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教练不同于咨询顾问。顾问通常是某领域的专家,能够为当事人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绩效教练则是通过倾听与提问,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主动思考,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绩效教练不同于心理医生。其工作不是去平复情绪,而是通过动态的沟通过程,帮助当事人自己管理情绪,调整心态,完善其心智模式,认清问题所在。
通常,阻碍人们取得成功的不是外部障碍,而是人的内心障碍。因此,绩效教练应支持员工进行自我检视,同时,从拓宽人的信念和改变人的心态入手,运用各种教练技术,反映员工的真实情况,协助其确定目标、清晰方向、排除干扰、制订计划,并激起他们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立即采取行动,更有效、更快捷地达成目标。
通常,作为绩效教练的管理者要有同情心,为人要正直,处理事情要客观;要有教练他人的意愿,在大多数情况下愿意采取一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方式去管理员工;在教练式绩效管理中,作为绩效教练的主管必须要放下架子,与员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帮助员工建立自信;作为绩效教练的主管要做好面对质疑的准备,采取有效措施,让员工充分意识到教练式绩效管理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减少实施阻力;最后,教练要注意将自己的行为作用于员工的“信念”,引导员工自我觉悟。
如何成为称职的“教练”
对于习惯“控制”的主管而言,放弃指导比学习教练技术更难。主管往往习惯于告知与命令,但在教练过程中,主管要克制自己给出答案、告知行动方案的欲望。一个合格的绩效教练应具备六种能力、八条心智模式,即自我完善能力、范围界定能力、激励促进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思维引领能力、有效聆听能力。八条心智模式包括:没有任何两个个体是一样的;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有效果比正确与否更为重要;凡事必然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案;每个人都已经具备成功的能力和资源;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没有失败,只有反馈;对彼此和企业都有利的态度和行为是最好的效果。
教练技术的精髓在于倾听与提问。在此,笔者将重点放在“提问”上,原因在于:第一,没有人比员工本人更了解自己;第二,提问的方式有助于员工接受绩效教练,可以减少员工的抵触情绪,有助于提升回馈、引领的效果;第三,提问可以促使员工思考,锻炼其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有助于挖掘他们的潜能;第四,绩效教练提问,员工自己回答,这样将产生让员工自己信服的答案,进而积极地将想法付诸行动;第五,通过询问,绩效教练会逐渐减少自我意识和掌控答案的欲望,开始真正倾听员工的想法。因此,一个称职的绩效教练必须先学会提问。有效的提问应具有以下特征:
尽量使用开放式问题而非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以“是什么”或“如何”来开头,而封闭性问题往往是用“是”或“否”来回答。开放式问题分为探询式和自我发现性提问。前者着眼于已经发生的事实、行为和动机,如:“你认为这次订单丢失的原因是什么?”后者往往侧重于了解个人的想法和需求,如:“要想争取更多的订单,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避免建议性提问和诱导性提问。例如:“您不能在采取行动前先征求上司的意见吗?”“您当时的感觉是灰心丧气吗?”这两种方式的提问都会导入主管个人的想法,影响员工真实的回答。
将“为什么”式提问改为“是什么”式提问。前者会增加员工压力,引起员工反感,而后者更能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要问的五种问题。包括资料性问题、信念性问题、启发性问题、挑战性问题和计划性问题。
多提出追问式问题。如:“还有呢?”引导员工找出更多方案。此外,问题要简洁明了、具有关联性,不能杂乱无序,搅乱员工思路。
在教练式绩效管理中,上级以绩效教练的身份,运用教练技巧,使员工洞悉自己,反映他们的真实情况,引导他们制定恰当的绩效目标和职业规划,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回应,令对方及时调整心态,减少或排除干扰。可见,教练式绩效管理不仅是一种高效的绩效提升模式,更是一种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它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领导者提出的新要求,势必为企业和员工带来提升效益的动力。
责编/张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