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展语文朗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辅助学生学好初中语文知识的前提基础。本文将举例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度对策优化方案,并提出个人见解,希望能对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朗读教学度;对策优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教学度可以成功融合情感教学因素,有效加强学生的语文修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启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语感能力。本文将简析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从创造情境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朗读教学的实践运用和写作练习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探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度对策优化。
一、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开展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活动是融合情感教育因素和新课改理念的需要,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情感体验,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高尚的情感,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度对策优化
(一)创造情境教育。情境教育是一种顺应儿童发展天性,集中“真、美、情、思”四种元素的教育模式,所谓的“真”是指注重教学活动的直观性,“美”特指在教学过程中挖掘一切美学因素,“情”倾向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情,“思”主要是指启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开展语文朗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自觉性,教师理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教育模式,依据课本教材,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为学生打造高雅的朗读氛围,从视觉领域和听觉领域来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思考,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鉴赏课文的语言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例如在解读《春》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赏春天的风景画面,再认真聆听《春》的配乐朗诵,指导学生汲取朗读技巧,接着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参考配乐朗诵、从字里行间读出朱自清先生对春天的喜爱。然后选取文中的精彩描写,让学生推敲词句的使用技巧,像“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反复朗读并认真鉴赏这段描写,用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分析语言文字的妙处,再提出问题“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改成‘互不相让’,把‘蜜蜂嗡嗡地闹着’改成‘蜜蜂嗡嗡地叫着’可以吗?”,接着让学生自己思考三分钟,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这段描写精妙之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春意盎然和百花争艳的美,改成“互不相让”必然会影响情感效果。“蜜蜂嗡嗡地闹着”描绘了一群蜜蜂采花蜜的动感画面,刻画了欣欣向荣的春景图。如果把“蜜蜂嗡嗡地闹着”改成“蜜蜂嗡嗡地叫着”不仅会削弱文章的语言美,而且不符合科学常识,“嗡嗡”声是蜜蜂振动翅膀所发出的声音,并非是鸣叫声,一个“闹”字用的恰到好处。教师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应该先借助投影仪让学生欣赏泉城济南,从视觉上感受济南的美丽,然后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深刻体会这篇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部分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效率,不是特别重视朗读教学,甚至不让学生参与朗读活动,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教育的发展要求。这一问题也说明教师在进行语文朗读教学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想,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强化自身的语文基础,掌握标准的读音,把握好朗读节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朗读见解。例如在解析课文《背影》时,让学生在朗读过程在想象“我”和“父亲”不同的思想意识。在解读巴金先生的《繁星》时,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深刻领悟在不同时期观看三处星空的感想,体会作者微妙的情感变化。其次,教师应注意在朗读教学中融合演讲教育因素,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中的情感因素。例如在解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做演讲,读出这首词的乐观精神。在讲解七年级下册《新闻两篇》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明白导语的三大作用,即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奠定感情基调,设置阅读悬念,然后,指导学生依据播音常识和这两篇新闻的感情基调,结合亲和力的要求来朗读课文。另一方面,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属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告诉学生在朗读诗词时应注意寻找意象、诗眼和词眼,分析修辞手法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在朗读文言文时要精读文中的文言词语,尝试自行翻译古文的现代含义。
(三)加强朗读教学的实践运用和写作练习。开展语文朗读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朗读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加强朗读教学的实践运用和写作练习,让学生练习写读后感和朗读体验,指导学生结合语文知识进行写作。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冰心诗四首》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读诗歌的同时,汲取诗中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来写小诗,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设计多元化题目,文中选取了《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祖国母亲”、“黄河母亲”、“千纸鹤”、“智慧之果”、“原野之星”为话题来写诗,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在解读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菲利普夫妇的感情变化、船长的冷漠、“我”的客观陈述,然后,让学生为这篇小说创作不同的结局,指导学生以“于勒发财归故里”为题来写小说,或者让学生结合课文,想象“菲利普发现一位富翁像于勒的思想感情和异常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功开展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理应利用一切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教学环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朗读教学的实践运用和写作训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初中语文教育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优化[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6(3):76-77.
作者:黄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