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气氛,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积极性,营造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解放学生的眼鼻脑手等,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感到是自由的、互动的、积极的。创新需要一个能够催生“火花”的课堂气氛,就像石石相击,心心相连,思思相促,情情相生,使火花迸射,心潮相逐,智力引爆,激情奔涌,平庸的大脑启蒙生智。下面以《三亚落日》教学片断为例:师(极目远处,陶醉般地引导):同学们,我们刚才品读了《三亚落日》这篇美文,也欣赏了“三亚落日”这样的美景,请你想想现在来到了这细腻松软的沙滩上,迎面暖风徐徐吹来,眺望着光焰柔和的落日好像诗一般的从天上滑落下来,你会想说些什么?生:我想说三亚落日你是一幅迷人的画。我已陶醉在你美妙的画面中。那湛蓝的大海,松软的沙滩,挺拔俊秀的椰树,低飞的海鸥,暖暖的海风,顽皮的落日,还有惬意的游人。我已沉醉在美妙三亚落日的画面中……师(翘起拇指,为其点赞):多么漂亮的画啊!不但你陶醉了,老师也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你想把这幅画画下来吗?……(课后画)生:我想说三亚落日是一首歌,一首海边大自然的歌!……师:这支歌是怎样的?你想为它谱曲写词吗?你美妙的歌喉,相信这首三亚落日的歌也一定很美。……生:三亚落日是一首诗。师:一首什么样的诗?生:……还是一首环保的诗。……师:真是一首情趣盎然的诗。你们就是一个身怀才情的诗人!美妙无比、情景交融、热带风情的诗,还是一首环保的诗。以上教学记实,老师为学生的“自由言说”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民主讨论、自由发言、各抒己见。“画”也罢“、歌”也好、“诗”也行,内心的言吐,真情的流淌,都会得到细心地呵护。“一首环保的诗”也不会遭到非议否定。教师是一个大度智慧的引导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的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化他们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学生就在这个空间里无所顾忌、畅所欲言,成为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在一个适合它的空间土壤中孕育、诞生。
二、质疑探究,创造性思维的“孵化器”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关注学生阅读期待和发展需要,激发阅读欲望,触及心灵深层的体验,使阅读成为一个有滋有味,充满灵性和创造的过程。张楚廷教授强调“:能够带上满口袋的问题走进课堂算好课;能够唤起学生生问、发问、提问的课,算是更好的课。”老师要善于从各方面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现有材料大胆质疑,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根求源,好求甚解的精神。其次,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记忆表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心里过程。“孵化”学生多维的思考力。少儿富于想象力,头脑里充盈着各种奇特的梦幻和美好的期待。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例如人教版语文《半截蜡烛》教学中,林老师在引导同学们细读课文2耀6自然段后,要求画出伯诺德一家在危难到来时表现的句子,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疑问?(生思考、交流)生:那个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轻轻地把蜡烛吹灭,却不是“重重”地吹熄?生:对,在国家重要情报马上暴露的情况下应该“重重”地吹,怎会轻轻地吹呢?生“:这时候,大儿子慢慢地站起来”,按常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蜡烛也越烧越短,杰克应该立即地站起来,马上把蜡烛端走,为什么慢吞吞呢?这难道不是加大危险吗?生:杰奎琳的表现也有很多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方,面对残暴的德国鬼子,她为什么会娇声地说?杰奎琳端走了蜡烛,这是一个不容易得来的好机会,应该快步地走上楼梯,怎么还会很有礼貌地向德国军官告别说晚安呢?师:好极了,很多同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都能抓住每个人外在表现和内心、环境中矛盾的地方提问题。大家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再好好读读课文,能不能读出矛盾中的智慧。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很沉着,“轻轻地把蜡烛吹熄”不会引起敌人怀疑,觉得很正常。生:夫人很勇敢,没有一丝害怕的神色,不露破绽。生:夫人的战斗经验很丰富,充满智慧。她知道敌人狡猾,一有不正常的现象就会被发现,很从容镇静。生:我从“慢慢地”读出了杰克的智慧,因为他一边说,一边还在思考问题。生:“迅速”站起来,会被敌人发现很匆忙,很紧张,引起怀疑。生:我觉得杰奎琳更是一个善于揣摩人物心理的人。她娇声地说,装出一副娇滴滴的样子,多么天真善良。德国军官一定会喜欢,这样就可以“骗”到蜡烛。师:好,刚才大家从课文中的“矛盾”问题,现在又通过认真地阅读和潜心揣摩,解开了这些疑问,体会到人物的机智勇敢和沉着冷静。在教学中,学生经历质疑—探究—释疑的求知过程,凭借自己对语言的直感能力和潜在阅读期待,抓住原本的矛盾,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解读得有滋有味,合情合理,富有创见,鲜明地体现了一个自主求知,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过程。即问题是创新的“孵化器”。
三、尊重独特体验———创造性思维“助推器”
