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沿袭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定位,过分注重成本会计理论教学
目前很多高职学校成本会计课程基本还沿用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模式,侧重于理论教学的应试型教育为主,教学中课程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会计工作岗位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学生学完此课程后在工作单位上却不能胜任成本核算工作的现状。
2.过分强调成本核算岗位操作技能,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作用
与以上现状相反的是,另外有部分高职院校又过分强调会计业务的操作技能,而在操作技能训练过程中也并没有按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有些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侧重点和应有的层次,特别还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潜在作用,使得高职教育等同于中职教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广度以及未来的职业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3.成本核算岗位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教材与相关配套资料缺失
目前成本核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课程改革相关内容等与会计实践要求以及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没有突出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时代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能融合实际成本核算会计岗位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教材与相关配套资料缺失,市面上的会计类教材教辅等或只注重会计理论知识,或只注重实践训练,两者融合配比的教材几乎没有,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提升。
4.信息技术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没有体现
与财务会计相比,成本会计实务操作中计算工作量更多,应该更有利于计算机发挥其计算速度快、准确的优势,应该更广泛、更普遍地使用计算机处理成本会计的日常事务。但是,令广大成本会计人员困惑的是,成本会计中计算机运用的程度远不如在财务会计中普遍,市场上几乎无法买到现成的、适合本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系统软件。究其原因,是由于成本会计实务操作具有很大的个体性,不同行业成本核算规程的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行业,由于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成本计算方法和规程也是千差万别的。正是由于成本会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成本会计核算系统软件很难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个性化的客户导致每种软件特定客户数量的不足,使软件厂商投资开发的成本较高,而收益却很难得到保证,故市场上商品化的成本核算系统软件很难买到,而学校的教材基本没有涉及到信息技术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内容。以此现状来看,本课程改革十分有必要介绍成本信息系统功能模块、通用软件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和利用Excel进行成本数据处理等内容,使学生能使用比较通用的应用软件完成成本核算业务处理,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分析
1.成本核算对象实体化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岗位适应性,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不再使用传统教材惯用的A材料、B材料、甲产品、乙产品,而特别引入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产品如(牛奶饼干、电子元件、皮包等),针对这些常见产品的成本核算工作过程,让学生从认知企业生产流程着手,接触供产业务发生过程中证明其发生的原始凭证,编制凭证,登记账簿。通过会计记账实物增强学生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直观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讲解成本核算的有关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这也是本课程开发的一个显著特色。
2.项目一体化贯穿始终
本门课程引入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产品如(牛奶饼干、电子元件、皮包等),通过项目化的课程内容,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方式分别介绍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等成本核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学生从初始岗位了解到成本核算的认知直至可以独立核算出相关企业完工产品的成本,项目及项目所属的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
3.落实学中做、做中学
本门课程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破解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主导,实践为辅的教学思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实交替,学做交替,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地点的选择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有力配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与计算机技术融合
本课程重视与前沿技术的结合,将第四模块设置为信息技术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成本会计课程相比有较大提升。本模块讲述利用MicrosoftExcel进行成本核算、预测、分析、决策的技巧,使学生从繁琐枯燥的计算中解脱出来,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应软件来完成成本会计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日常事务处理和成本核算任务,以及掌握运用这些软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将成本会计知识与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此为本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5.实战训练成果可展示检验
结合来自一线企业的真实成本数据,整理出一整套成本会计实战训练资料,学生综合应用成本认知、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成本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任务完成成果,这种可展示与检验的特性,也为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提供了依据。
三、本课程网络资源共享开发项目分析
1.案例集
案例教学是高职教学中推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国际上发生了许多会计操纵、会计造假的案例,对会计制度建设、会计规则构建、成本核算约束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会计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空间,也进一步敲响了在会计教育中加强职业建设、诚信教育的警钟。本课程在案例集规划中计划分步推进,逐步完善。
2.习题集
建立习题集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老师进行教学提供课后练习资料,二是为学生进行预习复习提供依据。习题集的建设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汇集前几年的习题并根据教学要求对其进行修改,汇编成册。第二步,采用新准则对第一套习题集进行修改补充。
3.试题库
试题库建设对于推进教考分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它是检验会计教学质量高低、效果大小的重要依据,本课程前几年已经建立了一定规模的试题库。下一阶段的规划目标是:在建立习题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试题库的建设,建成一个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的试题库。规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建设规划;二是使用规范。不仅要建立高质量大容量的试题库,更要充分利用试题库,使试题库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教学的辅导材料之一。
4.课堂教学录像
《成本会计实务》课堂教学录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课堂教学的片段录像资料,选取些典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录像,起到示范作用。第二阶段建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录像资料,对每一位任课老师拍摄相应的教学录像,将《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每一节理论课和实训课均制成录像资料。
5.网络化建设规划
课程网络化建设是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是信息化社会对课程改革的要求。《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改革成果要逐渐走向网络化,即:将教学大纲、实训大纲、教案与课件、案例集、习题集、实践性教学考核内容与方法挂在校园网上,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施颖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专题:供应链成本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