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与专业有效衔接创业教育体系的缘由
(一)与专业有效衔接有助于彰显高职创业教育的魅力
高职院校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原则设置的专业,并注重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与创业教育要求的“接地气”,与地域、市场、行业和企业等紧密结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高职大学生在一线工作岗位学到的知识、锻炼的技能、积累的经验为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彰显高职院校的魅力,构建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创业教育体系,将更有利于大学生走向成功。
(二)与专业有效衔接有助于展示高职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优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创业群体之一,其最大优势是:他们不仅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经过职业化的技能训练,具有专业理论和职业实践技能的双重背景。这是诸如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群体、农民创业群体、下岗职工创业群体和转复军人创业群体等都不具备的。经过多年的跟踪调研,我们也进一步印证如果大学生围绕自己的专业选择创业项目,成功概率会远远大于他们在其他行业进行创业。
(三)与专业有效衔接有助于带动我国创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从目前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状况来看,虽然其成功率(仅仅为2.2%左右)超过了普通高校(1.2%)大学生,但与发达国家(20%~30%)相比依旧相差甚大,而且质量和层次更是不如人意。如不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也仅仅限于摆地摊,做小买卖之类,科技含量非常低。创业的本质在于创新。就创业的整体水平而言,创新的程度越高则意味着创业的质量与层次越高。高职大学生隶属于我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新生创造力的代表,他们心怀梦想,富于冒险,敢于打破常规。一旦高职大学生的创业优势充分展现,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创业之花将开遍神州大地,相信一定会带动我国创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时创业也必将是高层次、高质量的。
二、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解析
在政策的鼓舞下,创业教育如同星星之火,燎原了大江南北,各个高职院校更是不甘示弱,不约而同地举起创业教育大旗,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高职的创业教育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楚河汉界”
高职院校在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严重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如同“楚河汉界”,它主要表现如下。1.课程体系整合度欠佳从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来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度欠佳,缺乏有机结合性。由于院校领导重视度不高,再加上创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短暂,成熟度不够等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独立出来,仅是将它作为生涯发展与规划或职业指导的一部分。有的院校虽然开设了独立的课程,如KAB创业基础、SYB大学生创业、创业学等,并将它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并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创业课程体系。2.课堂教学融合性较差从目前课堂教学来看,两者的界限依旧非常分明,它集中表现为:第一,教学目标互不相干,并错误地认为专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专业人才,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没有看到两者有机的结合点。第二,教学内容两张皮。专业教育在自成体系的世界里传知识、授技能;创业教育则在自己的小圈圈里追求完美。第三,教学方式各不相同。专业教育重实习实训;创业教育则更多地限于课堂内理论说教。3.师资队伍结合度不够目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以下3个部分组成:一是公共基础课教师;二是经济贸易系或人力资源管理系的专业教师;三是辅导员。他们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既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自然更谈不上做到与专业有效结合。有的院校虽然聘请了企业成功人士担任讲师,但只是流于形式,仅仅开展讲座而已。
(二)专业群体与性别群体“不做区分”
从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状况来看,几乎都是不问专业群体、性别群体的差异性,统一教学,统一管理。1.专业群体“不做区分”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授课对象来看,往往是“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往往接受的是同质化的创业教育”[2],甚至出现了跨系别的学生,济济一堂“共享”创业教育的奇怪现象。专业的差异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差异,它需要创业指导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授课与指导。如果不同专业的学生接受的是同质化的创业教育,那不仅是浪费时间,更严重的是会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华而不实的空洞说教,与专业关系不大。2.性别群体“不做区分”从性别群体来看,高职创业教育一般都是男女混合上课,很少有针对某一群体单独开设课程的。教材也是面对所有专业,所有学生的“万能”教材。男性创业者与女性创业者,由于各自生理、心理的差异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进而显示出来的优势是不同的,如女性在意志力、感知力、直观力和语言沟通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男性。如果创业教育能够有意识地将创业群体的性别加以区分,那将会使许多学生少走弯路,大大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亲疏分明”疏高职院校
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重政策、理论的学习,轻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亲疏分明”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就创业教育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来看,一般是3∶1。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达不到这个比例,甚至有的创业教育几乎没有实践课程,都是“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不能体现高职创业教育的特点,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第二,就创业教育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质量来看,许多高职院校往往是精于理论讲解,善于“纸上谈兵”。而对实践却停留在浅层次之中,如人物访谈、参观批发市场和专项考察等方面;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创建了“创业园”“孵化基地”等,也没有充分利用,或者仅仅限于部分专业的学生使用,其余大部分的学生却与之无缘。
