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鲁迅对于中国女性的命运抱有深刻的同情,其小说中的思想符合女性主义的核心原则。但鲁迅并未真正意义上将女性放在与男性等同的地位去描述,其笔下的女性缺乏主体意识。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鲁迅的女性观,可以得出鲁迅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契合和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做的贡献,同时也发现鲁迅在女性描写上存在的局限性。

关键词:鲁迅小说;女性主义;自觉性;女性悲剧

女性主义(feminism)最早起源于西方的女权运动,泛指一切争取、维护女性权益的活动。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率先开始关注中国女性的命运,对于他的文学经典的批判式重读,在新时代,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这里笔者将从探究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开始,逐步分析出鲁迅的女性观,并从女性主义角度审视其先进性和局限性。

一、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鲁迅一生共写了三十三篇小说,其中共出现了四十多位女性人物,其中《明天》、《风波》、《祝福》、《伤逝》、《离婚》这五篇小说均以女性人物为主要人物,并且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综观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可以笼统地分为两类,即“新女性”和“旧女性”。“旧女性”主要指的是旧中国的农村劳动妇女,其中以祥林嫂和单四嫂子为典型代表。这些女性大多没有什么文化,吃苦耐劳,具有中国传统下层劳动女性的基本特征。她们的命运,总体来说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悲惨。以祥林嫂为例,正如鲁迅那个最为犀利的比喻“吃人”,祥林嫂的一生,就是一个被一步步吞噬掉的人生。在阅读《祝福》的过程中,我们目睹着祥林嫂的幸福被一点点剥夺掉,看着一个安分耐劳,“脸颊却还是红的”的女性,变为“脸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再到“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那么是谁吃掉了祥林嫂呢?正是封建礼教。“新女性”主要是指拥有生活在城市并接触过新思想拥有一定文化的女性。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子君。“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子君的话,也是鲁迅所有小说的女性形象中所说的最为豪迈和先进的一句话。不同于那些在农村中充满“死气”的妇女,子君一出场,就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鲁迅对于子君显然是充满眷顾的,作为鲁迅笔下的女主角,子君显然是最纯真可爱,青春勇敢的女子。在那样的时代,一个女子敢于和家庭决裂,那是拥有多么巨大的勇气,同时对于那个能让她做出这般孤注一掷的男人,她又是多么的信任和深爱!但是就是对于这样一位女子,鲁迅又是如斯残忍,让子君承受了最为残酷的结局。她被她的爱人抛弃,最后死去。子君也成了“被吃者”,被社会,被家人,更是被她那自私自利的爱人。在鲁迅的小说中,无论是“新女性”还是“旧女性”,无论是反抗者还是妥协者,最后的结局都没什么不同。吃人者日复一日愚昧麻木地活下去,被吃者心和身被吞吃殆尽。这就是鲁迅笔下的,中国女性的悲剧。

二、鲁迅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贡献

鲁迅的小说揭露了中国女性受苦受难的现实境遇,鲁迅本人也终生关注中国女性的命运,其小说中传达思想和女性主义有所契合,并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鲁迅的小说中传达的思想与目的符合女性主义的核心原则。女性主义有它始终如一的核心原则或者说根本目标,即两性平等、社会和谐以及个人的自由。鲁迅是将国民从黑暗中惊醒的作家,他塑造的那些饱受压迫和不平等待遇的女性深刻地控诉了我们的社会和社会中的人对女性所犯下的暴行。其次,鲁迅在关注中国女性处境的同时认识到了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女性处境是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直接动因。它指与女性的生存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客观物质和社会文化条件,包括政治体制、思想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各个方面对女性身心的作用。”①鲁迅的小说和其他评论文章对女性处境之艰难的诠释是十分充分的。女性的处境,并不是以一句“封建礼教的戕害”就可以简单的概括。我们能从《祝福》中看见人性的丑陋,能从《离婚》中看见强权的恐怖,能从《伤逝》中看见生活的不易,从《明天》中看见迷信的危害,能从许多的细节中追溯女性命运的源头。“女性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②这是波伏娃的名言,同时也是许多女性主义人士的普遍观点。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引用了17世纪的女诗人温澈西夫人那充满愤懑的感叹:“女人是被教育成的而非天生的傻子。”③祥林嫂等女性的悲剧命运,其自身的思想上的局限性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但祥林嫂的思想是被教育成的而非天生,中国女性的社会处境才是其悲剧的根本原因。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看鲁迅小说局限性

