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所在,新时期深入研究高校党建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探讨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出发,详细阐述了这项系统性研究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而后又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并就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要点做了系统的论述分析。最后,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研究经验,针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党建工作相关策略问题,笔者进一步做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现状;问题;核心策略;网络策略
一、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高校负责实施的战略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和教育,人才强国的战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结合高校党组织自身特点,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相信,为了取得突破的科学建设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模式创新的起点。
二、现阶段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问题所在
目前,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实效性存在一定欠缺。部分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兴趣,一些党组织忽视思想政治建设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的忽视,民主生活会被动,民主评议党员流于形式走过场,完全更改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未能很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内政治生活活力不足,党支部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按时交纳党费,对一些组织活动提不起兴趣,不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的党员形不成约束。党校建设的薄弱,办学条件和工作不到位,“三会一课”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时效性和针对性都不够,缺乏吸引力,很难扮演主要角色的党校的教育和培训,一些高校党务工作者和教职工认为高校是以传授知识为已任,对高校党建工作不重视、摆不正位置,只把精力放在了高校教学科研上,而把高校党建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三、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核心要点分析
(一)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要搞好高校党的建设的工作,第一个要求党员带头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在现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让党员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思想意识的提高,是党和国家的强劲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员,就不可能是先进的党组织,因此我们要在新时期下,重点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彰显其重要性,要将高等学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面向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习近平系列配备语音教师、工作人员和大多数的年轻学生。党员干部必须善于思考刻苦学习,在这项研究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二)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贯彻进高校党建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导向,认真贯彻执行,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是对党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增加了新的任务内容,完善党建工作建设,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是要构建和谐校园,协调党建工作机制。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最基本的是要注重教师的利益,工人,学生,妥善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各种团体不仅需要输入自己的义务,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的权利和利益人的和谐共处,以更好的发挥的作用党的建设工作,促进学院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高校党建工作要促进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确定的内容中,对高校院系领导体制运行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对加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了阐述和完善。在《高等教育法》中,规定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机制,集中体现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党和政府各自的职责和责任,决策的范围,程序,部门主管,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的发展。
四、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分析
(一)奠定网络环境下党建的思想基础,深化高校网络环境下的党建思想认识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党建工作者,从思想认识层面上解决认知问题,要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党建的重要性,要敢于打破传统思想,化被动局面为主动,深入学习网络知识。同时,集中力量解决网络党建实际困难,高校要加大党建在网络环境下的人力支持和经费的投入,从而全面推动高校网络环境下的党建工作。(二)保证网络环境下党建的正确方向,不断强化高校网络党建的领导和指导工作传播速度快、面积广、开放性大、互相性强等等这一系列都是互联网的特点,但是其真实性的问题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毕竟参与的方面太广太杂,这就难免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一个有机可乘的机会,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网络环境下党建的领导和指导,准确把握网络的特点和规律,成立高校网络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监管,明确网络党建的目的意义,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类网络事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党建工作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校园工作的基础所在,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网络和新兴媒体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发展过程当中,取得了无数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更多问题所在。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建设策略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作者:瞿惠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第二篇:高校基础党建与学生管理的新模式
