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栽培过程中虫害的防治是改善果穗品质、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管理措施。在我国南方,水稻虫害发生在生育期的各个环节,须针对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综合防治。本文对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域主要虫害进行了探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为南方水稻栽培提供虫害防治参考。
关键词:水稻栽培;虫害;防治
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常年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农业生产的光、温、湿等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但这种温和的气候条件也为虫害的繁育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对于水稻主产区而言,每个生育期环节都会伴随虫害的发生。因此,水稻虫害的发生规律研究对综合防治有着较大的意义。
1我国南方水稻栽培中危害较重的几种虫害
在温和的气候环境下,水稻栽培的各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序地受各种虫害的危害,给水稻稳产、高产、水稻品质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危害较重的几种虫害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使得水稻产量下降最高达到35%[1]。因此,了解水稻虫害的危害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南方水稻种植区的主要虫害(见表1)危害水稻的整个生育期,给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虫害防治,才能保证产量和品质。
2我国南方水稻虫害的因素
2.1气候因素
我国南方水稻产区,气候条件温和、常年湿润,给虫害的繁育创造了适宜条件,使得虫害接连发生,危害水稻的生长发育。据研究发现,湿度越大,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就越大,而且其特点是迁移快,危害范围迅速扩大。稻飞虱的发生同样需要较大的空气温度,因此,这两种虫害在湿度大的大环境下往往此起彼伏。光照和通透性对于虫害同样有影响。当光照不足或通透性差时,水稻植株间相互遮挡,给稻飞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2.2耕种制度因素
水稻耕种制度要求品种搭配来降低种植风险性,由于南方气候原因,品种搭配、栽培复种等成为水稻栽培的主要手段。但是,这种混种格局往往无法将抗性品种的优势发挥出来,使得单一品种的面积大大降低,无法在布局上对虫害形成抵抗作用,从而引起虫害的大发生。在复种制度上,由于前期作物虫害发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虫害会再次侵袭下茬水稻,使得水稻虫害往复发生,难以控制。
2.3田间管理因素
水稻栽培需要科学进行水肥的管控,才能保证其植株生长适当,不会给虫害提供繁育的空间,降低虫害的发生概率,起到预防作用。但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水肥管理难以实现精准性,不同生育期植株的生长性状超出标准情况,或未达到生长指标时,均是由于水肥管控不到位所致,此时就会发生虫害危害,而且危害程度迅速扩大。例如田间干旱利于二化螟、三化螟等主要虫害的发生;水稻生长过快容易造成田间通透性降低,粗壮的茎叶为害虫提供了广阔的食源而发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虫害的相互掺杂,给防治带来困难。
3我国南方水稻虫害的防治策略
3.1在水稻耕作制度上进行防治
预防为主是水稻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在水稻生产中,无论是品种选择、重茬换茬,还是结构调整都需要将虫害预防作为主要管理重点。因此,抗性品种选择非常重要,为达到区域优势,需要适当增大抗性品种的面积;复种重茬时,要对前茬进行深耕晒田配合化学杀虫剂进行虫卵的灭杀;建立虫害预警机制,对往年的虫害进行数据分析、保存,形成虫害预测模型,对虫害进行预测防范;科学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多种作物搭配,降低单一种植产生的风险,从而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面积。
3.2生物技术进行虫害防治
生物技术因具有污染低、残留小、对生物多样性危害性小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上。对于水稻虫害而言,生物技术的防治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利器。生物防治主要采用天敌生物或生物菌剂对虫害进行控制、灭杀。对于南方水稻的主要虫害,如二化螟、稻飞虱等可以利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将其虫卵进行破坏。还可以利用增加田间蛙类密度的手段进行人工干拢,利用鸟类捕食虫类进行生物防治;还可以利用黑光灯这种物理手段进行成虫的诱杀。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对虫害的控制非常有效且直接,是保证水稻稳产的良策。
3.3药物防治
除这几种虫害外,南方水稻还会受到其他害虫的危害,如稻飞蝉、蝼蛄等。对于水稻害虫的化学防治,主要原则是科学用药,找准时机(2龄前幼虫期),切不可乱加药量,以免造成抗药性而形成后期的虫害大发生。另外,药物选择需要以低毒低残留为主,以免对水稻的品质造成更大的影响。
4结束语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湿润,对水稻生长发育和虫害的繁育都有利,因此,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对水稻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剖析,对害虫的发生特点进行研究,才能在虫害防治上找到最佳的契合点,提高防治的效果。因此,掌握害虫的发育特点,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加强虫害的预防报警,才能提高南方水稻产区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户增收。
【参考文献】
[1]覃桂云.水稻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5(14):92.
[2]钟小华,林美英.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118-122.
[3]陈勇夫.水稻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策略分析[J].北京农业,2015(4):34-36.
[4]童卫忠,欧阳承.2011宁国市水稻虫害发生预测分析与防治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11(4):60-62.
作者:江羡英 单位:广西宾阳县新圩镇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