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
[摘要]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传染性和潜伏性特点明显,而且还伴有致死率高的特点,这影响着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基于此,深入分析畜牧养殖中动物患病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确保畜牧养殖工作正常开展。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随着畜牧养殖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养殖规模的扩大,动物疫情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使得畜牧发病概率增加,严重影响了畜牧养殖工作的开展。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动物疾病的扩散予以严格控制。
1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分析
1.1饲养环境条件不理想
动物健康情况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养殖环境,若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清理养殖场所,会直接提高动物患病的概率。由于养殖场内部的动物饲养密度相对较大,而且每天排泄物与草料残渣量极多,而动物本身的排泄物中就含有寄生虫与病原体,若清理不及时,寄生虫或者病原体就会进入到草料与水槽当中,进而形成交叉传染。另外,畜牧养殖场的内部环境质量偏低,容易滋生蚊蝇,携带大量病原体,最终引发动物传染病[1]。总之,若生活环境存在制约动物生长的负面因素,亦或是对动物机体正常反应带来影响,都容易使动物出现不适感与异常的症状,其代谢也会紊乱,使得动物机体内部平衡状态受到扰乱,引发疾病。
1.2日常管理规范性较差
现阶段,大部分部门已经出台了管理规范与标准条例,旨在不断强化畜牧养殖场管理工作。然而,部分养殖管理工作人员并未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开展工作,管理方式十分不规范,无法确保畜牧养殖场管理工作的质量。例如,要求每周清洁养殖场,但管理工作人员工作不积极,每个月才清洁一次,使得养殖场内部垃圾诸多,动物患病的概率随之增加。
1.3养殖场地选择不当
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地址的选择不正确,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其中,养殖场的地址选择并没有深入实地考察,未考虑养殖场的周边环境,导致养殖条件较差,增加了细菌滋生的概率,提高了动物的患病概率。
1.4药物使用不合理
在治疗动物疾病的过程中,因养殖工作人员的医学知识匮乏且操作技能不专业,导师用药盲目性较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药效吸收不理想甚至会带来毒害作用,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最终使动物中毒死亡。
2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防控措施
2.1正确选择养殖场地
在选择畜牧养殖场地方面,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特别是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并结合考虑各种动物的生长所需。通常选择通风与光照条件理想,地势高且排水便利的位置,这样可以为动物提供安全且舒适的生活环境[2]。需要注意的是,畜牧养殖场应尽可能远离居民区,以免动物粪便造成严重的污染。
2.2重视日常管理工作
在动物日常饲养中,加强管理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途径。在动物饲养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强化动物日常管理力度。在饲养方面,要充分考虑动物生长与生活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增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力度。例如,夏季因空气流通性较差,疾病发生概率较高,所以必须要进行定期消毒与清洁。
2.3定期检查动物疾病
在动物养殖的过程中,发生疾病的概率较大。所以,养殖场应制定出相应的动物检疫机制,以保证检疫工作的执行力度和操作更加规范。另外,还应定期检查并消毒,向动物注射疫苗,以免动物在流动时传染疾病。而在动物流行疾病的多发季节,更应注重检疫工作,提升检疫工作的效果。
2.4疾病的防控
针对已经患有疾病的动物,需要及时治疗。而养殖户应以长远的眼光分析问题,强化防疫工作力度,对养殖场内部的消毒和处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其中,需要及时隔离患有疾病的动物,以免出现大范围的感染。而对于其他动物还应注射抗感染药物,严格监管并详细记录,为后期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结语
根据当前国内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深入分析疾病发生原因,综合考虑疾病成因复杂性及多样性,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作者:贾佳丽 单位: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第二篇: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与防控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以提升养殖效果。基于此,本文对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的类型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疾病的防控措施,旨在为畜牧业养殖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畜牧养殖;易感染疾病;类型;预防措施
畜牧业的发展不仅仅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对市场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是基于此,要积极践行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以保证整体管理项目和疾病控制体系的优化发展,要在明确畜牧养殖类型的基础上,从根源上对疾病进行防治,提升养殖技术和手段,从根本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分析
目前,导致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出现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养殖过程中存在问题,如病原体的入侵,其中真菌及病毒是携带病原体的主要病菌,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关注和集中处理该问题。之所以会遭受病原体的入侵,主要是由于在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传染及病情扩散。同时,在我国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外科类畜牧养殖疾病及内科类疾病也较为常见,可将其分为表皮感染及眼科类疾病[1]。此外,除了传染性疾病和普通类疾病外,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还会由于寄生虫引起易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内或者体外,导致禽畜出现严重的机能损失,较为常见的寄生虫分别为蠕虫和原虫。正是由于寄生虫病会借助不同的疾病通道影响动物,便导致动物易发生严重的易感染问题,而且目前易感染性疾病类型在增多,需要畜牧养殖人员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综合防控。
2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的防控措施
针对畜牧养殖中出现的各种易感染疾病,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疾病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力度,践行更加规范的管理制度,提升养殖人员养殖防疫技术的同时,从思想层面提升其思想认识,从而提升疾病防治效果。
2.1积极落实检疫机制
在建立健全检疫机制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对动物进行抽检,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的普查小组,集中建构系统化的管理模型和控制体系,一定程度上降低畜禽感染疾病的概率。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对畜禽的病变情况进行及时分析与防治,并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措施,从而提高整体畜牧养殖疾病防控能力。
2.2优化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对于畜牧养殖管理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管理诉求进行系统化控制,积极落实标准化环境管理要求,践行更加系统化的控制措施。首先,保证养殖区域干净、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对于畜禽来说,养殖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干净程度和通风采光效果是病原体滋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养殖区域应是封闭的,并远离水源,养殖人员要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而且要在高温或寒冷等异常天气条件下进行细化控制和集中管理[2]。
2.3积极进行品种改良
目前,导致畜牧养殖中动物出现易感染疾病的原因中,除了一些外界因素外,动物本身抗病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要积极研究更加有效的品种改良措施,从根本上提升动物抗病能力,并且积极落实疾病预防及控制工作,以提高养殖的实际效果。
3结语
在畜牧养殖动物易感染疾病预防措施研究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积极践行标准化养殖流程。同时,进一步对其疾病类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地区实际构建系统化的防控机制,提高疾病防控效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确保养殖业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良.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的防治方案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5(16):43-44.