摘要:高校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在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上相互贯通密不可分,能在实际工作中将高校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形成高校基层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新模式,将有助于此实现党的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的青年党员队伍做出应有的贡献,开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本文列出当前高校基层党建的现状和高校学生管理现状,指出高校基础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新模式研究的意义,列举就了高校基础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新模式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高校;基础党建;学生管理
高校基层党组织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而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学生党支部担任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广大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知识丰富的新一代的任务。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培养人才,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在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相互贯通密不可分,工作目标一致,能在实际工作中将高校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形成高校基层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新模式[1],将有助于此实现党的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的青年党员队伍做出应有的贡献,开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和党性修养。
一高校基层党建的现状
高校基层党组织成员存在师资缺乏,多数由兼职教师组成,以辅导员居多,这些老师专业多样化,党务知识、党建能力与素养不足,缺乏系统党建的理论修养[2]。而当前大学生生活在新媒体的生长环境中,受着多样化价值观的冲击,入党动机呈现实际化和功利化。高校教育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党员发展考察工作和再教育工作,容易出现重发展和轻教育的现象,造成大学生党员理论修养不够和党性修养不到位的现象。同时由于时间和人员限制,大学生入党后教育引导薄弱现象,实习后理论学习和考察不到位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另外党员的推荐和发展标准多样话也在高校普遍存在,党员管理教育和党建方式单一也是党建工作中的一大问题,为高校基础党建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高校学生管理队伍薄弱,学生管理队伍的核心是辅导员和学工部门行政人员,一线的辅导员一般兼职做团党工作,社团管理和招生就业工作。每年的扩招,使得当前学生管理条线生师比列过大,远远大于国家规定的上限。同时由于扩招和招生改革,近年来学生生源下降,学生来源多样,更加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对象复杂化。学生管理工作事多繁杂,涉及范围广,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宿舍管理、日常管理、学籍管理、心理教育、党团管理、社团文化、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评定发放及勤工助学、创业就业指导等,甚至还要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等。学生管理时空跨度大,从学生入学到实习到毕业期间,全天24小时只要学生有事,学生管理的老师必须到位。从教室到宿舍,校内到校外,学校到实习单位,只要学生有事就有学生管理老师的身影。可见,学生管理人少事多时长跨越空间大,使得学工队伍整体纠缠于各类事务性工作中,很难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系统的对学生中发生的重要问题做深入的调查研究,这种趋于表面化和事务化的管理,绝对违背当前的教育目标和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宗旨。
三高校基础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新模式研究的意义
(一)党建与学生管理的有机结合高校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以党建带动学生管理工作,深入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单位,切实的改变在新形势下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新问题,如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实际化,理论修养不够,推荐和发展标准多样,管理教育方式单一,入党后教育薄弱等问题。也切实的解决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如改变学生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对象复杂,管理理念落后,管理队伍薄弱,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渠道简单等问题。缓解学生管理工作压力,增加学生党员锻炼机会,整合高效管理资源[3],在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中开拓出一条有利于学生党员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高效全面的学生管理新模式。(二)学生管理工作为平台促进党建工作高校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让学生党建工作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管理细节和条线中去,严格按照学生管理工作的特色开展党建工作。以学生管理工作为平台和基础,开展党建工作,提高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思想素质和党性修养,活跃党员和积极分子教育方式,真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方位的考察和审核学生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加强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和党性修养的提升,规范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行为,真正做到由形式上入党转变为思想上入党,培养出一批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丰富党员教育形式,在教育内容和活跃形式上下功夫[4],把学生党员广泛关注的时事政策、就业创业、志愿服务、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政治素养,在实践中锻炼党性品格。(三)以党建工作带动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参与学生管理,来解决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新问题,充实学生管理队伍,深入到每个学生管理单位,全天候全方位的引导服务学生,用榜样效应感染学生,用朋辈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以学生管理工作不同年级特色开展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培养一支学生自我管理队伍,来应对新形势下学生管理新问题,做到党建和学生管理双赢的局面。
