生活世界”,才能打造“美”的教学教学生活的“美”不仅表现在生活主体———学生身上,还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不仅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表现在教学环境上。另外,教学生活的实质就是教师审美体验的过程。审美不仅体现在审美认知上,还体现在审美体验中。教学生活之美需要靠每一位教师在其教学生活中进行持续的精雕细刻、发现和创造,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通过教学目的的美、教学主体的美、教学内容的美、教学手段的美、教学环境的美等激发学生形成审美的意识,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教学生活中,学生通过和教师相互作用,表现和升华感情、激发生命活力、发展创造性、开启心智,养育性情,使师生双方都获得一种愉悦。3.落实“为学生建构全人的学习空间”,才能达成“真•美”的教学培养一个全面的人需要使其在认知、道德和审美空间有健康的成长。没有“真”,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认识与应用;没有“美”,一切知识都会变得更具功利性和工具性。认知、道德和审美三维空间的有机融合才会让学生获得精神、知识、情感上的收获。认知的真、情感的美、意志的坚定,是全人思维的基础。“真•美”教学管理观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对于教育的理解和对师生的真挚关怀,体现着管理者对高品质教育的探索与追求的热情,打破了唯分数独尊的绩效考核标准,为学生的全人发展建构更加丰富、开放的发展空间,引导学校在教学管理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方面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二、教学管理制度
尊重生命节律,关注协同服务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学校教学管理文化的母体,是整个学校教学规范运作的基础框架,它联系着学校教学管理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2]反映了一个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方面特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我们在建设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时,既强调要达成科学管理,更强调要尊重师生生命、重塑教育尊严。
(一)以研究学生为起点的教学管理流程
顺畅、清晰的教学管理流程对于教学管理的顺利实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需要通过教学管理流程来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并通过教学管理流程来有效执行教学计划方案。童心教育突出强调学校的教育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对学生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不可能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没有适合学生的优质教育也就没有学校的长远发展,没有学校的发展规划也就意味着无法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无法实施好的教学。我校应该以研究学生作为建设教学管理流程的起点。为了达到目标必须要建设一个有效运行的、以服务为宗旨的管理体系,在具体指导的情境中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工作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但首先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增强竞争力。我校通过流程建设实现对各个岗位职责的明确分配,规范学校教学的内部管理,以此来增强教学的核心竞争力。
(二)打造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扁平式教学管理组织
在我校日新月异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10年以前,我们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直线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强调的是校长和领导层对教师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组织的活力,一些教师被边缘化了,不能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2010年,基于学校规模的发展壮大,随着学校童心教育的提出,学校的组织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在教学管理上实施矩阵式分权管理,即把权力下放给低、中、高各个年段,以此建立快速灵活的组织力。2011年,我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以满足教师的自主发展需求为前提,实施扁平式智能管理,即以13个工作室的组织形式进行学校管理。将教研、科研融为一体,以研究指导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教学组织当中,突出教师的自主管理,以实现童心教育的率真、关爱、求索的人性化管理。这一组织结构的发展加强了组织间的横向联系,使教师由以往对上级行政命令的关注转变到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很好地促进了教师个体和新建团队的成长。教师的自主管理加强了,由过去因客观任务需要做事变成为自主发展的需要做事。那些已经边缘化的教师重新回到主体位置上来,每一位教师都有了发展的机会。在实践扁平式管理组织形式的同时,学校还重视共同体文化的构建,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学校共同体文化的塑造,以优质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为依托,通过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共同愿景的创设,来增加学校成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从而打造具有共同价值意识、职业理想、组织归属感的学校共同体文化。[3]共同体文化的建设弥补了制度管理的刚性结构,以一种心理契约的方式增强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共同体文化的建设将使学校的管理不再是以制度束人、以利益管人,而是以责任、以情感留人。共同体文化的建设可以使学校在管理风格和管理文化之间达到一种均衡状态。虽然目前我校开展的13个工作室的组织形式的尝试打破了传统的按照职能和权力划分的职能型结构和分布型组织结构,但工作室式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在人员的拆分组合以及教师角色转换的灵活性上还存在一定限制,因此,我们需要继续积极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组织机构建设模式,逐步发展“维可牢”组织结构在学校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实现把人的发展和学校战略发展紧密联结起来,明确将学校组织结构从做事指向发展人。我们希望能够根据学校的任务和项目的调整,实现人员组织结构上的灵活调整。其目的在于实现以任务为中心的人员最优组合的同时,促进教师的充分发展,而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建设服务型教学管理规章
