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黄雪梅认为“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目标应围绕知识、技能和素质三方面”。李海林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点为指导,同时结合学者们的观点,我认为高职生综合素质应该是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高职生专业素质
(一)尝试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生的公共必修课,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本身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治教育的功能的同时,适度体现“就业导向、素质本位、对接专业”的设计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提升高职生的专业素质。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是指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进而将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内化,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能较出色地从事专业工作的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法制观等知识点为高职生学习专业理论提供一般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首先是要建立一支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其次,思政课教师设计与专业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例如结合各专业的职业道德,以具体的专业职业道德配合相应的专业案例展开教学,结合各专业讲解相关的专业法律案例,如《会计法》《物权法》《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建筑法》等。最后,在高职生实习实训期间,开展同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结合“职业道德”这一学习内容,让高职生在实习实训期间,调查实习实训单位员工的职业道德、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分配方式、企业文化建设情况,通过调查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通过与专业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不仅能够让学生端正专业学习的态度,同时有利于深化对一些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高职生的专业素质。
(二)引入“主题演讲”“新闻讲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以培养高职生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人为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是人类文明之道大化于天下的生命大智慧。人文精神,就其核心来说,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所有高职生的公共必修课,主要对高职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改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十分有必要。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高职的两门主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主题演讲”“新闻讲评”活动,学生以宿舍为单位组成6~8人小组,班长和学习委员统筹安排各小组演讲或讲评的时间,各小组自行选择演讲或讲评主题,每次课再由教师随机抽取6位同学担任评委,其中一位评委负责课堂上对小组的演讲或讲评进行点评,评委则根据教师预先制定的评分标准表对小组进行评价,并评出小组的成绩。学生在“主题演讲”和“新闻讲评”的过程中,例如“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和“小女孩公交车上让座遭索赔”“地铁抢座事件”等,学生们的评价各不相同,有时甚至引起学生之间的激烈争论,在争论中学生的表现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外化,这时候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并结合学科中的相关知识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社会公德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以培养高职生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科学素养的范畴包括我们常说的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坚实严谨、重视实践、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采用任务驱动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职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或协作领会知识和技能,并形成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能力。例如结合“社会公德”这一学习内容,让学生组成小组对校园的文明状况进行调查,学生们自行设计调查方案,自行分配调查任务并完成调查报告。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自己纠正了不文明的言和行,还提出了一些倡导全院高职生文明言行的宝贵建议。任务驱动法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要求。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锻炼了他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品质,从而实现培养高职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比赛活动
以培养高职生能力素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经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一个拥有全面知识的人是其发展多方面能力的基础,高职教育重视学生知识全面性的基础上,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研究课题,于2003年提出了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即与人合作、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和外语应用。这八项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生三年教育教学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各种“第二课堂”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在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课时的基础上,专门开设红色经典读书会、爱国主义电影赏析社团、模拟法庭等思政主题社团。这些主题鲜明的社团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学生通过读书交流、制作微电影、参与微电影的演出、担任模拟法官等活动,锻炼了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在辅导员老师的协助下,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与十八大”的征文比赛和“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比赛,经过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形成论文或演讲稿、上台演讲等环节,锻炼了他们处理信息、写作以及表达能力。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中,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其本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全体高职生的公共必修课,教学目标理应聚焦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一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也只有如旅游农业论文此,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成为让大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
作者:廖彩云 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