四高校基础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新模式
高校基础党建与学生工作管理的新模式,就是让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和考核工作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既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党性,提高服务意识,又亮出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新模式具体做法如下:(一)与宿舍管理相结合党建工作进宿舍,亮出党员身份,利用党员标兵宿舍、积极分子示范宿舍、担任党员楼长或宿舍协管员,在宿舍区内树立党员旗帜,展示党员风貌,将党建带进宿舍。同时通过党员参与宿舍管理,减缓宿舍管理压力,尽早发现宿舍各类隐患,为营造健康宿舍文化和维护校园安全出力。(二)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党员担任班干部、新生班级班主任助理和辅导员助理,参与班级管理,缓解学生管理人少工作多的压力,锻炼学生党员工作能力,树立党员形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党性觉悟,为建设良好班风学风做贡献。(三)与学生会和社团管理相结合党员担任社团或学生会干部职务,既锻炼了学生党员的能力,又可以利用这两个平台,开展积极健康校园文化活动,将党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6]。(四)与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组织贴近学生日常教学生活的学生支部党日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党员参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加各类校内校外志愿者服务,进行生动的形势教育和理论教育,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提高其认识社会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维观念,增强党员奉献精神,树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周围学生。(五)与树立典型榜样相结合每年在党员中挑选优秀的同学,做党员风采展示、先进事迹报告会和青年励志故事分享,增强党员责任感和使命感[7],同时在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辐射影响周围学生向先进学习和与先进比较找差距,增强普通学生学习动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学习竞争氛围。
作者:黄俏丽 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规模不断加大、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加快,公寓逐渐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与管理的基地。在现阶段,如何把握高校学生公寓的特点,进行党建工作的不断融入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在此,对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结合现阶段工作进行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工作原则、机制以及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策略的提出。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公寓;工作模式
在高校中,学生公寓不仅仅是学生进行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平台。学生除了平时上课的时候,其余的大学时光都是在公寓中度过。因此,公寓不仅仅是一个单纯进行休息的地方,也相同于一个小型的社会。他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育人功能逐渐显现。公寓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进行改革的成效。同时,对于校园的稳定、社会的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高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工作的进入对于高校的整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发挥党组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入党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信息的掌握。因此,要重视这一工作的开展。
一、重要意义
(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
学生公寓不仅仅是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基地。在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中,贺国强同时明确提出要积极重视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进行。现阶段,由于大部分高校开始逐渐实行学分制。这一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班集体的概念。因此,进行党建工作近学生公寓这一措施,是当前形势下的必要需求。通过这一措施,在加强党组织的先进性、长效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党员在校园生活中的影响力。例如,优秀的党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促进党员先进性的提高。除此之外,进行党建工作近学生公寓,还可以进一步促进高校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高校的稳定、和谐发展。
(二)是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随着教育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入、改革措施的推进,在未来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公寓必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其育人作用逐渐突出。因此,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势必会成为之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领域,这也为党建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首先,在高校中,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这导致在公寓建设方面开始多元化发展。利益格局直接产生变化,公寓的管理制度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完善,这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空白。只有不断加强党建工作进公寓这一重要性的认知,才能够维护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党支部可以在学生公寓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进行党的主张的宣传。其次,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三种群体不能够忽视:一是独生子女群体;二是特困生群体;三是心理障碍群体。由于这三种人群生活环境、成长环境的不同,往往会存在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例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认知能力差等。尤其是在人际关系问题方面。这几类学生并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其最终的目标是进行性格的塑造,进而能够铸造饱满的人格。首先,教育就是道德养成。其根本任务就是指导人们如何进行有意义的生活,怎样做人。在大学生活过程中,宿舍是一个违规、违纪的高发之地。因此,要重视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后,随着现阶段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全球化为学生的生活贷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形成。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通过党建工作进入学生公寓,不仅仅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互补作用,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周围学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工作模式新思路提出
