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谈语言教学中外国文化之思考

一、高职语言教学中外国文化教学的现状

高职语言教学侧重实用性,无论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实施都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应用能力,但通过对我省五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10级近两千名毕业生及相关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学生文化敏感性普遍较差,缺乏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认为文化教学在高职语言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行教材、大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的需要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两个并重”(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涉外交际活动的语用能力并重)。在“实用为主”的教学原则下,高职语言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择,还是教学模式的采用,都忽略了文化教学和文化知识的习得问题。随着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语言学习者的心理、认知、情感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目前,这些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略,因为这些因素似乎与学生的就业没有直接关系。语言被看成交际工具,但语言还具有除工具性之外,更为重要的认知功能。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发展认知能力。其次,虽然“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但没有突出语言课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90后学生往往思维活跃,信息置换能力较强。因此,应把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把国际交往能力也渗透到教学目标中,使语言课程成为培养21世纪世界公民的必修课。

(二)教师一味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强调流畅性和准确性,较少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

通过对我省五所高职院校语言教学的现状及效果进行的相关调查,以及对教师的访谈,笔者发现在现阶段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注重加强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而较少涉及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普遍低下,语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应用。究其原因,在传统教学法的指导下,教师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维定势,使用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语言教学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另外,由于有些教师可能会考虑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技能较为薄弱的现象,即使认识到了目的语国家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也会因为教学计划和进度等原因,舍弃了文化教学,或只是零散地、有限地列举一些文化差异的现象,使文化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三)教师对文化导入缺乏理性认识,文化教学能力不高

文化导入则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要素之一。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引入文化内容,使学生能逐步了解和熟悉目的语文化。文化导入内容的选择取决于教材编写者,更重要的是授课教师的文化教学能力。语言教学中如何筛选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文化信息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文化教学能力普遍不高。首先,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敏感度及意识有待提高。哪些是共同的,哪些是有差异的,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可避免的,有了这种意识才能进行适当的说明和引导。其次,对文化导入内容的选择能力不强。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选择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内容进行导入,而不是全方位大而全又不加筛选地灌输。第三,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高。大部分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缺乏深入地研究,缺少置身异族文化,进行访学、商贸、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实践,自身跨文化交际经验不足。因此,在课堂文化导入时,教师选择文化信息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四)高职教育职业性的特点和现行的基础课程

文化教学的注入不足,加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在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性的特点下,学生普遍认为学专业就是谋职业,学习的“功利性”很强。加上现行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文化教学的注入不足,加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也导致学生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下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西方文化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于高职院校的语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地位特殊,始终起着沟通中西方文化,促进相互了解的桥梁作用。而现实中,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即便具有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但由于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在与外商交流时却会害怕、恐惧。直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注重语言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语言交际功能的运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高职院校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进行认真思索,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促进文化教学在高职语言教学中渗透与融合的思路

(一)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人文素质的内在关系

课堂语言教学常被看作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方式,考级更是作为教学的目的,从而导致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相背离,这不仅远离了教学目的,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现行语言教学将语言视为存在于文化“真空”中的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实际上,语言与文化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树根树干,文化就是土壤、阳光、水分和空气,语言交际能力就是枝繁叶茂。因此,要让语言教学富有生命力,要让学习者真正掌握语言交际能力,就必须将文化因素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敏感性和文化能力。学习语言就是学习相对应的文化,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文化中的语言”这一角度看待语言的地位。相反,作为载体的语言也能够反映文化的点点滴滴,因此,“语言中的文化”也明确了文化在语言中的地位。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所处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因素都深刻地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只有加强对语言文化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对语言意义有深刻地理解,减少因文化因素而产生的用语失误,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因材施教,选择教学方法时充分考虑到利用

多模态教学进行文化导入,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不应陷于某种固定的模式中,也不应单一化地使用某种教学方法。不同的ESP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筛选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内容,利用多模态话语教学进行文化导入。例如,商务英语课程并不需要大量的文学和历史知识,而要筛选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商务礼仪、非语言交际等内容进行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字形式的翻译法忽略了语言功能与形式的差别,负载的文化信息往往不够,缺乏交际功能,就不适合强调听、说表达能力培养的商务英语教学。再如,以熟悉会展流程和环节,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会展英语课程,涉及市场营销知识、世界经济背景、主要国家的经济现状等。这些与之相关的信息都是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所必须的文化导入内容。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模态话语的媒体系统进行文化导入。除了以声音符号和书写符号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还要重视伴随语言的媒体形式,如语速、音调、频率、语音语调以及构建意义的重要模态,如字样、印刷版式、颜色等社会符号。利用投影机、幻灯机、电影和录像等视听教具,让学生置身于创设的生活情境中,重视整体结构的对话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三)教师教学能力与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是实现渗透融合的关键

进行文化导入时,教师选择文化信息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熟悉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师,才能够根据教学目的,选择适合的内容辅助语言教学。例如,教师对词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进行解释,把语言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并与汉语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把握两种语言的异同点。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及文化所含内容的广泛性共同决定了教师要成为“文化的研究者”,不断汲取各方面的文化知识,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积累过程。许多文化知识在此过程中能起到互相融通、彼此相长的效果。只有意识到这点并付诸实践,才能较为得心应手地选择文化导入。

三、结语

外国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密不可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促进高职外国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流都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正确把握外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内在关系,使外国文化教学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始终。

作者:邢琰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谈语言教学中外国文化之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00833.html

    相关专题:连续反应器控制 高校教学管理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初中政治论文
    下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概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