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释学作为一种与人文学科密切相关的理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论述以解释学为基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提出了基于解释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解释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
作为一种理解活动,阅读对一个人认知事物、审美体验以及情感陶冶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而本课题主要在解释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以此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语文教师设计的问题较难,缺乏联系性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在对学生提问问题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尽管老师能够对设计问题的目的有一定的明确性,而且教学内容也没有偏差,但是有些老师对不能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另外,老师所设计的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合理的联系,与教学核心内容相脱离。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内涵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因此老师应该注重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另外,部分老师设计的辅助问题比较缺乏,或者多余,不能对教学的核心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等[1]。
2)问题的设计缺乏依据,误用依据
根据调查研究,从目前的一些小学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时仅仅依靠教科书、课程标准等,缺乏对网络资料、教参等的参照,这使得一些问题的设计缺乏科学的依据,会造成老师问题的设计不够科学,滥用依据的现象发生。因此,应该加强语文老师对课外资料的研究与学习,加强问题设计的科学性。3)老师的阅读与分析能力有待提升小学语文老师解读与分析文本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现在有一部分老师的解读分析水平较低,这也与老师对课标与教科书的参悟不够,其次老师对阅读材料的语感也影响着阅读教学,语感强的老师能从材料中挖掘出重要知识点、矛盾点与空白点等,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基于解释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解释学,又叫诠释学。广义上是指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与结束的理论或哲学。而狭义是指局部解释学、一般解释学以及哲学解释学等分支与学派等。它是关于与文本相关联的理解过程的理论,寻找对于一个给定的文本的有效解释回答何以可能的问题是解释学的核心内容。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解释学基础的引导下,就是要解读者应该对自身的“先见”抛开,对文本原始意义进行把握,对文本作者在文本中寄寓的意义进行追求,以此更好的进行文本欣赏,并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2]。另外,小学语文老师还应该积极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三个基本关系,由于学生个体不同,对文本具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应该积极处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关系,在尊重学生个性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式与技巧,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其次,还要把握好视野的有限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语文老师应该在了解小学生视野有限性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能力;最后,还要处理好文本创造性与规定性的关系。对于阅读教学来讲,不仅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引导学生按照合理、规范的阅读方式与技巧进行阅读。由于文本留有空白让读者进行想象,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来挖掘文本中隐含的深刻哲理,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3、基于解释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依托文本,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该明确阅读理解的实质意义。并使学生懂得理解一定不是仅仅对他人原始意义的重新领悟,也不是对他人原本观念的重构,理解是在某种事情上与他人取得相互一致的意见,是相互的过程。而学生要想积极对阅读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就应该与文本或作者在一件事情上具有一致的想法,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对于文本来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与凝练,因此要想理解文本内容,必须从文本或作者出发,创造性地阐释文本。所以,第一,从对文本的字、词、句、篇等出发,理解他们之间的关联性,还要引导学生不要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断章取义与凭空想象是不可取的;第二,对阅读文本的时代背景进行追溯[3]。因为作者创造的时代背景对作者的文本写作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作者展现作品的审美取向、价值取向都不尽相同;第三,对作者的生活经历与创作风格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能够使学生对文本通过真实的创作背景以及自身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文本,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想象更好的锻炼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2)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审美要求
对于小学生来说,尽管认知水平与能力有限,但是对于事物的理解有自身的审美标准。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欣赏要求与水平进行保护与尊重,对学生的视域结构进行充分考虑,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态度以及欣赏水平等进行充分了解,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文本解读的重难点加以明确。与此同时,老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进行尊重,还要对学生之间对文本理解的共识加以尊重,但是也要注意对学生独特体验尊重的适度性,不要盲目促进学生对文本解读的随心所欲。如果学生在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下,对文本产生自身的见解比较正确,应该予以正确的评价与表扬;反之,对于误读与曲解文本内涵的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另外,还要学生的解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就会产生学生之间对文本解读的共性认识,而老师应该积极地尊重,这是由学生同一年龄段,学识与经历基本相似所决定的。所以,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扩展自己的视域,锻炼自身的阅读水平与思维能力。
3)讲究口语艺术,提高表达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的实际效果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这一观念对于阅读教学同样有指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用鲜明、生动、准确、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讲授,是否能能够真正将文章严密的逻辑性和强烈的思想感情完整地解释、表达出来,必将影响教学的真实效果,良好的口语艺术及表达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同时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形象、生动。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描述或者复述的过程中,也应该将表达语言带上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是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地阐明事理;也可以是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可以是客观扼要、沉着冷静地叙述内容;也可以是富有情趣、风趣幽默地讲述情节……无论采用何种风格,但一定要带入独特的个人气质,其教学效果才更容易打入学生的内心,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才能更有效地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拓宽学生的视域,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视野范围是有限的,因此也就导致审美水平与能力具有一定的范围。而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注意难易程度,太难或太易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都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应该积极对学生的视域进行拓展,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与审美水平[4]。具体来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与习惯,单纯从教科书以及少量的阅读材料中获取阅读资源是不够的,应该进行广泛阅读,提升自身的阅读视野,对古今中外的作品、名著等进行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以开阔;再有,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学生等进行交流,从而从交流中不断地充实与丰富自己的学识,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与感悟,达到阅读与生活的相互结合,从而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结论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发挥好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一角色,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从文本中获得一定的哲理性知识。而在解释学的基础上,积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以学生本身的视域范围进行阅读教学,为防止学生陷入阅读误区,老师应该积极的提升自身的阅读教学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55-56.
[2]赵建鼎.蜕变•简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渴望“简装版”[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21-22.
[3]韦仲光.对藤县部分村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0,(03):36-37.
[4]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8):71-72.
作者:苏敏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