针对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新思路的提出,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开创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在进行党建工作进入公寓过程中,要始终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娱乐方式等特点,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相应工作的进行,同时,还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职能分以及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组织覆盖原则。在进行工作中,相应组织人员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必须要覆盖到学生公寓区。换句话说,在公寓中,每一位学生都要有相应的党组织进行联系。合理定位原则。在进行党建过程中,要明确工作职能,进行合理分工。同时,避免职能之间的交叉,重复管理范围等现象的出现。自我服务原则。在进行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必要专职干部配备之外,同时,还可以积极号召大学生党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此基础上,给予制度上的保障。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有效运行机制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公寓历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工作重心、难点,这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得到明显的体现。党建工作进入学生公寓是在课外实践对学生进行政治熏陶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要求高校教师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出发,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教育意识,将学生公寓作为另外一个课堂来进行。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公寓教育、管理、文化、服务、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进行有效的组织体系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就要积极发挥学院党组织资源共享作用,与学生公寓进行资源共享。同时,还要加强学院与公寓之间的联系,正确把握这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结合点。应建立高校学生公寓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公寓楼党支部、楼层党小组的社区党组织构架。为了能够与现行的体制相适应,党委学生工作部还可以与学生公寓区的工作人员相联系,对公寓内优秀的学生党员进行有效的监督、推荐。在进行这一工作中,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3、完善选拔培养机制为了能够进一步稳固组织基础,要积极进行有球党支部成员的选拔,成员选拔的标准为:学生工作能力强、热心党建,在学生中威望较高等。这些被选拔出来的成员,要通过学校、党支部的学习培养,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党建工作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党支部作风建设。积极继续西宁良好形象的建设,使党支部逐渐成为受大学生欢迎、学生信赖、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队伍。
(三)建立公寓党建与院系党建联动的新模式
1、创建新型高校党组织关系现行党组织设置,主要是以班级为基础。由校党委-院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组成的一种纵向的组织架构。随着后勤管理社会化发展,大学生的时光主要花费在宿舍中,同时,由于高校管理体制的改变,学生整体发展需求,党建工作是必须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公寓楼中学生可能来自不同院系,各个院系的课程学业要求以及其他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公寓党建不能够按照常规组织的建立,因此,应该采用新型组织形式,例如,成立学生公寓党工作委员会。这一机构,隶属于学校党委。它的主要职能是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同时,进行各项党建活动的开展。2、扩展党建工作新途径在传统党建工作中,主要采用管理、服务相结合的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将优秀的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公寓党建过程中,要重视服务的理念,坚持以“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党员为学生服务”为宗旨开展各项工作。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为公寓的学生提供能够接受的服务方式、内容,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工作人员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不断创新服务领域。例如,在公寓内开展义务服务、家电维修等活动。3、保障公寓党建的经费公寓党建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在进行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专职人员,还需要经费与场所。工作的顺利开展,其重要前提就是经费的保障。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开始进行后勤管理社会化,这导致在进行公寓党建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无法满足,并不能够保障相应工作的顺利进行,无法进行党建作用的发挥。尤其是现阶段在进行公寓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忽视活动场所,场地也成为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公寓党建的过程中,要重视经费的保障。相应领导人员应该加大对这一反面的资金投入,扩大人员的招收与场地的利用,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进行公寓党建工作的进行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学校的高效管理以及党组织地位的维持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进行公寓党建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有效管理。在此,结合其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并不断完善有效运行机制、建立公寓党建与院系党建联动的新模式、保障公寓党建的经费等策略,保障其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惠群
第四篇:高校党建模式探讨