[2]刘复生,李彦召.浅谈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及预防[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259-260.
作者:王方明 单位: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第三篇:畜牧养殖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方法
摘要:畜牧业是我国现阶段重点发展的产业。养殖场动物疫病的发生是我国畜牧业中常见的状况,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也因此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我国与畜牧业有关的部门积极的配合畜牧养殖者对养殖场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而控制养殖场动物疫病的发生,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养殖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方法
1动物疫病分类
所谓的动物疫病,指的就是动物机体受到外界或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损害,破坏了动物的机体平衡,导致防御能力的下降,重者会导致动物死亡。动物疫病主要通过空气、动物血液以及动物的排泄物等进行传播,但是也有一些疫病会通过接触传播。养殖场动物疫病的种类主要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普通病。1.1传染病传染病是养殖场动物疫病中最严重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物感染病原体,使动物产生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播性的动物疫病。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布鲁氏病、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感染传染病后,动物死亡率极高,而且某些传染病也很可能会传染给人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防治,具有很严重的后果。1.2普通病普通病,是养殖场动物最常见的疫病,主要有外科疾病,例如四肢病、外伤等,;内科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消化性疾病以及中毒、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等;产科疾病,例如不孕不育、乳房疾病、新生幼畜疾病等。1.3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指动物性寄生物(统称寄生虫)引起的动物疾病。蠕虫、原虫以及节肢动物是导致养殖场动物的寄生虫病发生的三大类寄生虫。寄生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场所环境条件差,卫生不合格。由于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存活期比较长,因此解决寄生虫病很困难,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动物之间接触。
2养殖场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动物疫病的预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检疫诊断与预防防疫。2.1科学的防控措施加强对养殖场动物的管理,并进行一系列的科学防控,对养殖场中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做到保持环境的卫生,并且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的动物养殖。还要建立起一个生物安全的体系基础,以保障养殖场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并提高养殖人员的素质。2.2严谨的免疫工作免疫工作必须要做到科学且严谨。例如,注射疫苗的计量要经过仔细的研究,在注射之前要对动物被注射的身体部分进行消毒,避免感染,疫苗存放的地点不能让阳光直射,疫苗开瓶后两个小时之内要使用完毕,并且建立一项疫苗使用专人专项的制度,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2.3提高防范意识提高防范的意识,也是控制养殖场动物疫病传播的有效途径。其中,隔离措施,是有效防止养殖场动物疫病传播的主要做法,它把传染源控制在无法传播的环境之内,并对传染源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切断传播,防止健康的动物传染上疫病,做到有效控制疫病的蔓延。养殖场地必须要提高防范意识,建立起隔离体系,防止疫病的传播。2.4合格的消毒处理对养殖场地进行消毒,对养殖场动物进行寄生虫清除,科学合理的使用一些药物,对其进行严格的操作。例如,一些病原体往往会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保证养殖场地的空气的流通,可以防止此类传播范围较广发病率较高的疫病的扩散、传播。2.5病死动物的科学处理对于病死的动物,要科学化的处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并合理的执行。如果条件有限,应采用填埋或者焚烧的手段,应该注意的是,填埋深度不要过大。2.6控制养殖场动物种源一般来说,养殖场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种源,一些新的品种的引入,会导致一些疫病发生混合感染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威胁到了新引进品种,还会对养殖场原有的品种造成影响。所以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对新品种引入进行控制,在引入新的品种之前要进行一些调查,并进行某种疫苗的接种工作,才可以进行引进。
参考文献
[1]陈仪坤.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分析[J].医学信息,2014(11):379-380.
[2]林植.养殖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J].农业与技术,2013(2):130-131.
[3]尤先龙,王海军,赵彦青等.养殖场动物疾病的防控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15(12):106-107.
[4]朱建岗,盛伟方,顾秋萍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疫病的预防与控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2(2):85-85.
作者:廖其祥 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羊角畜牧兽医站
相关专题:生态经济 我国金融监管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