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概况
“剪纸”在我国民间流传极广,是民间随处可见的一种艺术品,它是中国人祁福与祝福的符号,是几千年来无数代劳动人民口授心传的生活文化史。我国剪纸艺术起源较早,发现的最早剪纸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北朝时期的对猴团在剪纸和对马团在剪纸,造型古朴,构图严整,反映了我国剪纸艺术在当时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和需要而创造的,它材料廉价,制作简易,只需纸片和一把剪刀。民间剪纸的种类非常丰富,一般作用都是装饰和祈福。剪纸的题材多选用生活气息浓厚,吉祥喜庆的内容,有飞禽家畜、花草鱼虫、农家生活、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图案大多富丽丰满,祥和安康,丰富生动,充满鲜活的艺术生命。剪纸艺术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土壤之中,活脱脱的透出人们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凝聚了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出一种古朴端庄、民情风味很浓的民间特色。所以剪纸艺术渗入到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流行十分普遍。
二、民间剪纸艺术在传统民俗中的运用
剪纸艺术总是与一定的民俗有着对应联系,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活又反馈于生活。它的内容与形式大多受到民俗活动或民俗心理的制约,《喜鹊登枝》(婚嫁)、《松鹤延年》(祝寿)等图案,都是在特定的民俗活动中的民俗心理的反映,民俗为剪纸艺术提供了鲜活的舞台。民间剪纸艺人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利用习俗这块丰腴的土壤,大胆创作,把民俗中的积极因素延续下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断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民间剪纸艺术在民俗中的运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剪纸艺术在岁时节令中的运用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全民性的民俗活动,剪纸已成为中国春节的典型象征。正月二十三,在北方的农村是贴春牛的日子。一张“春牛图”贴在门扇上,表示大地复苏,春耕开始。“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贴甘露”。“甘露”是龙的形象,《甘露图》剪纸挂在门楣上,叫“门吊”或“门笺”,反映了农民渴望春雨的心情。三月谷雨节,更是剪纸大显威风的机会。为了把刚刚苏醒的毒蝎灭掉,家家张贴《雄鸡叼蝎子》或《老君斩蝎子》剪纸。三月初一、四月初一、五月端阳是祛灾除病的节令。妇女们用剪纸底样绣上一颗桃子,做上一个狮子滚绣球,缝上一只艾虎,佩带在孩子身上,便可“桃(逃)命”、“滚病”、“辟邪”。六月初六,有些地方要在祖坟上插一把剪纸图案装饰成的纸扇,纸扇上的剪纸图案,多半是孝顺长辈的故事,有了剪纸来丰富内容,加上长辈们会声会色的讲解,插扇的习俗便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2、剪纸艺术在婚姻爱情中的运用
在婚姻大事中,剪纸的运用范围就更广泛了。在我国农村流传着这样一个风俗,闺女出嫁之前,必须得有一手好技艺,这样才会被男方家看得起。谁家的媳妇心灵手巧,就能博得全村人的称赞和婆家的喜爱,剪纸技巧往往成为评价新媳妇巧与拙的标准之一。因此,当妈妈的尽量把剪纸技巧传授给女儿。在陪送的嫁妆上都要用“喜鹊登梅”、“莲生贵子”、“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等各种形状的大型剪纸覆盖起来,表示情投意合,子孙繁衍。作为典型的婚俗民间艺术,子孙延续几乎成为“喜花”表现婚俗内容的唯一主题。剪纸艺人巧妙的运用“谐音”“寓意”,通过物象表现出母亲希望小两口和睦相处,早生贵子的心情。一幅《扣碗》剪纸,充分表现了夫妻的结合之意,两个精致的花碗紧紧扣在一起,严丝合缝,上为夫、下为妻,十分合套。这就把母亲说不口的心里话形象化、物体化了。男方办喜事,院落、客厅、门窗、洞房,从屋顶到炕围墙,贴满了喜庆祝福、喜气盈门的剪纸图案,一片鲜红,寓意丰富,使婚礼大放光彩。在这样的婚娶的日子里,房屋、生活用品等有了剪纸做点缀,顿时变得喜气洋洋,民俗与剪纸就这样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了。
3、剪纸艺术在生日祝寿中的运用
小孩过“十二”,是很多地方有的习俗。在旧社会里,卫生医疗条件很差,抚养一个孩子十分艰难,如果能度过十二岁就基本上稳住了。因此,父母把孩子的十二岁看作是关键年龄,生日之时都要庆贺一番。既然是要庆贺,妇女们便凭着她们剪纸的本领,利用她们在剪纸领域的方便条件,剪出《观母娘娘》的剪纸,奉为保佑孩子成长的女神。谁家孩子过“十二”,观母娘娘就到谁家过生日。人与神共度吉祥之日,当然非同小可,母亲们按照孩子的年龄,裁剪十二方大红桥花剪纸,内容一般是观母形象、吉祥如意、状元及第、牡丹富贵等,再把十二方剪纸贴在黄纸上连接成花桥,母亲领着孩子进行钻桥仪式,然后把花桥烧掉,仍在河里,叫做“丢灾”,作为一种习俗,剪纸艺术也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用剪纸为老年人祝寿,是剪纸在民俗中运用的又一特色了。嫁出去的女儿给老人奉送寿衣寿帽,除用剪纸底样绣上“寿”字图案外,还用红色剪纸图案覆盖起来。寿诞之日,大型的《福禄寿三样》、《松鹤延年》、《麻姑献寿》等剪纸图,张贴在屏风上,悬挂在宴厅里,一派庆祝气象。
4、剪纸艺术在丧葬中的运用
至于办丧,更有许多风俗是通过剪纸来表现的。在丧礼中,人们为死者准备了种种生活必需品来祭奠,就是让死者在那个永生的世界中继续像在人世一样幸福的生活,祭品种类相当丰富。当过路行人一旦看到哪家大门上悬挂有“告门剪纸”,从它的层次便可以知道死者的年龄。一岁一层图案,层层连接。死者如果是百岁老人,“告门剪纸”的气势就可想而知了。死者的穿戴也有讲究,“头枕牡丹脚登莲,后辈子孙做状元。”说的是死者的枕头要张贴象征富贵的牡丹剪纸,冥鞋要张贴象征清白的莲花,这样才能垂荫后代。在灵柩前,摆设用大量五色纸花和大型剪纸制成的纸蟠、香蟠、祭楼等剪纸祭品,其用意表示子孙繁衍,世代兴旺,以慰藉死者的亡灵。
三、小结
民间剪纸作为民俗活动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使用范围中,体现了综合性的多功能,贯穿于人类生命、生活的全部之中。人们希望生活过得更富裕、更美满,没有困苦和灾难,希望人丁兴旺,健康长寿。这是最现实也是人们最基职称论文期刊本、最普遍的心理要求。正因为如此,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剪纸艺术才成为常兴不衰的恒久主题。
作者:张文燕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