摘要:我国高校近年来党员数量逐步增长,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但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党建进公寓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开辟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增强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和凝聚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党建现状;党建进公寓;高校党员
大学生公寓被称为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娱乐、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碰撞思想的重要平台。学生公寓已经逐渐成为各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一新形势下,创新党建新模式,推进党建进公寓可以增强学生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和凝聚力,提高学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一、高校党员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进行优秀合格人才培养,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1]。一所学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完善与否,学生党员的培养措施是否过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成败与否[2]。2012年6月,在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蓄水池”,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做好高校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据相关统计报道,截至2012年底,我国高校学生党员已达290.5万名,学生党支部达86788个。近年来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学生入党意愿持续高涨,学生党员数量逐步增长,高校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推动实现本科生中“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目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思想政治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面前,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突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高校的扩张,高校党员人数迅速增长,规模不断增大,带来了高校党员管理和教育模式的滞后。在高校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有的高校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党建新模式,基层党组织活动呆板,“一支笔,一张嘴,一块板,一堆纸”的党组织生活感召力微弱,活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则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发展、轻教育、重使用、轻培养”的思想误区,认为只要提高党员数量就完成了党员发展任务,党员发展只是程序上的要求,组织考察流于字面形式,结果培养不够、考察不严,匆忙发展,给党员发展留下隐患。有的高校在发展党员上“只看学习成绩,不看民意、群众基础”,学生党员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秀才,组织活动不积极。还有的甚至出现“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怪象,党员干部在组织面前绝对服从,在普通学生面前高高在上,严重背离群众。这些情况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有损党员的形象。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总体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是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党员的发展和党组织建设必须改变过去看重数量,轻视质量的局面。高校优秀青年的培养,特别是党员的培养必须从严要求,全面考察。各高校通过对优秀党员的教育和培养,能够促进和带动广大青年大学生们健康成长、成才,高质量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任务和目标。
二、建立公寓党组织,开辟党建新阵地
1.党建进公寓的内涵和功能定位党组织建到学生公寓,不是要取消原来院系(专业)的党组织建制,而是以社区或公寓为单位成立党组织的基层单位。学生党员的隶属关系仍然在学院,二者之间是横向关联,互为补充的关系。党建进公寓就是要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学生教育管理的力度,帮助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品性。使公寓党组织和专业、院系党组织形成互动的局面,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党建进公寓可以成为学生党建工作延伸的一个重要阵地。众所周知,学生公寓是大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他们的态度、行为、习惯,喜怒哀乐等都在这里展现,真实地折射出他们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个人信仰和学风教风。在学生公寓,党组织更能全面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他们的真实经济状况和生活作风,也能了解学生的群众基础。党组织在学生公寓开展党员教育和考察工作,对党员在公寓私人生活领域提出了要求和规定,他们生活情趣的培养、个人责任的担当都纳入到考察之列,这对于保持学生党员党性的纯洁性,以及他们日后的个人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党建进公寓,可以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高校学生公寓大多委托给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诚然很多公司在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上能够让学生满意,但公司基于利益的驱逐,更多的是聚焦在学生宿舍“物”的管理上,弱化了公司服务与教育功能。公司员工较低层次的学历和水平也不能够承载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的学生工作人员来承担,而实际上院系学生工作人员被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所围绕,人力、精力有限,不能充分开展公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学生公寓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力量,增加了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力量,为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抓手。党建进公寓可以培养、教育学生干部。通过公寓党组织的活动和岗位的设置,让院系和班级学生干部、骨干都能汇聚到为公寓建设发展中来。一方面,学生开展活动、履行岗位职责能够锻炼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为同学、为公寓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公寓党组织就在他们身边,能够起到管理、监督的作用。学生干部在公寓管理服务中不仅增长了才干,也联系了群众,扩大了学生干部的影响力。党建进公寓有益于公寓文化建设。宿舍文化是个广泛的概念既有物质层面的,如物品、设施,公寓环境等。也有精神、风气层面,如积极进取的进头,勤俭节约的习惯等。公寓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可以起到党员带头示范作用。一个党员就是旗帜,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党建进公寓通过规范党员平常言行,能够起到抵制不良风气,培育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进取学风等正能量,对净化公寓环境、提高公寓文化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2.