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证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证式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改革主要可以按照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三个步骤进行,具体在执行层面的实现过程如下:
1.实证式教学体系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实证式教学体系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实证例子来对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在对互联网相应技术产生兴趣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操作对相关方法以及技术等知识进行了解的过程。在具体的实证构建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实证案例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如:在检索系统教学的课前预习实践过程中,在课程进行之前通过通知的方式让学生对实际的问题进行收索资料,如:“2012年高考真题、高分作为模板”等内容。利用学生对实际检索系统的操作使其对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具体内容资料搜集情况来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采用收集资料的分享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引入。
2.实证式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证式教学体系的引入达到较好的引入以及内容展开与练习。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结合课前预习内容的分享来达到本课程主体的引入,并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不断地引入相关的案例来对课程进行生动的讲解。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使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操作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使枯燥难懂的知识点转变为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在降低了学习难度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形成一种对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此外,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布置也使得信息技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能够充分地服务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如:在信息检索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学生对检索内容的分享使得同学对于网络检索体系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包括目前的检索网站、检索原理等内容。通过实践与书本知识相结合的过程使得学生意识到并能够分析出关键词在检索中的应用价值,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检索的必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要点。
3.实证式教学体系在课后练习中的应用
在课后练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引入部分具有较高吸引程度的实证案例来让学生在实际中操作,甚至是娱乐的过程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复习与掌握。并利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自身对答案的渴求来完成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如:在局域网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或者学校内网的VPN系统来实现游戏的局域网互联或者电影、学习资料等资源的共享。通过此部分内容对学生的吸引来达到学生对局域网知识的复习。
二、实证式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在实证式教学引入信息技术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可能的优化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课堂改革提供思路与指导建议。
1.实证的直接关联问题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实证案例的选择过程中选择与课堂内容充分关联的案例能够对课堂的引入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具有积极意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教师对课程准备的不充分或者对学生接纳水平考量的不充分而造成无法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集中在如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实证案例的引入过于理论化,如:在检索相关知识内容的案例设置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对相关内容的检索来达到学生对局域网、互联网检索系统进行应用,进而达到基础了解的目的。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检索内容的设定往往过于理论化,这种情况无法刺激学生对检索系统的深入使用,进而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实证案例与课堂内容相关度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相关教学内容的了解与把握。基于如上问题以及原因,本文认为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把握的前提下对实证方案的合理性与关联性进行论证。在实证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尽量以满足学生对体系的初步了解以及学生兴趣为基本前提。
2.实证教学的时间考量
由于高中生学习体系的设定等问题,分配到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过度地上网或者体验式实证内容的完成从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的层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体现在课时设定以及作业量等问题。如:在网页制作的学习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学生自由自作网站等方式作为课后作业。这种作业的设置模式虽然符合市政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其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而往往遭到部分家长以及学校的抵制。这直接导致了教学目的实现障碍的出现。基于如上内容本文认为需要从作业的各方面入手,在满足学生基本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对作业时间进行合理的压缩。如:在进行网页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利用课堂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对网页的选择以及网页的布局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形成基本方案。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部分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或者共同完成的方式进行相关练习的完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把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过程的同时减少学生在课下作业方面的时间投入。
3.实证教学的公平性问题探讨
虽然目前个人电脑的普及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依旧发现不同学生在电脑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的水平不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无疑增加了教学的不公平性。一方面,电脑运用技术相对熟练的同学会认为此种方式过于简单;另一方面,对电脑了解不深的同学无法独立完成相关的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相应的教学会使得原本对电脑存在兴趣但是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践或者调查来对这类学生进行有效的把握,并采用分组的方式将两种不同学生进行分组。在任务的布置与完成过程中采用学校机房提供地点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同时,利用分组过程中的协作精神使电脑知识水平较高的同学在小组内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进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相对地刺激了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这种分组的模式也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传达。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实证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细致地分析了应用原则以及应用步骤。最后论文代理,根据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教学与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作者:黄顺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