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减去成本的结果就是初高中生决定是否要接受大学教育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不管是成本还是收益都要以一定的折现率贴现到同一时间点,比如以上大学第一年的时间为基点贴现。根据相关资料,2008年的个人教育投资收益出现负增长现象,不得不对我国的教育进行思考。近年来,高考人数一再下降,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高中生认为现在的就业机会难,出现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之间互抢饭碗。他们认为上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与其这样还不如早点进入社会积累经验,能省下大笔费用。
随着90年代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很多初高中生认为上大学不仅找不到工作,就算找到工作也是工资也不高,所以用上大学的时间就业,不仅可以积累社会经验,还能能获得工资收入,是值得且明智的。但是2009年的本科生个人投资收益率为5.35%,说明对教育进行投资是肯定的。但是这个投资收益率偏低,这也是导致初高中生大面积弃考的重要原因。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未能达到投资主体——学生个人的心理期望,高考是一个跳板,学生希望通过提高教育学历在未来能拥有良好的就业环境、社会地位、薪酬待遇,但是现实中却是教育投资收益率低下,就业难、物价水平高涨等等,教育没能体现其价值优势,在花费时间成本、心理成本、直接成本的基础上,更多的初高中生不愿意继续接受教育。导致我们国家投资收益率低下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物价上涨以及不上大学的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提高等原因,初高中生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费用和机会成本都呈上扬趋势,可是大学生的收入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导致接受大学教育的成本收益不对称,即教育投资收益率低。第二,大学生扩招,劳动力市场上的大学生供给大于需求,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造成人才闲置、人才贬值,失业情况严重。第三,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高校注重理论而企业注重实践,一个空有学术能力却没有实践能力的大学生竞争优势是不明显的,甚至有些不如那些实践经历丰富的高中生。
初高中生大面积弃考其实是目光短浅,以短期利益为立足点的做法,接受大学教育获得的收益不仅仅是增加的收入,还表现在非经济性收入上,比如视野范围的扩大、就业机会的增加、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等等。接受大学教育可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特别是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工作创造价值,增加就业机会,还能为自己的人生添上多彩的一笔。接受大学教育投资的劳动者一开始由于工作经验等原因工资收入比非接受大学教育投资的劳动者低,但是其增长速度快,增长空间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工资收入呈正相关上升,并且工作环境好,工作晋升空间大。而初高中生弃考直接工作,其收入-年龄曲线呈倒U形状,随着年龄的上升工资收入缓慢增长,然后下降,所以从长远角度以及收益分析来看,一般情况下初高中生弃考是不明智的选择。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作用,正规大学教育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手段,是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必须要考虑其成本收益,并且这里的成本收益不是仅仅指货币性成本收益,还应包括其他的非经济性因素,近年来选择弃考的初高中生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本的价值以及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而忽视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重要作用。
作者:许卫青 单位:江苏省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