党建进公寓的途径第一,抓好党建进公寓需要具备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公寓党组织需要自己的活动或办公的场所,成立“党员之家”。在公寓内应当开辟独立的房间,塑造党组织文化氛围,悬挂党旗、国旗,配备党章等党的学习资料,张贴公寓党组织的工作条例,使学生党员们有一种“家”的氛围。门口树立“党员之家”或“有事找党员”等醒目的提示牌。将本组织的人员构成、职责、联系方式等在公寓广而告之。让广大同学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有困难可以找党组织,党组织值得他们信赖。公寓党组织的建设应当配备经验丰富的专职或兼职的党务工作者指导公寓党建活动,安排公寓党建各项事务和制定公寓党建的各项管理制度。兼职党务工作者必须保持足够的指导时间和精力,避免流于形式而放松公寓党组织的建设。公寓党建应当有一定的经费预算。尽管党员工作强调服务奉献与义务性,但公寓党组织活动的宣传、材料打印与购买、公寓之家的布置等等需要产生财务开支,每个公寓党组织应当做好自己活动经费预算,每年公寓党组织应当公布本组织的财务收支情况,做到公寓党组织财务公开透明。第二,抓好公寓进党建的制度建设。公寓党建应当明确规定“党员之家”机构设置、人员职责和考核办法。制定从量化考核与奖惩激励两个方面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学生党员在公寓区的管理考核工作。明确规定学生党员在公寓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签订学生党员公寓工作责任书,制定详细的党员联系宿舍的值班制度。在入党程序上增加积极分子公寓内量化考核结果并加以公示,党员发展和转正实行公寓党小组评议和表现鉴定等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党员行为,激励党员进步,达到公寓党组织活动的规范化、经常性地开展。第三,做好公寓党建的网络平台搭建。互联网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崭新的发展模式,中国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的经济生活时代。大学生们接受新理念、新事物的能力强,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对高校青年的思维、价值观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积极开发公寓党建网络资源是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3]。一方面,学生工作网站可以增加公寓党建内容,开辟党团建设、专题交流、学习论坛等。另一方面,条件允许的公寓可以制作自己公寓党建网络,开展党建论坛,举办网上党校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让公寓学生了解党的相关知识和历史。同时通过公寓党建网络平台也可以开展贴近高校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如职业心理测试、电脑小知识、生活小窍门等,并相应地形成技术党员组、生活服务党员组等等为学生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党建进公寓重要的是要调动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党员在自己的公寓或社区中有岗位,有职责,有担当。通过亮身份及与其他宿舍的联系,加强党员的群众基础,牢牢树起党员这面先进性的旗帜。通过一个个党员,以点儿带面,促进整体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最终提高整体学生的素质。
三、结语
实践证明,党建进公寓对于提高公寓教育育人功能,提高党员培养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优良学风和稳定和谐公寓文化氛围都有重要作用。随着高校工作的创新力度的加强,特别是一些高校进行学院制管理改革,打破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建制,学生按学分完成学业,班级被弱化,公寓进党建的优势将会更加凸显。公寓党组织对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和考察将会成为高校党建的重要举措。
作者:许海波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第五篇:高校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以及自身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近两年,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把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普遍规律和主要问题,提出以“选苗工程”、“培育工程”、“引领工程”为统领的三大工程,探索特色举措,拓展学生党建工作方法,积极构建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和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研究现状;三大工程;新模式
近两年,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立足美术、设计和动画三个学生党支部,以“选苗工程”、“培育工程”、“引领工程”三大工程为统领,以组织架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保障条件以及平台建设为支撑,进一步明确学院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骨干的培养、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确保基层学生党组织党内生活常态化,积极构建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和长效机制。
1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1.1党员人数及党支部设置情况
美术与设计学院设有美术、设计和动画三个学生党支部,截至2016年3月,学生党员人数共计68人。其中,美术学专业学生党支部19人,占全院学生党员人数比例27.9%,设计专业学生党支部36人,占全院学生党员人数比例52.9%,动画专业学生党支部13人,占全院学生党员人数比例19.2%。学生各支部党员人数分布情况如表1。表1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各支部党员人数统计表(截至2016年3月)
1.2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近两年,在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各支部能够按照学校学院要求,定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分批分级开展党员培训工作;二是各支部能够做到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保证党员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三是各支部能结合每次党建检查工作认真总结,梳理党员发展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等。但同时,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明确的积极分子选拔标准。学院过去以团支部推荐、辅导员把关的方式确定积极分子,缺乏一个明确、公平、可大范围使用的标准,对于如何选拔出真正优秀的积极分子的标准仍需进一步探索。第二,党员的教育培养不成体系、方式单一。党支部是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支部例会和主题活动是基层党组织成员强化党的理论思想学习,服务广大群众的重要途径。但部分党支部对党员的培养没有形成良好的体系,活动形式单一,常以阅读文件的形式开展,教育内容单薄、陈旧,不能够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无法调动广大党员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班级校园文化建设上都有所体现。而实际上,个别党员并未能很好地发挥这种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作为班级骨干,在班级凝聚力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应该起到攻坚克难的作用,而有的党员却未能很好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提出三大工程,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2.1选苗工程
