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背景下的影视制作投融资政策环境
(一)影视产业及影视制作
影视产业隶属于文化产业,主要包括电影和电视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核心环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是指那些包含创作、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本质上是不可触摸的、与文化有关的,一般需要通过版权的形式来加以保护。影视产业具有文化产业的一般特性,与文化相关、通过版权的形式加以保护。影视制作业主要关涉到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文化产业以内容为王,产品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竞争力,因此影视制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视制作投融资的政策环境
影视制作既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还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行为,因此它除了受艺术家个人的影响外,还要遵循一定的市场规范和秩序,受到与其自身相关的政策环境的影响。所谓的政策环境,是指政策生成、运行、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政策环境是培植一个产业的重要土壤,决定产业的兴衰及走向。而影视制作投融资政策环境就是指与影视制作投融资相关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生成及运行。无疑,政府在政策制定、发布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影视制作投融资政策环境
全球化是各国经济面临的现实处境,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背景,更是影视制作投融资研究的重要前提。张玉国在其《文化产业与政策》一书中谈到了全球化的三个驱动力,即技术创新、市场经济和制度安排。制度安排主要是指人为制定出来的一系列规则,它是全球化产生的主观性因素,制度安排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谁是输家,谁是赢家。诚然,每个政府都希望既能发展本国经济,又能保全其民族文化特色。但大多时候两者并不能很好地兼顾,要受到各国不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也要受到决定文化产业方向发展的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影响,通常是政府机构,他们不同的态度取向决定了他们会采取何种政策来支持本国影视产业的发展。资金对于影视制作这类技术性强、投入大的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影视制作投融资的政策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决定着一国影视业的兴衰。
二、影视制作投融资政策环境比较研究
影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下面主要以美国、英国、韩国为例,介绍不同国家文化产业和与影视制作业投融资相关的政策环境,以此管窥各国影视制作投融资政策环境的竞争优势,并对中国影视制作投融资的发展提供借鉴。在选择国家时,笔者综合考虑了代表性、竞争力及可代签性三个因素选择样本。美国是全球影视业最发达的国家,研究美国的模式无疑有其必要性。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发展影视业的国家之一,曾创造过影视业的辉煌。英、法等欧洲国家虽然与美国有文化上的接近性,但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英国却是支持“文化多元化”的国家之一,这点与美国不同。在保持传统文化与发展影视产业方面,英国的一些做法对我国更有借鉴性。而韩国是一个亚洲国家,近几年来,影视业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因地理位置和文化上的同源性,对我国更有启示作用。因此,综合各方因素,笔者以这三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的影响制作投融资政策环境。
(一)美国影视制作投融资的政策环境分析
众所周知,美国传媒产业是全世界最发达的,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生产与制作,虽然从总量上看美国生产的电影只占全球的6.7%,但却占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美国影视制作投融资体系主要是市场导向的,投融资的政策环境较为宽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政府并未设置专业的管理部门。
大多数的美国文化政策制定者都认为,国家不应该有文化政策,政府的过度干预行为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对于影视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联邦政府、州政府及以下各级政府在财政上保有一定的独立性。除了提供资金的资助外,联邦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允许影视业直接参与到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按市场机制运行。
2.创造良好有利的国际竞争环境。
美国影视业特别看重国际市场,随着一战、二战后欧洲电影市场的萎靡,美国的影视业开始占领国际市场。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电影便已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受众,60年代末,国外市场已占好莱坞总盈利的50%。时至今日,海外票房已成为美国影视业的重要贡献力量。美国电影协会公布的2012年全球票房显示,2012年美国电影的票房总收入为267亿美元,其中海外票房占171亿美元。海外市场的成功不仅与美国成熟的金额服务体系作支撑有关,更少不了政府对于自由竞争机制的支持。美国一直坚持文化产品应像其他产品一样,在全球市场上的自由流通,虽招至以法国、加拿大为首的支持“文化多样性阵营”的反对,但仍对一些发展水平不太高的国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除此之外,美国不但在本国实行严格的知识版权保护措施,还积极推进国际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世界知识产驻组织版权条约》等法规、条约,都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坚持下纳入国际法体系的。