课标指出“:要珍惜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不要以自己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并动手操作,形象直观地感受,自主选择,自由体验,张扬个性,让学生融入师生、生生、生本多变互动提升的复杂过程,深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中,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说好这句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师:大家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那位伯诺德夫人,在那种情景中,你认为要说好句中的哪个字、词?为什么这样?生:假如是我会镇定地说这话,重点说好‘瞧’,因为看不出什么异常,就可以吸引鬼子的注意力油灯上面,就会把蜡烛放弃了。师:来来来,你镇定地来读一下句子。生:比如是俺,俺会有礼地说话,“先生们”三个字重一点,德国鬼子才不会生疑。师:按照你想的说一说、读一读,。生:咱要从容地说。“这盏灯”咱会着说好得重一些“从容”可以神不知、鬼不觉让德国鬼子视线和注意引到油灯上来。(读一读)生:若是我,就用镇定的调子,读好“亮些”这两字,灯光比烛光亮,鬼子就会放弃蜡烛,使用油灯。师:大家说得好,有头脑,有想法,同学们想的方式不一样,却在同学们的读书声中,我们共同感悟到了可贵的品质,请说说?生:主人公伯诺德夫人的沉着、冷静、机智。在面临恐惧、危险的时候表现出大智慧、大无畏,沉着、镇静。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开放的话题引领着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各抒己见,表达对这句话富有个性化见解和独特思考。“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句子短、文字少,可学生解读得很丰富,合情理。在这个过程中,彰显个性,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思维创新,为学生发展需要、自由探索和创造新的体验提供了条件,成为创新的“助推器”。
四、搭建展示平台———创造性思维“大舞台”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和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并注意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是开发和释放学生创造潜能的有效途径。表演活动是学生喜欢尝试的实践活动。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同学们学习了狼和羊之间对话,教师在教学对话时,先让大家读一读,说一说,再请一些同学来演一演,想一想:在这个时候,这只狼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话。对“怎么爬也爬不出来”这句话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狼爬的动作,前腿是怎么样,后退怎么使劲?狼上不去,怎么嗷嗷地叫……可能抓住小树叶往上爬,结果树枝断了,狼被狠狠摔回洞里,使尽浑身招数还是爬不上去,它急得像怀里揣了个兔子,在洞里可望不可即。这时候,它又累又饿,大口大口地喘气……”再引导学生想象“:在这时候山羊爷爷来了,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狼非常狡猾,故作镇定……”,然后教师让学生边导边演边评。回家说给邻居听,并且写一写……使学生熟读吟诵而自得感悟充满灵性,乐此不疲地探索进取。在以上学习过程中,教师巧妙地组织了学生表演,正确处理了表演和语文学习的关系,注意以演助读,以评导演,以演促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争辩”,又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实践活动。双方围绕一定话题展开唇枪舌战,在自由的氛围中各抒己见,在激烈的交锋中碰撞思维,历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老师教《钓鱼的启示》,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体会文中汤姆的爸爸的一句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所包含的意思,对汤姆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进行大胆设想,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提出观点。甲队主张:汤姆的爸爸怎样面对问题说服汤姆,把鱼放掉。乙队主张:汤姆怎样想尽办法,陈述理由说服爸爸把鱼带回家。两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辩论……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深刻领悟了课文内涵,迸发创新的火花。此外,简笔画、猜谜语、编写手抄报等实践活动,为有效创新教育提供广阔的舞台。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注意自身的特点,重视结合学生亲历语言实践的过程。把培养学生创造潜能融于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之中。当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本身就要学习课标,研读教材,积极开发教材资源,努力挖掘教材元素,在备课中因文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各种创新活动。这样,就能不断开发创造潜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何维太 单位:福建泰宁县杉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