三、构建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一)研发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交叉型”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研发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绝不是单一的行动,它需要与高职教育相关的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相互配合,协同创新。1.以当代高职大学生为前提,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有着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社会参与意识与创新求变意识”[3]的90后高职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同的教育对象奠定了创业教育目标与专业教育目标有效衔接的基石。我们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的有效衔接,可以分为以下三步完成。第一步,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会同相关部门,并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制定或修订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第二步,将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细化分解,分解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同时将分解后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再进一步细化若干个子目标。第三步,将每个子目标与专业的子目标进行对照,找出相同或相似点,实现有效对接,如创业教育中的技能目标“学会管理新企业”,可以在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中得以体现。2.以社会性别理论为指导,促进创业教育群体的和谐发展我们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时,注重社会性别理论的运用,意在肯定男女两性在生物学意义上差别的前提下,使男女大学生在创业时更好的定位,找到能够体现两性生理特征优势的创业项目,进一步促进两性创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如女性在咨询、餐饮、零售和公关第三产业等行业更有优势。我们相信“在这些领域女性更能够充分发挥其性别的优势,从而也赢得了很高的创业成功率。”[4]3.围绕不同学科专业展开,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高职院校强调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设置学科专业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而创业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就业,是一种高质量的就业。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内在的相通性,进一步说明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内容上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课程内容的互惠性,即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相辅相成,共同成长。”[5]如专业扎实的高素质学前教育毕业生,不仅会受到幼儿园的青睐,同时也是创办幼儿园的“好坯子”。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采用渗透方式,将创业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当中去,使创业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的一部分;二是采用必修方式,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建设的规划体系之中,保持创业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复合型创业指导教师的培养。
(二)探索与专业有效衔接的“阶梯式”实践活动体系
“阶梯式”实践是指在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项目化教学为导向,采取分级式、循序渐进的实训教育方式。探索与专业有效衔接的“阶梯式”实践创业活动体系,可以分为以下3个步骤进行。1.以大赛活动完善创业计划围绕专业设计的大学生创业计划书,既是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检验,又是对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初步检验。科学现实的创业计划书,是创业成功的起点,它能够使创业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高职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往往偏感性、直观,缺乏理性思维。我们可以借助“系、院、省、部”四级创新创业大赛活动,让他们多聆听相关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人士的意见或建议,以便帮助他们紧扣专业、理性思考,进一步完善创业计划,增强计划的可行性。2.以游戏活动模拟创业计划模拟创业是创业理论教育通往创业实战的桥梁。丰富多彩的游戏教育活动,更迎合了高职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沙盘等游戏等让大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创办和经营一家成功企业的真实过程,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应用学到的理论经营虚拟的企业”[6]和应对在企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风险。此外,模拟创业游戏活动的开展,还可以使高职大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做到“心中有数”,更加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3.以实战活动落实创业计划进行实战活动,成功地进行创业,是理论创业教育、模拟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高职院校可以从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或创业模拟活动中,选择几个带有专业特色的、市场前景较好的微小企业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资助,并在创业指导教师与专业指导教师的双重指导下“扶上马,送一程”。待其相对成熟后,再让它走出“母爱的绿荫”,去经受社会的风雨考验。
(三)构建理论通往实践的“跟进性”服务指导体系
“跟进性”服务指导即高职院校在进行创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及未来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都要实施“跟进性”的服务和指导。构建与专业有效衔接的“跟进性”服务指导体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成立“理论通往实践”的创业指导中心“理论通往实践”的创业指导中心的职能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定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在政策解读、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二,建立“高职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广泛征集创业项目。为有意愿创业的高职大学生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持。第三,建立通往社会化创业服务体系的桥梁,将学院内部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与社会化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创业项目与技术成果转化、风险投资的交融,校内创业指导办公室与社会创业服务组织、创业园区的交融。”[7]2.搭建“理论通往实践”的网络服务平台高职院校搭建“理论通往实践”的网络服务平台,主要有三项任务:第一,辅助理论教学,如创业指导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准创业大学生的素质进行评估,对企业的运行进行模拟和风险预测等。第二,辅助实践培训。创业指导教师可以研发或借助已有的创业游戏软件或网络创业游戏,如大富翁等进行创业项目模拟,以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第三,辅助现实创业。创业指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工具,如QQ、微信、微博等更好地帮助非在校大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作者:盖春瑞 韩建伟 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