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PS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困境
由上述分析可知,HPS应用于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深远的意义,值得逐步进行应用推广。然而,基于我国多年来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式、方法,HPS理论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契合度不高,在具体运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当前的教育模式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而提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推进的进程缓慢,导致一些教育痼疾极难根除,影响着HPS教育的推广与实现,经笔者归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教育理念非知识化。当前的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很少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放在应有的高度上,普遍追求的是如何增加学生就业能力,毕业后能尽快走上工作岗位。教育愈来愈趋向于产业化模式,对于科学知识的热爱与追求逐渐丧失,失去了教育的初衷。(2)课程设置上轻视科学教育。到了大学阶段普遍以教授应用性的课程为主,且对提供科学本质的内容很少,或者只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3)教师教学重成绩、轻素质。当前教师在教学要求上存在偏向,学科课程占据绝对地位,教师只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这使得HPS教育的推行举步维艰。(4)学生的接受问题。信息化社会,学生个性愈发鲜明,兴趣爱好广泛,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获取想要的信息资源,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不强。
二、HPS理论在大学教学课程设计与应用
1.HPS课程目标设定
开设HPS课程教育的根本目的旨在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帮助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开展HPS教育,通过任课教师结合所教学科背后的史实资料,能够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再者,借助于HPS教育,通过讲述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让大学生体会他们的人格魅力,可以达到激发创新热情、启迪创新思维的教学目的。还有,鉴于理性批判精神是一切科学活动的基本,通过HPS教育能够塑造大学生理性的批判精神,促使其以动态发展的历史眼光去看待科学实践,避免受到固有一成不变的观念的牵绊。
2.HPS课程教师定位
在高校开设HPS课程教学,一方面突出了教师的教学地位,对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高校教师自身的定位也有了新的变化,因此,在HPS教育形势下,必须对教师有一个新的认识。首先,在进行HPS课程教学之前,应对各科老师进行相应的辅导与学习,以便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高校必须要通过对我国高校教师在HPS方面做好足够的练习,如在科学教师职前和职后培养中加强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教育,做好这些方面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真正把握HPS科学教育思想的精髓,进而提高他们自身的HPS教学素养。其次,教师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HPS教育科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进入认识范围的事物是探究的客体,教材和教育资源是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建构知识的工具。教师应由过去的教材执行者,转变为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进行科学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3.HPS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上述HPS课程目标的分析,在HPS教学模式上应重点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形成“以目标引导手段,以手段实现目标”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HPS教学中,高校教师应切实有效的把所教学科的知识与其背后的科学史、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等内容结合起来,突出其实践意义与价值,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再者,为了实现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在HPS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对科学方法的重视或教学的探究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理性和思维能力。总之,要基于提高学生科学认知能力的角度,科学合理建构HPS的教学模块,为HPS教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4.HPS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教学思想的实现手段,针对于HPS教学来说,高校教师应在教学环节中渗透科学所蕴含的创新意识与求真意识、理性精神与批判精神,再现科学史使学生领悟科学内含的精神、本质等。具体来说,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哲学、史学以及社会学的人类文化活动,形成丰硕的学科背景资料,并结合具体学科的知识特点加以阐述,如高等数学一科,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有助于学生感悟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促进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可以选取纳皮尔为了准确计算对数表,付出了20年的青春,或欧拉右眼失明,仍以坚强的毅力继续数学研究等人物资料,使学生体会到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强调科学与社会的互动,这也是HPS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教学应与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与社会活动相联系,如金融学、财政学等经济类学科,与人们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密切联系,教师可选取其中一些热点材料,充分展现学科内在价值。
三、结语
总之,HPS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本质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加快推进HPS理论应用于大学课程的进程,通过不断探索开发新的教学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张远秀 单位:安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