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绍了辽宁风沙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阐述了沙区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辽宁;风沙区;退耕还林
1辽宁风沙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意义
退耕还林工程是辽宁最重要的林业生态工程之一,自2001年启动至今,经历了小范围试点、大规模推广、结构性适应性调整和稳步推进、巩固成果阶段。工程区由试点阶段的3市4县,发展到14市65个县,工程覆盖了辽宁的833个乡(镇),7430个自然村。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程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辽宁的生态建设。辽西北风沙区是辽宁省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也是生态建设需求最为迫切的地区。辽宁沙化土地面积为54.96万hm2,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60.66万hm2,其中约有95.4%分布在辽西北风沙区。区内“三农”问题是辽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沉重包袱,严重阻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辽宁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和谐的音符。此外,辽西北风沙区接临科尔沁沙地,其中彰武县距离省会沈阳市仅为126km,作为辽宁西北部防沙屏障,所发挥的生态作用不言而喻。据退耕还林效益监测结果显示,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5年后,地处辽西北风沙区的彰武县,年风沙日数由2001年的46d减少到2005年的18d;省会沈阳市2002—2005年的风沙日数分别为22d、12d、19d和5d。风沙危害状况明显减轻,输沙量和土壤风蚀量逐年下降。可见,风沙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于促进辽西北风沙区生态建设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2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辽宁省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条件改善所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2.1沙区农户对退耕还林缺乏积极性虽然退耕林分所有权归属农户,但营造的林分都是生态公益林,农户并没有实际经营的权限,也就是说农户退耕还林仅为了换取国家给拿的补贴,对林分管理态度消极。2.2退耕树种较为单一沙区退耕树种基本以杨树为主,仅有少部分大扁杏、山杏等经济林树种为辅,存在退耕树种少,林分结构较为单一的问题,而且部分地区规划不合理,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影响退耕林分的群落稳定性。同时,各地区开展退耕还林年限较为集中,林分成熟后会面临一起更新的局面,恐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2.3退耕还林补助标准低以阜新市为例,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是:生态林分两轮,共补助16年,前8年2400元•hm-2,后8年1350元•hm-2。经济发展伴随着通货膨胀,到今天这种补助额度都不够退耕农户维持基本生活的需求,为了生存和增加收入,农民在间种退耕地之后,会继续寻求承包荒地,或增大花生种植面积,甚至破坏现有退耕林分,滥垦滥耕。这必然会引起风沙区土地次生退化,违背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初衷。这些问题的长期累积会引发出新的矛盾,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完成质量和后续发展,严重制约着风沙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条件的改善,使退耕还林工程提出的“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的要求面临严峻考验。
3对沙区退耕还林及后续森林培育的建议
3.1科学规划,丰富退耕还林树种、林分模式在着手退耕还林前,应做好科学规划。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对退耕地分类利用,从林种配置、林草(农)比例、树种优选等方面入手,把握生物多样性原则和生态平衡理论,利用生物种群和类群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培育混交林、复层林,避免出现大面积纯林,实现风沙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优化。同时对退耕还林后续形成的不同林分模式进行监测评估,根据林分稳定性、对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等指标,进一步筛选和确定优良生态模式。加强科技支撑与示范作用,逐步在辽西北风沙区推广建立树种丰富,林分稳定的退耕模式。3.2加强管理,提升政策灵活性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与管理队伍,实施有效管理,保障退耕还林工程推进和后续发展。对已完成退耕地区做好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建立相关档案,做好后续指导与服务。退耕之前就要考虑到今后林分更新问题,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对同一地区分类、分期进行退耕还林,避免出现一起退耕,一起更新的状况出现。同时,为了提高农户对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还可以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对现有林业生产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寻求建立分类补偿机制,在符合规划和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对灌木等退耕林分提高补偿额度,在农户所拥有林分难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的情况,也有稳定、满意的收入;降低乔木等可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退耕林分补偿额度,但可在政府统一管理下放开经营权,提高退耕农户对林分的经营自主性。3.3加强科技支撑,倡导发展绿色产业要想解决退耕还林的根本矛盾问题,调整、转变沙区产业结构是重点。政府应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对沙区现有落后的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提高土地生产力,引导农民发展大棚蔬菜、有机食品等集约、高效的现代化农业。同时,扶持经济林、苗木生产等占用土地资源少、效益高的绿色产业,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和农户收入,进而缓解沙区土地生态承载压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沙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峰.阜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5(3):89-90
[2]王丹,赵晓翠.彰武县退施工管理论文耕还林工循环农业论文程建设问题分析与建议[J].防护林科技,2014(2):54,68
作者:曹颖 单位:辽宁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