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首位,且呈年轻化及上升趋势[1]。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简称介入治疗)是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重要方法,我们收治宫颈癌晚期介入治疗患者42例,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晚期宫颈癌患者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通过宫颈活检,免疫组化及影像资料等确诊为宫颈癌且处于晚期,均采用1次介入治疗。两组患者癌型分类,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有效的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病情及施行有效的护理措施。
治疗方法:栓塞材料为聚乙烯醇(PVA),应用710~1000μm,PVA100~300mg。在月经干净7d左右实施栓塞术,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平躺在造影台上,暴露腹股沟,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在单侧股动脉入路。穿刺成功后将4F多功能动脉导管或Cobra导管穿刺,并在穿刺对侧子宫动脉后选择插管,在造影下可明显看到迂曲的子宫动脉和紊乱的肿瘤血管造影,并明确肿瘤的部位,形状,大小,数目及周围组织的血供情况,在透视下进行操作,在子宫动脉内留置导管,通过向导管内注入PVA栓塞剂,使其栓塞在子宫动脉主干。利用成襻技术,在对侧主干动脉进行插管。同样,在造影后栓塞,在最后重复盆腔动脉造影,并根据双侧肿瘤供血情况选择化疗药物及合适的用量。
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实施有效的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率是指症状完全缓解的多少,症状是指肿瘤所致的疼痛,小便困难,腹胀,阴道排液或出血,下肢肿胀等。肿块消退指标:CR肿块完全消退,PR肿块消退≥50%,SD肿块消退<50%但无新病灶出现,PD肿块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20例(95.2%),CR5例(24%),PR9例(42.8%),SD5例(23.8%),PD1例(4.7%)。对照组显效13例(61.9%),CR3例(14%),PR8例(38%),SD2例(9.5%),PD7例(33%),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
三、讨论
加强心理护理:无论术前还是术后均要加强心理护理。肿瘤患者的恐惧,焦虑,孤独,无助甚至绝望的病态心理较一般患者更强烈[2],再加上对介入治疗知识的缺乏,心理疏导及相关知识宣教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和患者拉近距离,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准确把握患者的心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宫颈癌可治疗性及预后,讲解介入治疗的优点,让患者了解到介入治疗是近年新兴,先进,有效的肿瘤治疗技术,并列举身边的手术成功并顺利康复的实例加以说明。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逐渐使其培养和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并指导患者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正确的体位,以期患者最大限度地配合治疗。做好一般护理:术前鼓励患者饮食均衡,忌食油腻食物,适当户外运动,术后卧床24h,在腹股沟穿刺点处实施压迫止血,以免穿刺点出血;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渗血以及皮下血肿形成等情况,并采取加压包扎2h,预防动脉再次出血。定期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密切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及下肢血液流动情况。同时做好卧床患者的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①消化道不良反应: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常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进而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抗肿瘤药物以及止吐药物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对正常排便反射引起的感觉刺激反应迟钝从而导致便秘[3]。调节患者的饮食,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以增强患者的食欲,鼓励患者习惯清淡的饮食,少食多餐,多食用平时喜欢的食物。适时、合理地使用止吐剂及通便药物可有效地减轻消化道不良反应。②疼痛:疼痛是手术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介入手术除穿刺点疼痛外,肿瘤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坏死产生的疼痛更剧烈,主要表现为胀疼,以下腹部,腰骶部为主,疼痛于术后24~48h达高峰,3~4d逐渐减轻。护士应教会患者缓解或减轻疼痛的方法,让患者知道疼痛产生的原因,规律,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态,要认真听取患者对疼痛的描述,观察疼痛发生的部位。指导患者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疼痛,如看书,听音乐,谈话,深呼吸等,如疼痛仍不缓解,则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药物治疗。
四、结语
总之,晚期宫颈癌患者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和生理需求,介入治疗不失为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后观察及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显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潘爱红 单位: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
相关专题:代写毕业论文 创新5.1接口p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