选苗工程即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过程,其作为整个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入党积极分子选拔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明确的选拔标准,即理想信念坚定、科学文化素质过硬、工作能力与服务意识并重、群众基础良好四项标准。在选拔入党积极分子时,合理地划分这四项标准的权重比例,制定积极分子选拔评分表,由学生打分最终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名单。
2.2培育工程
培育工程作为中间环节,是选苗工程的持续发展,是引领工程得以实施的基础。培育工程是对全体党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对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现象进行总结与探讨,并参照国内各高校的党建创新发展模式,提出培育工程的建设应该从培育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引导开展党组织生活、完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激励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等方面展开。
2.3引领工程
引领工程是三大工程的深化与总结阶段,通过在全院范围内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进行系统性教育和针对性培养,使其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在多方面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以能力素质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架构引领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骨干选拔培养、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学生党建全覆盖工作体系”,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建设稳步发展,保持党建工作长久活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探索特色举措,拓展学生党建工作方法
3.1支部联建,优化工作方式
支部联建是对创新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是一种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提携方式,以师带生、以强带弱团结共进。学院党委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充分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创新性地开展了支部联建系列活动,在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三个学生党支部之间建立支部联建系列活动,通过一对一帮扶,答疑解惑,解决被帮扶学生的实际困难,促进被帮扶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3.2载体创新,搭建锻炼平台
学院通过微信公众号、易班、学院网站等积极搭建组织建设平台,围绕教育培训平台、党建创新平台、党日活动平台、成果展示平台等,力求通过载体创新,强化学生党性锻炼平台建设。具体而言:(1)教育培训平台。通过教育培训平台,利用校党课和院党课,定期开展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并通过支部联建活动,充分调动全院党员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此外,通过一系列教育培训加强对其他群众学生的教育,不断提高所有党员和群众的综合素质。(2)党建创新平台。围绕“支部立项”、“党建专项活动示范申报”开展学院特色活动,如支教活动、美化农村彩绘墙活动等,利用党建创新基地,充分展示学生党员的创新活力。同时,党建活动突出“创新”二字,学院围绕“三大工程”推出系列宣传教育内容,通过支部联建活动,真正把学生党建创新基地进行推广。(3)党日活动平台。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及工作重点,举办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并不断扩展其外延,适时适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如“学生党员进社区”、“学生党员走进美丽乡村”等,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党日活动的基地,真正落实党员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4)成果展示平台。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充分重视基层学生党建过程中的成果展示,努力搭建成果展示基地这个平台。主要借助学院活动室、微信公众号、易班、学院网站等平台,并力图通过党员风采专栏、党支部活动专栏、党务公开栏等展示党支部的风采,展示党员的风采。
3.3梯度培养,提高教育成效
学院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全体党员以及党员骨干进行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培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党员梯度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经过调研,学院启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选苗工程”。从“选苗、思想培养、实践锻炼、考察”四个环节入手,遵循“四项标准”选拔积极分子,把大批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到党内,以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学院重视对学生党员的长效培养。把好“选苗关”后,除了常规的学习培训外,还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党员继续教育通过党课开展活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诚然,美术与设计学院立足三个学生党支部,围绕“支部立项”、“党建专项活动示范申报”开展系列党建活动,是积极探索学院学生党建创新模式的具体实践。它在探索“选苗工程、培育工程、引领工程”三大工程,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骨干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基层党建工作全覆盖创新模式,以期规范化、科学化开展高校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也充分认识到高校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困难和新问题。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院特色,才能真正促使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踏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蕙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探析——以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4(1).
[2]刘敏.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及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3]王雁,李月颖.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探讨[J].前沿,2012(1).
[4]孙锦峰.高年级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途径探讨[J].社科纵横,2011(9).
[5]李玲,唐伟.新时期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探析[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2(9).
作者:吴蕙蕙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