实现高质量的服务型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在以服务为导向的管理规章的要求下,我校组织管理力求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特征:第一,提升组织成员———教师间的信任度,使成员达成一致目标,并形成参与、支持目标完成的强烈责任意识;第二,教师对学校组织目标有明确、合作的态度和正确的动机;第三,校领导作为组织的核心调控者,应鼓励教师积极有效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第四,管理层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评价和总结是为了引导教师未来更好地发展,而不是单纯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干预和控制,也就是说,在服务导向型组织团队中,领导者应该为教师提供一种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使教师能够在信任与挑战并存的氛围中表现得更具独立性和创造力。[4]另一方面,强调高质量的服务实际上也极大地挑战着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的舒适地带。高质量的教学意味着高质量的准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教学的投入、对教学的理解、对教学的创新;同样也要求我们的管理者要对教育提前思考、深入思考、反复思考。
三、教学管理行为:打造“真心守护童心”的专业化管理团队
建设专业化学校管理团队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管理中管理者所实施的有效措施,为了保障管理的效力,我们通过四个环节的工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通过计划管理设置共同的愿景;通过沟通管理使教师形成做好工作的意愿;通过方案管理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支持,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通过绩效管理实现对教师的跟踪考核,准确把握教师的工作方向、进程、效果、问题和业绩。1.通过计划管理设置共同的愿景。学校计划包括教学计划、教科研计划、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学科工作室活动计划、备课组计划、教师个人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所涉及的执行人虽不同,但是学校必须要对计划进行统一管理。对于计划的管理就是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是对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的控制。2.通过沟通管理使教师形成做好工作的意愿。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没有沟通,管理只是一种设想,是缺乏活力的机械行为。沟通是学校组织管理中的生命线。[5]首先,学校的日常管理离不开沟通。传达学校的管理规定需要与师生沟通,了解师生对学校管理的反馈意见亦需要沟通,在深入了解师生对学校管理服务要求的基础之上,向师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发展需求的管理体系,进而与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更离不开沟通。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沟通管理是创造和提升学校组织文化,实现组织目标的主要方式。共同的文化可以将学校管理层面的需求转化为师生内在的观念和自觉的行为模式,使师生自觉认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目标及使命。3.通过方案管理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支持,创造更好的工作发展条件。方案管理主要是针对各个研究项目进行的管理,对各个工作室的计划和实施过程的管理。对各个工作室的工作,学校没有行政指令的驱使,在和学校目标达成一致的前提下,教师团队自行设置行动方案,主动承担任务,自我设定行为准则,自己为自己订立章程。4.通过绩效管理实现对教师的跟踪考核,准确地把握教师的工作方向、进程、效果、问题和业绩。学校进行绩效管理的主要方法是成果管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开过程管理,事实上,过程管理也是不能完全抛开的,要将过程管理与成果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四、教学设施和物理环境:创设“凝聚合作力量”与“绽放童年炫彩”的环境
教学设施和物理环境是保障我校“童心教育”理念得以实现,“真•美”课堂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我校积极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教师备课和教学科研中分别投入使用数字化教学软件,对教师的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教案检查系统中安排了教学内容、教案数量、备课状态和操作情况的检查,大大提高了学校领导对教师常态教学的检查效率;听评课软件是在以往教研活动的头脑风暴环节中增加了现代研究手段,以视频阶段呈现的方式,通过画面和文字表述的对接对课堂教学进行细致的评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目前,这两款软件还在试用阶段,软件的全部开发项目结合学校教学的管理进行设计,符合学校的管理理念,同时还具有发展性。此外,我们还将“真•美”课堂的理念渗透到普通教室、专业教室以及网络资源平台建设方面,以充足的物理条件来保障学校精神文化的实现。目前,学校普通教室中均配有多媒体设备、各科教学用具以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用具;专业教室包括科学教室、音乐教室、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以及体育场和篮球场等,以满足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管理既保障教学实施,又创生教学的生成价值,还承载着文化的属性和功能。教学管理更需要“制度”与“人”的和谐相处,积极营造、建设和升华教学管理文化将是现代教学管理的应然取向和实践路径。[6]首师大附小“真•美”课堂教学管理文化的构建一方面是基于学校一直以来秉承的童心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在原有理念的基础之上有所突破,将现代教育管理中的共同体文化、协同服务理念以及“维可牢”组织结构引入学校的管理体系中,促进传统理念与现代思想的对接与共享,形成学校教学管理文化特色,加强教学管理的专业化建设,提升学校教学领导力,实现以文化管理立校。
作者:宋继东 宋薇薇
相关专题: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