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照一下学生初、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初、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初中学生、老师面对的物理问题较浅显、易明白,内容少、定理少、感性强、易识记,因而学法、教法很是生硬、机械、粗糙;老师偏重一言堂式灌输、大强度低效训练,学生则钟情于死记硬背,照猫画虎,被动接受;老师过于强势,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甘守劣势,丧失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权利与机会,满足于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得过且过。高中的物理学科,公式、定理多如牛毛,教学进度快如迅雷,内容难度难于上青天,题目类型花样翻新令师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面对以抽象思维能力为基本要素的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老师飞沫四溅、九牛二虎之力尽出,学生醍醐灌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者如狗咬刺猬无从下嘴,学者如笼中困手兽坐以待毙,师生均不得其门而入,信心尽失。
因此,从高一第一学期就着手培养学生养成学习物理学科的学习习惯、方法、情感应成为高一物理老师教学工作的第一要义。初中生很少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相关知识学科间的穿插运用生疏呆滞,主动寻求学科间知识架构结合的能力不足、意识欠缺。然而高中物理偏偏要以此为前提条件组织教学,哪壶不开提哪壶。比如高一物理即安排了对计算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力学内容,力的分解与合成部分纯粹就是数学学科中的学生头疼的正、余弦和正、余切三角内容,极值即幂的运算则与万有引力密不可分,二元三次方程和根的区间预判则与物理学科中的运动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观之,高一物理老师当加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理论修养,注重培养高一新生关注学科间知识交互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阶段,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物理知识将不能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验证、甚或是相反,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积极性。比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浮力定律、杠杆原理等力学知识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相符,能充分引起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而高中阶段的一些物理知识则相对比较理性、抽象,与学生的阅历相去甚远,甚至于南辕北辙。当然物理学毕竟是科学,学生心目中先入为主的表象感受再深刻也难以抗拒科学的真理。但是,这种知识与现象的矛盾对立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却会产生巨大的打击,错误的体验感受如果得不到彻底地廓清,学生的抵触情绪就会滋长,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的打击甚至会是毁灭性的。联系学生生活感受,匡正诸多的“想当然”,既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一线教师的理念性要求,更是高一物理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综上所述,刚刚升上高中的初中学生在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适应,给我们广大的高一物理老师提出了远高于其他学科老师的要求,必须慎重对待之。以下是笔者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与大家商讨,一方面希望各位同仁指正,一方面希望能抛砖引玉,收获新知。温故而知新,理清旧有体验与新学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用新学匡正、丰满已有的知识架构,用旧有的认知结构、生活体验吸纳新的物理学知识,加强两者之间的辨证融通,创建新的思维模式,搭建更广阔的物理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物理实验室、社会实践等因素,使物理教学充满感性,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丰富变换的情境中,自然而然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象理合一的乐趣,感悟晓理明义的喜悦。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同样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又都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对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学科的作用尤为重要。日常物理现象、实验的观察,观察所得的比较、类比、分析,比较、类比、分析之后的归纳、概括、抽象,归纳、概括、抽象所得结论的再次验证、丰富、发展……没有哪一门学科具备如此高强度的思维实践。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思维是因果同体的。当然,思维问题是程序、模式等认知的共性东西,对于一个个具体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的认知解决还须注重解题技巧、方法的强化训练。既然是初、高中过渡阶段的一个“槛”,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编写体系序列,选准、选好切入的角度,把难度尽量降下来,把进度最大限度慢下来,把师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鼓动起来,把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坚定下来,共同取得高中物理教发表论文学的理想效果。
作者:谷喜苹 单位:河北武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