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审计人才培养方法的教条化
复合性和国际性审计人才要求审计人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时,能够创新、全面地应用所学,有效地分析和发现问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还是以填鸭式教育为主,老师在课程上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案例讲授知识,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很难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和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对知识获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应用方面,大多数高校要求学生毕业前参加一个月左右的实训,但是效果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只是随便找单位盖章了事,缺乏事中的监督,实习最终流于形式。另外,在教师的安排上,现有的审计教师大多没有审计工作的经历,很多知识的传授就是“从学校到学校”,导致课程的讲授严重脱离现实。
3 创新审计人才的培养的途径
3.1 改革现有的审计人才培养教学体制
应试教育应尽快取缔,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让其远离填鸭式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另外,对于学生的考核也应该是全方位的, 将社会活动与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专业技能和管理才能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学生的能力。对于审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工作,高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学生方面,进行课程设置改革,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重,高校还要努力树立复合性和国际性审计人才培养理念,在保证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课程,与现实需求和国际接轨;②教师方面,引导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根据学科的特点, 适当启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积极调动起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使其个性得以更好的发展;鼓励教师参与社会项目合作,深入到社会进行实践,将教学与实践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实际。
3.2 突出审计人才培养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模拟审计工作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审计工作要求,更多的校外实践机会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接触不同类型的审计业务,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可见,实践课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执行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首先,应增强基本技能实践,培养学生扎实的执业能力。专设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根据审计流程和其他服务程序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如各类审计计划书、审计程序表及工作底稿的填写、各种报告主体审计报告的编写等,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审计实际操作能力。其次,应积极建设审计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达到学校、学生与事务所三方共赢的效果。派驻学生进所参与真实审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审计程序和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可以为事务所输送充足的审计人才,并且为将来的入职培训降低成本,学校也可通过合作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商思争,等.我国审计人才需求分析——苏浙沪2011年审计人才需求调查[J]. 财会月刊,2012(6).
[2]翟华云,周运兰.审计人才培养与审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0).
[3]张薇.市场需求导向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J] . 财会研究,2012(21).
[4]杜建菊,尹高峰.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高校培养模式研究[J] .会计之友,2011(6).
[5]唐华.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才智,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