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计算机应用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对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公共课。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开展,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关键,也是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走入社会,迎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下岗位需求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对于教学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和研究,创新教学思路,探索更多的教学技巧。
1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以往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并且其对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针对于此类情况,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学习,重铸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计算机应用教学开展过程中,要针对一些对计算机了解不足的学生,进行兴趣化的引导,减少学生对陌生领域专业知识的抗拒心理。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计算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做好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本身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论记忆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则要对于自身的教学法进行改进,利用一些生动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理解效果,并且结合实际生活中一些例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例如,在对于计算机硬件接口介绍中,USB接口是我们常用的接口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手机充电的问题,让学生了解USB接口的供电作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提高知识的记忆效果。再例如,一些理论知识中的具体数字和名称的记忆具有较高的难度,教师则要交给学生一些轻松的记忆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思维,找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简单记忆方式。另外,计算机应用这一门课程学习中,很多知识的学习之后,都需要有具体的上机操作,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的记忆与消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给予学生充分的上机实际操作机会,结合不同知识点与技能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来设置不同的上机操作任务和目标。保证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既可以加深学生知识理论的理解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际动手习惯,这对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深刻的意义。
3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和展示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针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地进行引导,并且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尝试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法,注重学生培养的层次性,真正地落实因材施教。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人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际动手操作。演示顺利完成后,其他学生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这种教学法,可以给予一些学习兴趣不佳、信心不足的学生极大的鼓舞,更好地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整体的教学成效。
4完善考核方式
在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并且结合全程考核,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并且阶段性地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并且每一个学习模块中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内容、实践内容等。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且在完成模块教学之后,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这种阶段性的教学与考核,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把握,并且有助于教师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向。
5加强实用技巧的讲解
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开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讲解一些较为实用的日常小技巧,在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OFFICE软件操作教学中,WORD是教学中的重点操作对象。在WORD软件使用中,有时我们会在文档中放置一些图片,并作适当的修改。如果修改得不满意,想还原后重新修改,可按住Ctrl键,用鼠标双击该图片,即可快速还原。类似于这种常用的计算机技巧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多计算机操作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应用能力。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师自身要对于自身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对于自身的教学法进行改革与研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理论与实践的双方面成长。
作者:黎亮 单位: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