鲁迅虽然关注中国女性的命运,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但是受到历史条件、性格身份等多方面影响,从女性主义角度仔细审视会发现鲁迅小说中存在着不少局限性。首先,鲁迅的小说缺乏女性视角。仔细阅读鲁迅的小说不难发现,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们都处于一个“被看”的地位。在鲁迅的小说中,女性几乎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无法直接得知那些女性的心路历程。女性本身洞察历史的名分被彻底的无视。我们对她们的一切了解,都是从他人的视角那里得知。这一点,在《伤逝》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小说的副标题是“涓生的手记”,所以很明显这篇小说是用涓生的视角来描写的,所以读者所认识的子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子君,只是涓生眼里的子君而已。子君的心里到底一直在想些什么呢?我们无从得知,只能从涓生有失偏颇的描述中去推测。鲁迅的小说叙述者几乎全都是由男性视角展开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对于有失偏颇的描述。女性形象主体的缺失和单一性的男性视角描写,造成了鲁迅小说中“明写女性却实无女性”的现象,这样的特征萦绕在鲁迅所有描写的女性的小说中。第二,鲁迅并没有将女性放在与男性等同的地位去描述。鲁迅的确同情中国女性的遭遇,但他本身的男性身份和思想局限性并没有彻底脱出男权主义的禁锢。鲁迅并没有将女性放在和男性等同的地位去描述,字里行间对于女性的轻视较为明显。女性在鲁迅的小说中无一例外都是彻彻底底的弱者,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无法摆脱桎梏。鲁迅的小说可以唤起人们对女性的同情,却无法赢得人们对女性的尊重。鲁迅将女性视作弱势群体,忽视了女性自救的可能。同时小说也强调了女性本身的性格的丑陋之处,有时在强调之时忽视了人性本身的弱点。如在《离婚》中,鲁迅犀利地讽刺了爱姑对于强权的惧怕,甚至将这一情况置于以强权压人的丑陋行径之上。

四、结语

综上所述,鲁迅与女性有关的创作,表达了他对女性命运深刻的关注与解析,和女性主义共享着同样的原则与理念。他所创造的典型女性形象,给后来的女性文学创作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其内涵的深刻,甚至超出鲁迅本人的思想范围,有着巨大的解读的价值。同时,鲁迅的小说也代表了那一代人在女性解放和平等问题上的思维极限,从当代女性主义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鲁迅与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代言者”与“被代言者”之间的隔膜和原因。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我们并非是批判鲁迅小说优劣,而是将鲁迅小说置于女性社会处境和两性关系中考察,看到鲁迅贡献的和他未能写出的。在鲁迅时代受到关注却还未被充分认识的女性群体,她们的遭遇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引以为戒。在新时代,我们必须避免那个时代妇女命运的延续与重演,让我们的文明,进入新的高度。

注释

①魏天真,梅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131.

②(法)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309.

③(英)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王还,译.三联书店,1989:72.

参考文献

[1]魏天真,梅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2](法)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3](英)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农村农业论文M].王还,译.三联书店,1989

[4]鲁迅,著.鲁迅小说全编[M].张秀枫,编选.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沈书雁 汪成法 单位:安徽大学文典学院 安徽大学文学院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rlzygl/169899.html

    相关专题: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 口语翻译


    上一篇: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简析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