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条件
在全村人口618人中,有农业劳动力416人。这些农业劳动力长期从事蔬菜、果树等生产,能满足本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需要。区域内有林区公路与双龙风景区的双龙洞景区相连,但路况较差,有待今后拓宽改造。区内配有供电、电信等设施,供水条件较好。这些基础设施条件能适应本项目建设的需要。北山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是金华生态市建设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建设得到了金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大力支持。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也需要当地群众的理解和配合,项目所涉及的盘前村村民,也殷切希望早日摆脱毁林开荒的困境,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发展之路。项目的业务主管单位金华市林业局、婺城区农林局与浙江林学院、浙江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林业勘察设计院等教学、科研、设计等单位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为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2区域布局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目的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双龙风景名胜区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根据协调性、准确性、主导性、完整性等原则,结合区划风景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将北山顶区域区划为盘前生态经济林区、武坪殿生态风景林区等2个区进行建设。
2.1盘前生态经济林区
该区位于项目区的西部,涉及盘前自然村。该区高山蔬菜种植已有较大的规模,适宜开发以高山生态农业观光为特色的旅游项目。该区毁林开荒形成的坡耕地面积976亩,其中坡度16°~25°的坡耕地720亩,25°以上的坡耕地256亩。该区选择具有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能力强,且有一定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的马褂木、厚朴、杜仲、柿树、香椿等生态经济树种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并适量发展黄花梨等经济树种。
2.2武坪殿生态风景林区
该区位于项目区的东部,涉及武坪殿自然村,村内分布的古庙武坪殿,历史悠久,香火旺盛,在义乌一带影响较大。该区毁林开荒形成的坡耕地面积378.4亩,坡度6°~15°,土壤深厚肥沃。根据本区的特点,宜用银杏、金钱松、柳杉、毛竹等树种营造风景林,以烘托寺庙的气氛。
3营造林技术措施
3.1立地类型划分
森林立地的分类、评价及其应用,是造林营林工作的基础。开展立地类型区划为该工程建设提供“适地适树”的理论依据,早日实现目标。该区根据张万儒、盛炜彤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5],属中亚热带森林立地带,武夷山仙霞岭森林立地区,金衢盆地森林立地亚区;按余国信、陶吉兴的浙江省内陆立地区立地分类系统[6],则归属浙中丘陵盆地立地类型区,以中海拔为命名的立地类型组。考虑到该区范围小的实际,该区的立地类型区采用余国信的意见进行划分。该工程区的地貌(中山地貌)、海拔(中海拔)、气候、土壤类型(山地黄壤)、土壤质地(砂壤土)、腐殖质层厚度(薄,<2厘米)基本一致,它们对树木的作用大体相似。相同的海拔,相同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不同,坡向不同,林木长势差别明显。因此确定坡向、土壤厚度为立地分类的主要因子。坡向分为阳坡(南坡、西坡、东南坡、西南坡)、阴坡(北坡、东坡、东北坡、西北坡),土层厚度分为厚层土(≥80厘米)、中层土(40~79厘米)、薄层土(<40厘米)等3个类型。
3.2小班区划
小班是今后作业设计、施工、建档和粮食、现金兑现的基本单位。小班区划以土地种类、立地条件、地藉因素、经营措施等因子为依据,以村为单位进行小班编号。利用1:1万地形图、GPS勾绘小班边界、标注小班位置;面积大于15亩的小班采用方格纸求算面积,面积小于等于15亩的小班利用GPS、皮测等工具实测面积。本次共区划涉及17个小班。
3.3林种规划
退耕还林工程的目的是政府要生态,社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因此,在林种设计时,应以生态林为主,适当发展高效经济林。该项目坡耕地退耕还林总面积为1354.4亩,其林种规划为:生态林1133.6亩,占坡耕地退耕还林总面积的83.7%;经济林220.8亩,占16.3%。
3.4树种选择
3.4.1树种选择原则造林树种的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优先选用具有优良品质的乡土树种和有成功造林经验的引种树种,做到既能满足造林目的的要求,又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要生态效益优先,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退耕还林工程要保证“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生态林必须选择生长快、郁闭早、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易繁殖、耐干旱、耐瘠薄、寿命长、防护作用持久并兼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经济林必须选择产量高、品质佳、抗逆性强、经济效益好、收获期长、有发展前途的“名、特、优、新”品种。3.4.2树种选择生态林选择群众愿意栽种、有一定经济价值、防护性能好、与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的树种,如银杏、金钱松、柳杉、厚朴、马褂木、木荷、柿树、杜仲、香椿、檫树、榧树、毛竹、其他竹类等树种。经济林选择黄花梨等果树。各立地类型的树种选择见表2。
3.5造林典型模式设计
3.5.1整地使用鱼鳞坑整地,挖穴后及时回填。禁止采用全面整地方式,以免引起新的水土流失。低洼、易积水、排灌性能差的坡耕地,还应挖纵横排水沟,以提高造林成活率。3.5.2混交方式与比例混交林能改善林分立地条件,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抗灾(病虫害、火灾)能力,丰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本次设计的混交林有:金钱松*檫树、柳杉*檫树、檫树*麻栎。混交方式为星状混交,详见附表3。3.5.3造林密度与配置形式合理的造林密度及配置形式,能充分利用土地、阳光、水分和养料,提高单位面积生物量。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确定各树种的初植密度。树种配置方式为品字型、带状,其中茶叶为带状配置,其余为品字型配置。各树种的造林密度详见附表3。3.5.4苗木规格为确保造林效果,尽早形成森林景观,采用大苗(胸径2~3㎝)造林,且苗木健壮,无病虫害。3.5.5造林季节与造林方式除毛竹采用分殖外,其余采用植苗造林。栽植时应严格按《造林技术规程》要求进行。使用符合要求苗木、造林苗木尽可能当天栽完,当天栽不完的必须假植。苗木在起运时要带泥球。难成活苗木,栽前可用ABT生根粉,GGR植物生长素蘸根造林等先进技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所有苗木装车时,必须认真检查,不得压伤苗木,并用湿草覆盖其根部,以防水分蒸发。各造林树种造林时间安排详见附表3。3.5.6幼林抚育及时对新造林地进行抚育管理是保证成活率、成林的重要手段。造林后必须对幼林采用除草、松土、培蔸、扩穴、除萌、修枝等抚育措施,其抚育次数为造林后第一、二年、三年各2次,抚育时间为每年6月、9月。为防止水土流失,抚育方式采用穴状抚育,禁止使用套种农作物等以耕代抚的抚育方式。造林后,应对死亡的幼树及时补植,保证成活率达到合格要求。
4建议
4.1落实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由于浙江省的退耕还林工程未被国务院列入规划范围,而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主要局限在交通主干线两侧坡耕地等原因,该工程不能享受国家和浙江省退耕还林的法规、补助政策。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要将垦荒形成的坡耕地列入该工程建设范围,将该工程建设列入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落实建设资金。
4.2明确相应责任,确保追责有据可查
要实行“三长”和“三人”负责制。“三长”即区长、乡(镇)长、村长对本管辖区域工程建设负责,层层签订责任书;“三人”即工程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分别与项目主管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承担相应的责任。
4.3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建立并实行工程建设监理、质量检查验收、质量追究、信息反馈等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项目领导小组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承担项目建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监理,挑选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林业专业人员从事每道工序的检查验收工作,将实施质量好坏列为项目乡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奖优罚劣,从制度上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作者:王志江 王迦琳 倪绍兔 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北山林场 浙江省金华市林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