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热门文科疯狂扩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和社会急需的一些传统工科专业,如煤炭、水力、水
电、地质、采矿、测绘、铸造、核技术、铁道工程、桥梁遂道等,与船舶工程类似,相关刊物平均影响因子均排名很靠后,加之培养成本高,不少理工类高校对这些无名无利的艰苦工科专业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毕业生数量与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严重制约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发展。
对军工人才培养的冲击不容忽视
军工产业是强国富民、安身立命之本。出于保密及外国对华技术封锁等原因,相关学科专业刊物少,发表论文少,被引用量也少;如同造船工程,相关刊物平均影响因子均排名靠后。
近年来,我国对航空发动机研发的投入大量增加,资金已不是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的主要瓶颈,而一流的人才却成为发展的关键。单就航空发动机领域科研人员的数量而言,我国甚至与美国不相上下,但一流人才的数量不够、比例偏低。过去我们所倚重的人海战术、加班战术和奉献精神,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收效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大师级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专家带队攻坚克难。目前,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仅5人,像吴大观这样的顶尖专家少到屈指可数的程度。
据英国《简氏国际海洋》杂志称:中国在2015年之前可能无法推出自主建造的航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可能缺乏建造航母所需的特种钢材。美、日、英、法均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而俄罗斯在特种钢材产品输出及技术转让上会向中国“漫天要价”,这都加大了中国航母建造的难度。
衡量一个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就是看特种钢材(又称特殊钢)即特钢占钢铁总量的比重,美国特钢比重占22%、日本占28%、瑞典占50%,而我国仅占3%。可见,我国钢铁产业症结就在于低端普钢等大路货比例太高,产能严重过剩,而高端特钢却大批量依赖进口。造航母主要用特钢,我国钢铁产能占世界1/3,研制建造航母所需高端特钢却困难重重,我国钢铁工业是典型的大而不强,其原因也是缺乏一流的技术人才。
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表示,我们国家钢铁研究队伍严重缺乏后备人才,现在的年轻人都倾向从事金融和经济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学冶金,搞钢铁研究,即便是有,其素质也不够高,基础理论薄弱,大量研究、计算工作,都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
中国研制航空发动机、航母特钢等均严重缺乏顶尖技术人才,和相关军工学科与船舶工程类似,由于论文发表数量排名靠后,相关学科与专业建设受到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不同程度的忽视。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与生物类专业“大跃进”式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各类军工专业可以说是扩招幅度最小的专业,高校招生不多,考生报考不积极,也未见哪个高校新设军工类专业,以航空发动机专业为例,仅有北航、南航、沈航、西工大、哈工大等为数不多的几家。这就必然出现一些领域和专业(如航空发动机、钢铁等)招生数量偏少、顶尖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的不均衡状态。
大国与小国的区别在于,小国可以偏重一个或数个领域的不均衡发展,如瑞士的手表与精密机械制造,但大国必须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所以,大国强调的是在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那么技术人才就应在各个领域合理分布,否则就有可能危及国家经济与国防安全,正如木桶容量取决于水桶中长度最短的木板一样。 责编/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