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情感日益丰富,他们的主观行动带有自觉性,但意志力不足
高中生的责任感、荣誉感都较为强烈,自尊心进一步加强,对友谊显得更为执着和珍惜,择友也更为慎重严肃,尤其对异性的关注和爱慕心理更加突出。这种心理一般具有外显性和内隐性。有的学生性格开朗大胆,容易把这种心理表达出来,并付诸与行动;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害羞,易出现暗地里的单相思,坠入情网。如果教育不及时或不当,易出现轻率的不计后果的行为,轻者伤害自己和他人,重者违规违法。
(二)自我意识强烈,渴望成熟,但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存在偏差
高中阶段的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认识自己,有自我进步与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同时对自己的错误过失也能从动机、思想、心理根源上寻找原因。他们对于偶尔一次的成败能持比较冷静的态度,情感波动较小。他们有被同伴、异性、教师、家长认可和尊重的强烈愿望,同时自己也能对他人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然而部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过高,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无论在言谈举止中还是学习生活中都是过分自信,容易自傲,目标常脱离现实,眼高手低、浅尝辄止较为常见。还有的学生对自身不足认识不够,刻意隐瞒,甚至与教师搞对立,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这种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就极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对周围的一切人事都充满敌视情绪,出现病态心理。
(三)认知能力增强,思维水平提高,但容易忽视细节
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对知识的认知接受能力还是分析记忆能力都有很大增强。他们想象力丰富,并且能围绕核心问题进行丰富而连贯的构想,逻辑思维变得严密,并在整个智力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他们在讨论问题时,不仅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希望对方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而且对自己的观点或意见不会轻易放弃或改变。他们对新事物极为敏感,接受快,少保守,思想活跃,爱赶时髦,追潮流,想象力丰富。但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仍奉行机会主义,漠视经验主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耐力,对传统经验不屑一顾,也不注重积累,尤其对细枝末节比较忽略,有时往往导致严重失误。
二、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手段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知识层次、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兴趣爱好都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模范表率,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好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内在人格和心理,尽量减少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
(二)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
学校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广泛地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能锻炼学生,还能在活动中教育学生、陶冶学生。而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重负下,也渴盼有更多的机会松驰神经。我们就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兴趣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心理疏导之目的。
(三)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
我们在教育与疏导时要多从正面去鼓励学生,用激励、表扬、鞭策的方法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并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在教育与疏导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手段策略,以便教育与疏导获得最佳效果。
(四)关注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不可能脱离家庭和社会的,尤其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频繁且有效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和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尤其是对心理异常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应该站在一条线上,坦诚相待,互通有无,力求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统一,使心理疏导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
我们在教育与疏导工作中不能刻意地只是去教育,要营创一个氛围,这个氛围应该是团结、民主、友好、文明而且积极向上的,这样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与疏导。然而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不能刻意地只是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进行,而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根据个体差异,多方面进行协调配合,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环境,使我们学校能培养出更多的素质高,更重要是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为心理素质是各种素质充分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整体素质提升的内部依据。为了给每个学生一个健康的人生、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在注重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胡慧明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