3.税收杠杆。
美国联邦政府及州政府除了直接的资金资助来发展其影视业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减免制作公司的税收,激励社会个体、企业对影视制作投资的积极性,扶持其影视业的发展。在国内,美国政府提供15%—70%不等的税收或现金刺激,用以支付影视制作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如200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州采用税收抵免激励政策资助影视产业,由联邦与省政府联合提供44%的省内雇工工资。密苏里州为影视制片商提供了35%的当地制片开支的税收资助。在影视文化产品的出口方面,美国政府不但不征收商品销售税,还对出口的影视产品减免部分税收,这些舍税收之小利的政策对于发展本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来说,实为明智之举。
(二)英国影视制作投融资的政策环境分析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电影的国家之一,受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英国影视业几经浮沉。英国影视业的发展除了受到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外,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很关键,有时甚至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兴衰。如上世纪80年代,英国影视业出现了一批享有盛誉的导演和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然而这种短暂的复兴由于当时执政党对于电影制作投资额度的逐年减少,并没有持续多久。进入90年代,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执政,政府加大了对影视业的资助,并对电影实行一些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英国影视业的繁荣与复兴。
1.大小制作兼顾的投融资策略。
在英国,不仅大的制作公司可以得到资助,小成本制作公司也有机会得到国家资助。1997年,工党政府出台的新政策规定,制作成本在1500万英镑以下的英国电影,其制片及申请许可费用,可在当年享受100%的税收扣除,而成本高于1500万英镑的英国电影,可分三年享受税收扣除。
2.本土化与国际化。
英国本土的市场很小,想要发展,必须谋求国际市场。在拓宽国际市场的路上,一些英国电影人也仿效好莱坞拍摄大成本制作影片,但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赫赫有名的英国兰克公司拍摄的《女王殉国记》,赔得血本无归。此时的英国电影人意识到,走大制作的好莱坞路线并非良策,发展自己的民族特色或许可以开辟出一条新路,并且获得了票房的肯定,名利双收。如《哈利波特》系列、《憨豆先生》系列、《肖申客的救赎》等英国本土电影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3.政府税收支持。
英国影视制作的发展与政府的税收资助密切相关,首先,通过税收开设电影制作融资渠道。如1950年代以来的“伊迪税”有力地促进了英国影视制作业的发展。伊迪税是英国政府根据电影门票价格向影院经理征收的一部分税款,政府将该税款用于资助一些管理、资助影视业发展的机构。50年代以后,伊迪税成为电影制作的主要资金来源,保证了电影制作的融资渠道。其次,对电影税实行优惠政策。2005年英国政府提出要把英国建设成“世界创意中心”,举措之一是通过税收政策的倾斜性支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从2006年开始,英国财政部为小成本制作电影提供高达20%的税收减免政策,而对于预算超过2000万英镑的大制作电影则提供16%的税收减免。通过这些税收政策,英国政府一方面鼓励国内低成本的电影制作,另一方面吸引海外资本的涌入。据统计,2006年英国电影业收到来自海外的投资达5.7亿英磅,比上一年增长83%。共制作了134部影片,《憨豆先生的假日》、《魔迪》、《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等影片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4.完全的自由贸易使英国影视制作投融资陷入紧张局面。
20世纪20年代,好莱坞大举入侵英国市场,致使大量从事影视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外流,英国影视业开始萎靡。英国政府为抵制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开始发展民族电影,于1927年出台了《电影法》。该法规定,影院上映的本土影片需达到5%-20%,即“配额制”。配额制的推出使英国影视业免于受到好莱坞影片的巨大冲击。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女王撒切尔夫人主政期间,为了发展自由贸易,政府废弃了“配额制”、“伊迪税”等有利于英国影视业发展的政策,将影视业的发展完全交给自由市场去主导,导致了影视制作投融资资金短缺等问题,使英国的电影产业一度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三)韩国影视制作业的投融资政策环境分析
近年来,韩国影视娱乐业发展势头汹涌。尽管韩国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制作影片,但是中小制作的影片在业内取得了良好口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政策,加大文化产业投资预算,并出台相应的文化经济政策保护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1.法律法规及政府基金支持。
