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探微城市建筑中地域文化重构

对20世纪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没有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城市建筑在中心商务区的理念指引下日益趋同化。使得一个城市往往具有其它城市的影子,一座座城市都好像是似曾相识的面孔,具有千年文化的地域特色被高楼大厦刻制成一块模板,建筑的民族特色被建筑的趋同性所取代,缺失了中国城市建筑中文化各异的地方性和系统性,使人产生了严重的视觉审美疲劳。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中的日益消解使得“高楼大厦”似乎成为了众多城市的唯一精神。城市精神并非是仅仅四个字就能概括的抽象概念,相反它是融合着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等的文化统一体,在城市建筑中还必须反映在各自不同的规划、设计、管理、建设理念中。城市精神凝聚着城市的灵魂,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彰显着城市的特色,引领着城市的未来,如果千城一面,无个性可言,城市精神就会在日渐趋同化的高楼大厦里走失,那么这个城市就会成为死板的一座雕像,再无生命力可言。文化的多样性、环境的差异性造就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丰富多彩,因此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应有不同的建筑处理方式。中国文化底蕴丰厚,建筑形式多样,从北京的四合院到云南“一颗印”,再到福建“五凤楼”,以及客家土楼、窑洞、吊脚楼等都彰显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我们不能一味地聚焦于“高楼大厦”,要重构城市建筑中地域文化渗透交融的先进理念,使城市建筑同中有异,彰显地方特色。如何让城市建筑既拥有现代化的都市气息,又独具自己城市建筑的文化理念,找到一种可以同时表达自己城市文化传统和现代性的设计思路,重构城市建筑的地域文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给人展现出的浓郁的地域风情,苏州园林结合本土文化的独特设计带给城市的是不断的乡情和生命力,可谓是现代城市建筑中值得借鉴的思维模式,它提供了一整套包括田园、艺术、建筑,以及融合了当地文化传统特质的体系,让人不但看到了城市的特色,又领略到了城市建筑中传达出的地域文化和城市自身独具的精神品味。

一座城市的建筑要彰显自己城市的精神,就要做好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制定自己的发展理念。不能是一个个模块式的建筑,只有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和设计风格才能使一座城市拥有特色建筑,才不会出现所谓的城市建筑“特色危机”,使得地域文化越来越陌生化,使人逐渐产生疏离感和孤独感,因此打造属于城市的城市文化是急迫的,而城市建筑在城市文化的重构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所以在城市建筑雷同化趋势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保护传统的地域文化刻不容缓。高层建筑在传统建筑中的穿梭破坏了传统建筑固有的完整性,肢解了传统建筑的艺术整体,造成大量古建筑互相难以连贯呼应,失去了原有文化基调,在高楼大厦下变得支离破碎。[3]我国许多城市是有着千百年文化传统的历史名城,如果仅仅将老城区限制在几小片地区加以保护,四周都是高楼大厦,就看不出历史文化的全貌,而在高楼夹缝里保留几个孤零零的历史建筑,让建筑本身失去了依托的文化氛围,缺失了人文情趣和城市品格。所以在现代化的城市中要注重传统古建筑的整合重组,确保地方文化保存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在现代城市建筑中既要融入传统文化又要具有现代风格,这样才能使城市建筑体现地域特质,才能使一座城市永葆生命的活力,重构城市精神的文化意义。西安在修建陶瓷博物馆时,博物馆的一幢主建筑像是一个大型陶瓷的外形,而另外一幢建筑虽然看似抽象写意的外表,但内部采用的却是本地立砖拱顶的打窑工艺,使整个博物馆成为既融入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艺术风格的特色打造,相得益彰。这样的建筑设计将地域文化融入到规划设计当中,懂得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同时又不乏现代艺术设计的立体感,给人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相结合的双重感受。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都有着无形的影响,是城市建筑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地域文化不应该在城市建筑中消解和式微,所以在城市建筑中适当融合当地文化可以保存历史厚重感,又能凸显城市文化和建筑特色,重新建构属于城市建筑的特质。

总之,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深远的,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地域文化在城市建设上凸显我国城市风貌的灵魂,反映着城市的时代、地方和文化特征,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挖掘传统文化遗产,反映地方文化特色,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在城市建筑中渗透地方文化和现代先进理念,避免模式化、豆腐块化,形成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建筑,重构城市建筑文化的多元化,走一条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道路。另外,我们应当意识到城市建筑趋同化并非当代建筑才具有,所以不应过分绝对化和夸大化。[4]我们可以把这种城市建筑的雷同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但是建筑应当反映民族性和地方的特点及需求,寻求自我发展的新空间,未来的城市建筑领域应该是一个建筑趋同与多元化共生的新格局,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的新视野,未来的城市也应该是建筑文化与旅游文化穿插渗透,文化的多样性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有机统一的新城市。

作者:杨红霞 单位:西南大学 文学院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探微城市建筑中地域文化重构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05047.html

    相关专题:美术杂志订阅 电商对商业地产的冲击


    上一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措施
    下一篇:大数据思维的宿迁新型城镇化建设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