为发展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1999年至2001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计划、设想,包括《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关于电影等振兴的法律》、修订了《著作权法》等,明确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目标。在影视方面,韩国政府文化观光部下属的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是韩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具体的扶持方面,韩国政府设立电影振兴基金对电影产业进行实质性的投资,发展影视业,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电影票税收及政府预算。
2.税收减免政策。
为鼓励文化产业发展,韩国政府2004年修改了《税收特例限制法》,将电影、电视产业纳入到减免税收和中小企业之列,减税额度达5%-30%。另外,修订后的《特别消费税》还规定,免除摄影机、摄像机20%的特别消费税。通过这种减免税收的形式,使引了大批业外资本进入影视产业,包括等大型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企业关注韩国的影视产业。
3.建立融资辅导机制。
在影视制作投融资政策方面,韩国政府建立融资辅导机制,成立了抵押无息贷款、低利率的电影创业基金帮助影视产业融资。此外,电影创业基金也提供低利率的融资贷款,帮助影视投资者募集基金。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韩国电影产业已经形成畅通的融资管道。目前,韩国具有信保基金、技术信用保证基金等,对风险实业提供融资信用保证,从而降低金融机构或政府基金的投融资风险。
4.通过电影节将韩国电影推向国际。
为拓展国际市场,韩国政府通过举办世界级的电影节,将韩国电影推向世界,为各国投资商建立与韩国电影产业参与者接触与交流的机会,打通海外融资通道。
三、我国借鉴
不论是美国推崇的自由贸易模式,还是欧洲的文化审查模式,亦或是与我国毗邻接壤的日、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影视制作投融资的政策千差万别。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希望通过不同的产业政策,寻求有利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以提高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我国政府也作了很多积极的尝试,如完善市场化体系建设、促进投融资主体多样化、拓宽融资渠道等。借鉴以上三国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我国政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作尝试:
(一)在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投融资主体
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属性使然,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时既要考虑它的经济属性,适当放宽投融资主体的范围,以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同时更要考虑它的文化属性,保护本国文化安全,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的文化冲击,形成“攻守兼顾”的双轨发展模式。现阶段,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面对美、英、日、韩等国强势的文化冲击,我国政府仍需谨慎对待。在这方面,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可提供借鉴,他们为保持本国文化市场的独特性,有严格的文化审查制度,严格限制投资主体以及保持本国影片的上片率等举措。英国的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一味模仿好莱坞模式也并非良策,相反,保持本国文化特色,反而可以走出一条自救之路。
(二)完善影视投资市场化体系建设
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投融资不同,影视制作投融资的标的是无形资产,影视制作产业实质上是一种版权产业。而目前,国内影视产业在无形资产评估、版权保护等方面还不成熟。从产业规模上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影视制作公司的规模都较小,盈利能力有限且自身积累速度较慢,很难通过抵押进行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针对以上诸多难点,我国影视业迄待建立一套投融资主体和渠道多元化、金融市场配套成熟化、政策法规完善化的市场化体系。
(三)加大中、小制作公司的扶持力度
在文化市场上,大制作公司的投融资渠道相对畅通,而中、小制作公司的融资渠道有限;在宣传、制作、院线等方面,中、小制作公司也没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想要存活实属不易。但他们有时也不乏一些好的作品,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如《疯狂的石头》、《人在囧途》、《致青春》、《小时代》等。为帮助这些中、小制作公司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制作公司的扶持力度。在这方面,英国就采取了大小兼顾的策略,不但支持大制作公司的发展,同时对中、小制作公司也有有利的政策倾斜。
(四)拓宽海外市场,提高本国文化影响力
在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中,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棋子。拓宽海外市场也是影视业重要的文化使命和经济使命。打开国际市场能放大影视业的市场功能、提高收益,同时也能起到对他国实施文化影响、宣传本国形象等文化功能上。如《还珠格格》、《媳妇的美好时代》、《甄寰传》等剧在国外的热播,说明我国影视作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也让国外民众认识和了解到中国的独特文化,在对外交流、文化输出及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徐兵 王平 李本乾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